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推动城市发展——第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暨第12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在汉开幕
2012-12-30纪鹏飞
本刊记者 纪鹏飞
11月27~29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本届物流节以“现代物流推动城市发展”为主题,重点关注物流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功能,评选出2012中国物流年度人物、品牌价值百强物流企业等。西安、南京、郑州、青岛、武汉等国内41个城市共同签订《中国城市物流联盟》,并发布了《武汉宣言》。
本届物流节共吸引国外28个知名协会社团组织参加,39个大中城市的8 000余名嘉宾参会,中远、中外运、中邮、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长江金属交易中心、汇通公路港、华融物流、中百控股等418家物流品牌企业参展,参展总面积达3.4万平方米。物流节期间,共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签约额人民币395亿元,涉及仓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商品交易中心、物流产业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参展面积、参会人数、签约投资项目都是历届之最。
中国式物流发展之痛
自2001年国务院出台第一份有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政策推动和业界努力,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渐在服务城市建设、服务民生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物流业的发展正加快与民生相融合。本届物流节即以“现代物流推动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物流业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影响与带动作用,展开交流探讨、成果展示和趋势发布。
27日下午,2012物流全球论坛、第三届中国物流科技大会暨物流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专题会议、物流信息化专题研讨会等几项活动同步举行。在物流信息化专题会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选庆透露,中国有90%的货运公司,单家自有货车不足10辆,其中40%是只有一辆车的个体户。这是中国物流业的缩影。小、散、乱、差、多是“中国式物流”之痛。由于规模小,信息不对称,中国的物流行业流通效率低。据2011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在广州,货运汽车空置率一年损失370亿元,76%的企业靠自己做物流,第三方物流在广州的占比只有6%,而这一数据在美国则是58%。
与王选庆的观点一致,众多行业专家和物流企业对于国内物流行业的现状深表忧虑。传化公司总裁徐水波指出:“欧美只有几千家公路物流企业,而我国有78万家,以小户、散户为主,货运司机基本都是个体,信息散乱,严重不对称。车找不到货,货找不到车,等待配货时间长达78小时,这大大增加了各方成本。”
此外,公路行业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偷盗、骗货等现象,低下的运输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物流现代化。在此之前,一篇《沃尔玛中国遭遇物流之痛》的文章曾牵动了不少国人的神经。文章指出,沃尔玛赖以生存的靠卫星扶持的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在中国毫无用处,政策上的限制使之不可能共享全球采购系统、全球物流系统,并且在中国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不但起不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反而会使成本上升。因此,作为沃尔玛成功关键之一的配送设施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国外国内物流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深刻揭示了中国物流行业目前的窘境。
城市物流联盟推动物流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此次物流节上,最大的亮点是,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倡导下,南京、西安、郑州、青岛、成都等40个城市响应,根据“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共同签署了《中国物流城市联盟章程》,成立“中国物流城市联盟”,并发表《武汉宣言》。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共同为“中国物流城市联盟”揭牌。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代表41个城市发布“中国物流城市联盟”《武汉宣言》,其中包括建立城市联盟合作体系、物流运输网络、物流信息网、人才培养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等多项内容。
宣言指出,联盟城市将以城市物流合作联动、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沟通、交流和协调,引导联盟城市物流空间布局、产业分工、交通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等协调发展,促进联盟城市物流资源整合,全面提升联盟城市物流业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联盟城市物流经济发展一体化。同时,推进城市间基础设施项目共建共享,加快城际交通网络建设,整合提升城市铁路、航空、公路、水运港口服务功能,形成点、线、面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物流公共设施配置,实现城市间物流通道畅通。
根据《中国物流城市联盟章程》规定,联盟城市每年定期举行一次城市联盟代表大会,研究协调城市物流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交流、借鉴、推广物流业发展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实现物流人才信息共享、物流资源共享、物流科技成果共享。
钱永昌表示,“中国物流城市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呼吁联盟城市积极创造有利于物流产业提升的沟通机制和借鉴、交流机会,搭建有利于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信息、展示、对接平台,推动中国物流业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小、散、乱问题比较严重,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集约化,包括网络化、信息化、流程标准化。希望这个联盟的建立能给正在转型期的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一位参展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物流用户对专用车的热情不断升温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的发展促使物流公司和广大散户,对物流用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其中,为了给不同行业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很多物流公司开始采购专业的物流运输车。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未来几年物流企业用车将朝专业化、集团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而此前商用车厂家一款产品包打全天下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圆通速递副总裁戚建敏在《电商快递物流合力助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演讲中透露,在未来1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快递业务收入最大的国家。因此,基于对我国快递市场作用与市场潜力的研判,“十一五”时期,圆通速递已经全面实现了条码跟踪技术和车辆GPS定位技术应用,在所有的快递节点均有快件的信息跟踪记录。进入“十二五”时期,圆通速递将全面推广无线射频(RFID)自动识别技术、影像可视化技术、快件自动分拣系统,快件手机下单与短信通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向物流运输车辆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市场的细分,未来包括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车也将呈现新的增长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仅占公路货运车辆的0.3%,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而我国13亿人口中,冷藏车的保有量仅为4~5万辆,平均3万人才有一辆冷藏车。所以,随着冷链物流设施的健全、标准的提高、用户要求的个性化,冷藏车市场将在农产品、医疗等专业物流领域大有可为。相关市场研究机构也指出,到2015年,我国冷藏车的市场规模将达6万辆,当前市场需求还未完全释放,未来发展非常令人期待。
此外,大规模物流产业园的建立,也将对工程类专用车需求有所刺激。以武汉为例,2011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实现逾1万7千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1.76%,高于全国21%的平均增长水平,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79.2亿元。今年11月,武汉市通过《武汉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到2015年末,武汉物流业增加值将达1 200亿元,冲刺中国内陆“第一物流枢纽”。
据武汉市物流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武汉将重点围绕商贸、制造业、港口、保税四大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规划建设1~2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引进20家左右世界500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武汉建立区域总部、区域分拨中心。
记者从物流节上看到,有不少地区招商局拿出了优厚的土地和税收政策,以吸引投资建立物流产业园。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会共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签约额人民币395亿元。线上落地、线下分享的新一代电商模式,也促使电商和快递物流企业成为此次签约的主流。
记者预计,随着物流行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物流类专用车市场的黄金时代有望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