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12-12-29

中国教师 2012年23期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教育改革发展十年来中国教育巨变带来的重要启示时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把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其中关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袁部长如是说。
  “一是如何界定择校费,它所包括范围多大;二是谁收了钱才算是择校费,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特定账号和通过私人关系的中间人收的是否属于择校费;三是何时收的才是择校费,长期的关系户之间的不间断利益输送是否是择校费;四是以‘共建’‘合作’等各种名义收的是否是择校费;五是由于是公立学校,整个学校经费是否能经得起财务审计。严格地说,只要与招生相关的任何利益输送,无论以何种方式,经历过何种转换,都属于择校费。……彻底杜绝择校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个地区所有学校之间实现了均衡,各校之间是平等的,能够进行适度竞争,家长不需要因优劣而择校,任何寻求某一所学校相对优势和相对政策强势的BZ8yKrBcttierwCwcg/cIQ==做法都是为收取择校费创造条件;二是政府及与学校相关的其他部门对所有学校的政策和资源配置是公开透明的,可以接受公众监督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针对愈演愈烈的择校费问题,发表如是观点。
  “北京的学校要求有户口、硕士学历,门槛比较高;到农村去的话待遇又太低,不愿意去——这是许多师范类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状。城乡差异太大,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缩小地区差异,否则很难吸引优秀毕业生。另外,现在的师范教育基本采取灵活就业、尊重个人的培养方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类师范大学,师范毕业也不是说一定要去当老师,除非是特殊要求,比如‘免费师范生’等。”
  针对某调查机构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从教分析》显示的2011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只有42%选择了教师职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袁桂林教授发表如是观点。
  “42%,这个数据的比例是教师教育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国的教师教育正经历着大学化的发展过程。所谓教师教育大学化,也就是没有教育学院的大学要建立教育学院,而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必须在原有教育学院的制度功能上进行转型,确立教育学院的专业学院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教育将从单纯的‘实践’教育变为‘实践与理论’并重,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更为重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朱旭东教授认为,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后没有从事教师职业,这样的转变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转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师范类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差别并不大,如同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泛媒体”工作,法学院的学生毕业不一定当律师,师范类毕业生也会面临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
  “‘中国式接孩子’的话题在全国引起热议。其实,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是无奈之举,不能一味将责任归于家长的过分宠爱。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当然也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亟须依靠完善的制度及管理措施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有网友针对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网上热议,发表如是观点。
  “虐童、虐婴、虐老的事件仍不时现诸网络,涉事幼师护士等虽受过专业训练知道自己的行为将造成不良后果,可仍做出为好玩而致人痛苦的行为。除去监管不力,是否可反省我们缺少敬畏生命的教育,因少了敬畏,所以不以他人生命的快乐苦痛为意。法律有约束之力,虐童须入罪,我们还须用教育唤醒众生对生命的敬畏。”
  针对网上曝光的虐待儿童、老人事件,有网友发表如是观点。
  (责任编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