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技巧教学 赢在点滴之间

2013-01-16孙曼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九色鹿特级教师课文

孙曼丽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体现人性、技巧、高效等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造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整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教学技巧的把握谈下个人的看法:

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导入不走寻常路,时常点燃学生的火焰,看似平常实则玄机无穷。一堂“惊弓之鸟”的导入,将听众尽收眼底,由“弓、箭、弦”的认识入手,归纳为“有弓有箭方能射下鸟”的结论,这一常理却能与文本形成剧烈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就是导入的艺术,课未始,疑窦生,叫人怎能不心动。于是乎,开启了我巧抓文点,独具匠心的导入教学艺术。比如《詹天佑》的导入,课始饱含深情的一段话,撩拨学生情怀,“2003年、2004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感动中国的人。有一个人虽然离我们很远了,我们不该忘记,他就是詹天佑。”这样的导入语虽然寥寥数语,却能使孩子心潮澎湃,学习热情倍增,注意力一下子被带到一百年前京张铁路的建设工地上。

二、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每篇文章,每个故事都是可采集的亮点,所以,我每每教学,每一个细节都不愿意错过,每一处独特的写法都想成为课堂必讲的一部分,但也因此而拖延了一次次的教学,今天,特级教师孙双金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让我感慨,教学中由“家乡柳”与“高原柳”的对比,一个好比“女子”,另一个好比“汉子”,这种“阴柔”与“阳刚”相媲美,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探讨,歌颂妸娜杨柳的诗句脱口而出,体现高原柳坚强不屈的理由振振有辞。面对长长的一篇看似哲理很深的文章从中只撷取“一飘饮”,便可牵引“大江滔水”,无不让人瞠目。

三、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文字是一种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相会。不但会面,而且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和。”深刻钻研教材,你将会发现教材中常常会出现看似自相矛盾的文字内容,给人留下明显的疑问。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明显的疑问,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进行整体关照、思考、品味语言的妙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苏教版四年级《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中,我重点拿出公仪休前后两次说的话让学生朗读,作比较,从中质疑。(1)“鲤鱼的味道实在鲜美呀!我已经好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2)“谢谢你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啊!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时有一学生站起来大胆提问,“老师,公仪休一会说自己喜欢吃鱼,一会又说闻见鱼腥味就呕吐,这不前后矛盾吗?”我为学生大胆细心的质疑而欣慰,课文的突破口不正在于此吗?苏格拉底说过: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是呀,单从字面意思上看有点矛盾,接着往下读课文,细细品味一下,公仪休为什么这么说,他前后说的话真的矛盾吗?”学生通过我这么一点拨,继续读课文。当读到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天天有鱼吃吗?”学生便恍然大悟,原来公仪休是位执法严明,廉洁奉公的人,故意说此话来拒绝别人送的礼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得多。”一个经常批评学生的老师肯定是教学艺术严重缺失的老师,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能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九色鹿》一课时,出示九色鹿在刀枪剑斧包围之中,面对国王临危不惧,大胆斥责调达的一段话,让学生读、品、悟,看从中悟出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九色鹿很气愤,她憎恨调达。”这时我作出及时的回应:“孙老师很欣赏你准确的用词,你能把这种恨读出来吗?”当学生听到我表扬的话语及提出的要求时,心情非常舒畅,自然就把这种憎恨的感觉读出来了。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纵观一些名师的优秀课堂,他们的课之所以蓬荜生辉,精彩绽放。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教学中细节的慧眼,就是因为他们会巧妙利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把诗人的智慧和哲人的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已。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

猜你喜欢

九色鹿特级教师课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一切皆有可能
九色鹿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
星星树
快乐的聚会
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