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故事情
2012-12-29黄可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7期
创设故事情境,不但可以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还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支持下自主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与“学”产生和谐效应,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愉悦,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高效的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创设故事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如何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创设图像式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了一定的情绪色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插图,编成学生喜爱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积极探求新知,发展能力。
例如,教学“除法”一课时,我借助课件“长颈鹿和小鸟”的美丽画面,创设长颈鹿给小鸟分房子的故事,让学生积极帮助长颈鹿替小鸟分房子。“冬天到了,小鸟们就要飞回南方过冬了。(出示课件)瞧,这就是长颈鹿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结合画面回答:“有12只小鸟,每6只小鸟住一间房。”这时,教师说:“同学们能帮长颈鹿算一算该为这12只小鸟设计几间房子吗?”在这一故事情境中,学生借助画面,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但能给12只、42只小鸟分房子,还会给自己设想的x只小鸟分房子,真正在故事情境中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还结合实际解决了有余数时该怎样处理的问题。这些图像式的故事情境,既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给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机会和条件,真正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语言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美丽的画面创设故事情境毕竟是有限的,制作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紧扣教材的内容,创设语言故事情境来引入新知。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比较”一课时,我就创设了“把数字拟人化”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大海上,有一座神秘的开心岛,岛上住着两个可爱的小精灵——大数和小数。大数说:“Hi,我叫大数。看,‘1073’这个数够大了吧?”站在旁边的小数低着头。大数对它说:“别不好意思的,我给你两个数位,你填上两个最大的数,看能不能超过我。”小数很委屈地说:“小朋友,你们快来帮帮我吧,该填上哪两个最大的数,才能比得过1073呢?”在整节课上,我让学生在大数和小数的有趣对话中学会比较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万以内数的大小,从而归纳出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还提出了不少有趣的问题,这就是创设故事情境带来的惊喜。
三、在故事中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比较”一课,在教学“不同位数比较”这个环节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在给出的三个数位里,经大家的努力,都填到999了,还比不过1073,你们尽力了,为什么总不成功?”学生们积极地去探索研究,从而得出“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位数越少,这个数就小”的结论。在故事情境中,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不同情况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时,学生在探索中提高了听、说技能及归纳、评价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有趣,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完整而带有“调味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适时拓展故事情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起点,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当学生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寻找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责编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