APP下载

“导学稿”模式下的高效物理课堂优势

2013-01-16王慧静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电流表分层物理

王慧静

物理导学稿立足于物理课本,服务于教学,旨在“高效”,重在“引导”。每位教师要准备出自己的导学稿(初稿),在本组内集体讨论及研究后整合成一份优质保量的导学稿(定稿),供给本组共同使用。导学稿使用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内容的编排上求精求新求实用;二是课堂的运用上灵活掌握随机应变。现就内容编排上的优势做一说明:

一、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物理导学稿是一种高效的综合性载体,它汇聚了整个教研组的智慧和经验,集各位教师的优点于一体。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准确,充分利用老教师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有利于整个物理教学的优化和高效。青年教师还处在积累教学经验的时期,这个时期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凭自身的能力解决固然很好,但如果能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的话往往会事半功倍。青年教师还有自己的优势:年轻有活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有不服输的精神,敢于在教学中探索和创新,而这些都会为教研组注入活力,在研讨中争论交流,在交流中更新理念,以达到优化物理导学稿和物理教学手段的目的。

二、实现分层教学和补充教学

学生在进行完一年的物理学习之后,已基本适应物理导学稿教学模式,同时也初步形成了物理学习方法。进入初三阶段后,随着物理知识的难度增加,各人在物理导学稿的预习和作业上逐渐表现出差异,开始两极分化。这样一来,物理教学的难度也增加了,既要照顾到优等生,又要照顾到学困生,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在物理课上听懂学会。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订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实现高效教学,那么实施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编写物理导学稿时在各环节中对学生分层布置任务。在预习环节设置“必做”和“选做”。例如,在进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时,必做部分的编写围绕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可以直接从课本中获取的知识应用;选做部分的编写适当增加难度,如:在串联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甲和电流表乙,闭合开关后发现甲表的指针偏转角度比乙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大,试分析可能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以及电流表可能的故障情况,综合性较强。预习环节的分层任务,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新课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学习,学生会产生“哦,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或者是“哈,原来我想对了”的满足和自豪。

课后作业环节也同样分层设置:有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还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后,除了巩固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常见故障分析外,在拓展和延伸部分进行情景假设:如果只用一种电表,还能否测电阻?从而引出伏阻法和安阻法测电阻的应用。

三、捕捉生活,采集热点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我们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在物理导学稿的设计上要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承办的很多活动和项目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无疑也离不开物理。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从场馆到比赛,处处都有物理:水立方所使用的膜结构的特点、划船时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撑杆跳高过程的能量转化……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的“叶子”概念车涉及的光电转换、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何实现导航作用……。

四、理解、记忆、反思为一体

理解知识才能掌握和应用知识。如何理解?简单说,就是要完整清晰地展现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何记忆?在物理导学稿编排上,利用颜色、字体、着重符号等对重难点加以区分以及对重要结论进行标记,让学生有意识的关注重点,加深记忆。如何反思?学会(到)一个知识,这只是沧海一粟,满意而不能满足,所以在探究完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涌现很多新问题,例如,有更好的实验方法吗?如果实验器材不够,还能进行实验吗?这些实验器材还能探究别的问题吗?……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拥有应变的能力。在反思中,既能进一步理解知识,又能激发探索的兴趣。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猜你喜欢

电流表分层物理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留言板
测电阻试触法的一个疑难解释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例析电流表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