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研究

2012-12-31张六萍郑瑞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
关键词:辛味叶氏胸痹

张六萍 郑瑞军

1.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0300242.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临床经验集萃,反映了一代医学大家遣方用药的特点,具有极高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兹对其中治疗胸痹诸方用药规律探讨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收集的方剂均来自《临证指南医案·胸痹》[1]。共搜集到方剂15首,用药24味。处理方法:将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药物功效以及气味归经进行分析归纳。

1.用药统计

(1)用药频次统计:《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15首方剂,共涉及中药24味。使用频次见表1。

表1 用药频次统计

(2)用药功效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的全部用药归属于四个主要类型,见表2。

表2 用药功效统计

(3)药物气味、归经统计:四气、五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中药治病用药规律的主要依据,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使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3、表4、表5。

表3 用药四气统计

平性药,指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缓和的一类药[2]。

表4 用药五味统计

表5 用药归经统计

2.统计分析

(1)用药功效统计分析:根据用药功效统计分析显示:《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用药最多的是通阳化气、行气止痛药,其中通阳化气药4味,占用药总数的37.5%;行气止痛药7味,占用总数的33.3%。用药频次最多的是薤白,共用到8次。《长沙解药》载:“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名医别录》载:“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按照用药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薤白、半夏、桂枝、茯苓、生姜。

2.用药气味归经统计分析

《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四气的选择最多的是温性药,占用药总数的75.4%。《临证指南医案·胸痹》载:“若夫胸痹,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载:“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皆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胸阳不振,虚实夹杂。治疗当以温阳化气为主,行气止痛佐之。

在五味的选择上则以辛味最多,占用药总数的43.7%。《临证指南医案》中对于辛味药的运用和阐述最多。“寒痰浊气凝遏,辛温定法”,“以辛香开气之属,可以醒阳,可以宣浊,上下分布,病机自减”,“辛甘化阳”,“辛甘理阳”等等。充分体现出了叶氏对于辛味药的理解和运用的精妙,同时也突出了叶氏用药重视气味的特点。

在归经的选择上以肺、脾经最多,占用药总数的36.8%和32.9%。《金匮要略直解》曰:“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气痹不行,则胸背为痛而气为短也。”《金匮要略心典》曰:“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援也。”紧紧围绕胸痹胸阳不足、寒痰壅盛的病机特点。药物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正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治疗具体病症为依据,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2]。徐灵胎认为:“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讨论

根据《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中15首方剂,24味用药的统计分析显示:在功效的选择上以通阳化气、行气止痛为主,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7.5%和33.3%;在四气的选择上以温性药为主,占用药总数的75.4%;在五味的选择上以辛味药为主,占用药总数的43.7%;在归经的选择上以肺、脾经为主,分别占用药总数的36.8%和32.9%。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临证指南医案》对胸痹的认识和治疗与《金匮要略》是一脉相承的。程门雪曰:“天士用方,编采诸家之长,不偏不倚,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

处方尤注重气味。“论药必首推气味”,“圣帝论病,本乎四气,其论方药,推气味”。叶氏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将气味的理论与实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叶氏处方的一大特色。

[1]叶天士,黄英志 .临证指南医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2]高学敏 .中药学 .第7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28 .

猜你喜欢

辛味叶氏胸痹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商水县邓城中和堂研究
坐拥金山却穷死的袁世凯六姨太
夏吃辛 养肺金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
辛味开散宜适当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