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校本教研流于形式采取的机制

2012-12-29于颖泓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年11期

  我们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所在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调研会诊、随机确定、开设论坛、优化整合等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是调研会诊———发现问题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将我区的农村学校按区域位置分成四个教学协作片,每学期在开学后第一个月内,由协作片牵头,组织片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团队,对区域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现场调研。除每次把调研情况与学校当场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在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集中精力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该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片内学科带头人定期来该校进行指导,同时各学校将调研发现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利用平时的教研活动时间,发动教师围绕主问题来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各学校在开学初还收集整理教师发现的问题,最终确定本校一个学期或学年校本教研要研究的问题。
  调研会诊的实质是用问题来引发教师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引领教师从“不疑”转向“有疑”。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反思能力,受到老师的欢迎。调研会诊的主问题激活了老师的思维,让老师们从“熟视无睹”变为“熟视有睹”,从“只顾拉车”变为也要“抬头看路”。
  二是随机确定———人人参与机制。针对全员参与难落实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上放弃了原来的事前指定主讲人的做法。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前,将具体活动主题、程序及要求等向参与教师讲明白、讲周全,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围绕主题、要求作准备,用抽签方式确定本次校本教研的主讲人。这样,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承担着任务,更好地发挥了任务的驱动作用,从而保证了互动交流的实效。
  在实行这种机制时,我们还注意了两点:一是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二是强调校长、分管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要以校本教研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民主、平等地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确保参与教师有话“能”说,提高同伴互助的效果。
  三是开设论坛———激励推进机制。除了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更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做法是定期开设论坛讲座,让一线教师展示自己的校本教研的成果和风采。通过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他们的科研成果,扩大成功者的先驱效应,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如,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同时授予“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通过骨干教师的现身说法等途径,让其他教师不甘示弱,感到校本教研既可望又可及,产生跃跃欲试的急迫感,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优化整合———联合帮扶机制。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条件等限制,仅凭一校的力量很难正常开展校本教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优化整合为策略,采用联合帮扶的方式,以“相邻为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组建了帮扶式教研联合体。
  帮扶式教研联合体,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区域内优势学校的作用,实现以强带弱的目的。如,我区的四个教学协作片,以协作片内学校的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校的薄弱学科,协作片内的学校由于距离较近,教师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容易;同时片域内学校实行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我区的渠南协作片内的车桥初级中学依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在实验了两年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协作片内的其他成员校纷纷进行移植,共用该校编写的“六步导学案”,做到教学成果共享,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六步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整合资源、联合帮扶的方式,使每所学校都能正常开展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了“相邻为伴、资源共享”的宗旨。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