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的着力点
2012-12-29王慧珠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年11期
一、树立效率优先理念,教师理应把握主动
在教师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即学生听从老师安排,课前充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堂就能高效。诚然,在课堂效率的提高上,学生是主要的,是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师处于主动位置,是发动机,是原动力。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提高效率,思考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设置,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服务于效率,充分考虑效率优先,用最少的时间成本、辛苦成本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学生掌握、理解、有进步。高效课堂的达成,首先应该是教师要有高效理念,课前精心备课,课上有效授课,指引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学习。不要把主要责任推到学生一方,期盼高素质的学生达成课堂的高效。
二、抓好教学细节,追求课堂高效
1.细化教学环节,服务高效课堂
(1)复习、导入环节。传统的课堂,都是从这一环节开始的,但是这一环节并不是必须的。如果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另外,导入要简洁,设计要巧妙,时间不能超过2分钟,否则宁可舍去。
(2)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操作。课堂活动有师生双边活动和生生多边活动等形式,是课堂的灵魂。这一环节的成败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训练。
失败的课堂活动或者是教师的个人表演,或者是偏离主题,都达不到预设的效果。课堂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只是教师的个人表演,没有学生能力、情感的提升,应该是失败的。但是课堂活动偏离主题,在细枝末节上花费较多时间,甚至偏得回不到正题上来,也是非常可惜的,一节课毕竟只有45分钟,时间是浪费不起的。
因此,必须设计和操作好课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控,既让学生参与、收益,又不偏离正题。每节课的活动不要贪多,有一个有实效的活动,就是成功的,长期积累,必有大成。
(3)板书的设计。板书的内容长度、字词的精炼推敲、书写的时间、板书的位置等都应进行思考,不要出现重复板书、无效板书,还要安排好板书时学生的任务,这样也能节约时间,加快课堂的节奏,达成课堂的高效。
(4)学生练习。课堂练习要具有导向性、代表性,同一类题不要反复出现,既浪费时间,又降低了新鲜感,消耗学生的热情。练习题的设计要能给学生一些解题的导向性启示或发现学生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具有指导性,然后及时加以指导点拨,达到大面积解决问题的高效率。
课后练习每道题应检测不同的能力点,避免雷同,题量要适中,不要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更不能布置惩罚性作业,让学生恐惧和反感会导致适得其反。
(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不是对课堂的简单重复,应该对本节课的内容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提升到能力、情感等层面,由具体到一般,最好形成理论性的结论。
能让学生小结的,教师不要代替。小结要短,一般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
2.教师的语言服务于高效课堂
(1)口头禅的克服和设计。教师如果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要求不高,不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必定会出现一些口头禅,暴露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态度等细节,而这些很有可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课堂的效率。
因此,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语言进行设计,减少随意性语言,使语言更加丰满,包含更多有效信息,增加课堂的有效容量,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同时也能减少学生的无意注意,增进师生的互动与配合,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讲多少是合适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习惯了“满堂灌”,全程包场主讲,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乏味,课堂效率低下。如果教师对讲授时间、内容、深度等进行思考和调整,应该会使课堂更高效。
根据教学实践,每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在15分钟内完全是可行的。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理解和完成的,教师不讲或稍加点拨,效果会优于教师主讲。
教学的内容要结合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进行优化,对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和取舍,使“学生有收获,课程标准被落实”是教学的目的,不要为了教教材而教学。
课堂的教学深度应该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标准,做适应提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否则都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3.学习任务的设计服务于高效课堂
课堂的每个任务要小、要具体,不要搞得太大,过于理论化,要记住小步快走胜过大步迈不开的道理。
要加强学情研究,了解学生能力和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及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任务,有利于课堂的高效及优质效果的达成。
4.学生活动的组织服务于高效课堂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活动时,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不参加怎么办。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不参加活动,如果难以查找原因,可以作适当放弃,换个方案,如,换个学生进行、换种活动形式等,不要消耗过多时间。如果原因好探寻且不会浪费过多时间,应作探究,了解学生情况,为本次活动和今后的活动积累经验,做好“备学生”的工作,使以后的活动能有效进行。
(2)学生分组要能力互补。要根据学生实际,对学习小组、活动小组进行合理编排,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组内成员能力互补,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又有利于良性竞争,培训积极的情感和必要的能力。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每节课的高效源自于教师的功力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爱思考、肯发言、善表达、会合作等好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对不足表达自己的期盼,并给出解决的办法,日积月累,学生会给教师惊喜和回报的。
(4)学生怎样的回答形式是最好的。高效的课堂不一定是规范的课堂,学生回答问题不一定都要举手并得到老师认可才能进行,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只要不违反纪律,可以让学生随口回答、坐着回答等,使课堂连贯流畅,学生也自然自在。真实的课堂,效果也会卓越的。
(5)需要追问吗。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学生已经进行了思考,有准备、有把握的学生才有勇气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了任务后,有时教师根据情况会进行追问,学生由于没有准备,可能不能准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此时会有挫败感,因此,教师要慎重追问。如果出于问题完整性需要,进行了追问,也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成功地坐下去,而不能“罚站”,使学生因为害怕被追问,而失去了主动回答问题的热情,引发课堂的冷场和低效。
三、追求高效课堂,应加强学习研究
1.加强教学研究,及时进行反思
一个有作为的教师,一定要做教学研究,进行经验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小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会提高自己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能力支持。
2.加强同伴互助,壮大团队力量
通过相互帮助,既能提高自己,也能帮助他人,最终形成强大的团队,使每个成员获益。而一个强大的集体和团队,必然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持久地影响着更多人的行为和习惯。
3.提高个人修养,形成教学习惯
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和思考,加强教学研究,将具体的感性经验和书面的理性经验进行结合,为疑惑寻找答案,为问题寻找良策。有较高个人修养的人,一定会有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更强的人格魅力,更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在教学中展示出来,一定有助于高效课堂的达成。
(作者单位:江苏大丰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