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 习出无限精彩
2012-12-29严薇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年11期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习作所依托的最好范例。怎样依托教材优势,全面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发挥语文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强化学生语言实践?
一、习出方法,习出能力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教材的文本中有许多的经典的语段,这些语段由于写作手法各异,我们读到的自然是精彩纷呈,教师除了要引领孩子反复咀嚼,感受其中的精华外,还需要适时巧妙地抓住这时的语言学习的“练习点”,进行仿写、扩写、改写等。仿写、扩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训练形式,这样的练习目的非常明确: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葫芦画瓢”操练语言,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在品味成功的同时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年级的《石榴》一文中介绍了石榴花盛开的时间,花朵的样子,石榴果的颜色、味道等。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文章,找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籽儿的?结合这一段文字的描述,指导学生一起来介绍“橘子”。学生也是先介绍橘子的外形———圆溜溜的,像个小球,还有的说,橘子呈扁圆形,和我的拳头差不多大。接着写怎么剥,然后说剥开外皮看到,接着剥开一瓣橘子观察,最后介绍吃到嘴里的味道。再用这种方式学着写其他的水果,学生也就不觉得困难了。
二、习出情感,习出意境
好文章常会使人觉得言尽意不尽,结尾处的留白就给读者留下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感觉,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我们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留白之处进行拓展,让学生去遐想、去玩味,使他们放开想象的翅膀,加深情感积淀,进而深化对文本的感悟。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生1: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我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我和兄弟姐妹们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生2:我听到河水姑娘说:“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我会对她说:“我能长得这么漂亮,也多亏有了你呀!是你让我每天吸收那么多的营养!谢谢你了,河水姑娘!”
孩子的想象远远地超过文本的语言。当我们听着听着怎么就感觉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朵荷花,在起舞,在飘动……
三、习出自信,习出兴趣
我们的教材的文本中,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总会为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留白”。也正是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文本中的这些留白点,让学生放飞想象,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三年级有篇课文《第八次》,课文讲布鲁斯王子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的情节只一笔带过。我们在教学时就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写布鲁斯王子是怎样运用蜘蛛结网的故事来动员人民的。由于“点”选得好,一份份激情洋溢、充满号召力的动员书诞生了,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同胞们:苏格兰在遭受侵略,苏格兰在经受磨难,祖国母亲在哭泣,虽然我们一连失败了七次,但那算什么!你们知道吗,就连小小的蜘蛛都能坚持不懈,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难道我们连一只蜘蛛都不如吗?我们一定能像蜘蛛一样,取得第八次抵抗的胜利!勇敢的苏格兰人民,拿起武器,跟我前进吧!”
依托文本资源,在每一次练笔中,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扬。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文章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依托教材优势,安排课堂小练笔,如此“接地气”,既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又让学生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他们会逐渐养成勤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因而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小练笔习出了写作的自信,习出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水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