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也需要专业成长
2012-12-29罗刚淮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年11期
有位朋友是某地名师,最近不太开心,原因是被提拔做了校长。他告诉我说“不开心”时,我还笑话他矫情,认为他是在开玩笑,可是看他说得诚恳,也就相信了他的话,理解了他的苦衷。他说:“我不是装高尚,也不是圣人,相反,我是很现实的。我就像以前那样,做个名教师,坚持几年我就能评上特级教师,且不说荣誉高,说庸俗点我每月还多拿几百元津贴呢。而做校长,公务杂事多不说,单就教师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关系协调就让人头疼了。我不愿意整天烦心做这些事。我伴过几任校长了,他们自从做了校长,没有一个不把业务荒废了的,结果谁都没评上特级教师就退休了。”朋友的话看似有些俗气,甚至我还暗暗地觉得他缺少更远大的志向。但是,细观现实也不得不认可他所说的有理,甚至因为他说的坦诚,我倒感受到一种脱离了香火气的大地般的朴实与坦荡。
作为教师,怎样才算成功?这样的问题也许唐突,但却无碍于它的客观存在。相反,应该说每一个教师都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当前,骨干教师担任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成为名优教师和校长似乎都是目前教师发展中被认为事业成功的标志。但对于这些骨干教师再往上发展,则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条是继续踏实地走学科教学的专业发展之路,目标是特级教师;另一条是从政,做主任做校长。对于前一条路,研讨其专业发展的路已经很多,不用赘述。然而改变人生方向,兼职做管理,做到校长职位,却似乎到了顶峰。难道做到校长就不能再发展了吗?或者说做了校长后就是寻思着从一所小学校跳到另一所大学校,从一所非重点校到一重点校,从农村校跳到城市学校吗?可这又哪里是校长专业的发展呢,分明是时空单位的变化,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纵向的专业发展。校长的专业发展,路在何方?
回看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当前,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上来看,起着核心作用的就是职称。小学分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中高职称;中学分中学二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副高)、中学高级(正高)。教师成长从低到高有一个序列。教师与教师之间比较,无论是教育资历经验还是学术程度,甚至包括待遇与绩效,职称是一根最鲜明的标尺,以此为标准,衡量一切。正因此,很多教师把评职称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托甚至台阶,一步步攀爬,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职称制的实行对教师发展的推动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由此想到校长的成长,似乎远没有评职称来得明晰通达。在传统的意识中,从组长到主任再到校长,这是一条为官之道,中国的为官之道讲求相马,上级领导是相马人,相中了哪匹马,那马就开始了为官征程,其余人干得好干得孬都没用,不相中你,你想干也不行。这就应了民间流传的说辞,“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当然,这是以前的做派,现在用人制度有些改变,一般都强调内行领导内行,业务型校长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是,客观来说,仍然停留在领导相马的阶段,只是相的侧重点偏向于业务而已。这倒也罢了,关键是对于被相中的校长来说,也不公平。因为一旦被相中,就得从此奔波劳碌于校务上来,对其教学一块的业务发展来说,是不利的。这要是遇到真热心于做管理的人来说,倒也罢了。若是一个不很热心管理,却又不得不去管理的人来说。这就出现了取舍不得,勉为其难的状态。这就是我那位朋友所出现的心理纠葛。而从客观来看,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有所取就会有所舍,要想在学科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科学探究上都有所建树,还是真的比较难,两方面都成功的例子有,但是很少,绝大部分的名优教师做了行政管理者之后,业务一块被荒废了不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对校长的专业发展给以一个明晰的阶梯,又怎么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呢?
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地方试点的校长职称制。既然教师成长可以有职称制,为什么不可以用类似于职称这样的评价机制来引导、促进校长的专业成长呢?曾经去上海等地参观过,了解到上海在实行一种“校长职级制”,就是校长跟教师评职称一样,两三年评一次,自己根据教育局颁布的有效资料进行申报,一旦申报成功,则自然晋级,享受高一级的待遇荣耀。校长职级制式与学校等级评估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教育局在全区内根据学校的历史、文化、质量等确立一个等级,在进行校长聘用时,原则上是同一级别的校长去管理相应级别的学校,当然,也可以高级别的校长去管理低级别的学校,但待遇则照校长级别来兑现。这样几年一评聘,既给校长付出的辛劳以评价和兑现,同时,还通过科学的评估来引导校长和学校的发展,促进校长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学校,发展自己。
校长要再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校长的成长,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进步。因此,如果实行校长职级制,让每位校长正确认识和审视自身和管理的学校,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和上升的空间,系统规划学校的发展,校长则在发展学校的同时,成就自身。这样做似乎才是校长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最起码相比一些没有任何明晰校长上升空间的地方,教育局管理校长只是凭印象,校长管理学校也只是凭感觉,糊里糊涂和稀泥,其结果必然带来主管部门无法客观评价校长和学校,校长管理学校也是浑浑噩噩拧不清,这样的管理只停留于人治的层面,永难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离现代学校制度的目标只会是越来越远,永难抵及。对于校长的专业发展来说,则就更谈不上成长进步了,就像有些老教师一样,浑浑噩噩几十年,重复的就是开始工作那几年的老经验,其余再没有成长,也不会进步,自然更谈不上创新了。
校长与名师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都是非常重要的。校长与教师的成长进步同样需要机制来引导,需要舞台来展示,需要动力来推动。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如果对校长的专业发展缺乏重视,缺乏引导和推动,校长会将学校带向更加纵深的科学境地,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建立科学的校长职级制,对校长的专业发展进行必要的等级评议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了。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在这方面走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北京、广州等地也已先后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了广泛的肯定。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论及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时明确提出,“试行校长职级制,逐步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这是从国家层面给校长职级制的试行提供了政策支持。当前,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进校长负责制的学校管理吁求越来越响,校长职级制日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枢纽和关键。加上现代学校管理对校长专业化的要求,校长职级制的试行应该是箭在弦上,呼之欲出。可以预见,校长职级制将成为今后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会全国开花,全面推广。我们期待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期待校长的专业化,希望通过校长职级制的推行,将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尤其是师生成长推上新的发展平台。
如果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那么,没有校长的发展便没有学校的发展。校长之于学校,如同大脑之于身体,主宰着全校师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兴衰。唯有对校长有着明晰的评价和阶梯的推进,校长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有行动;唯有校长升级进步,学校才会一步步向前行进。我们期待校长职级制的广泛施行,期待学校因为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而实现新的腾飞。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