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血清IL-1β、TNF-α的变化与意义

2012-12-29刘卫芳张俊豪李鸣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3期
关键词:回归方程脑缺血入院

刘卫芳 艾 敏 张俊豪 李鸣凤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濮阳 457000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来自本院住院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2)发病后24h内入院的脑梗死病人。(3)脑CT或磁共振排除脑出血、脑肿瘤、感染性脑病等。(4)有持久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持续达1h以上),24h后复查头颅CT、MRI有缺血性改变。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系统感染、肿瘤、肝肾疾病、自身免疫疾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1.2.1 采集标本:采集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病程第3~5天、第7~10天静脉血并在30min内离心,取血清-70℃保存备用,并同时进行NIH-NIN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卒中评定神经功能,所有量表由同一人进行评定。

1.2.2 试剂:S100B试剂盒为美国Biosource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步骤操作。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资料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采用BZ_15_1694_320_1782_360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对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进行分析,发现血清IL-1β、TNF-α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经t检验,脑梗死组病人各时间点血清IL-1β、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表2。经逐步回归分析,IL-1β进入回归方程,如表3所示。

表1 2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含量比较

表2 2组各时间点血清IL-1β含量比较

表3 NIHSS评分与血清学检查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

3 讨论

TNF-α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炎细胞因子,脑缺血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和侵入的白细胞、巨噬细胞都可以分泌TNF-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6 h神经元就可表达 TNF-α,12h后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给大鼠脑皮质注射TNF-α后,24h内局部毛细血管中有大量白细胞附壁(多为中性粒细胞),很多已侵入内皮下层,提示TNF-α可诱导炎性细胞在急性期进入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大鼠脑缺血前24h腹腔注射TNF-α可明显加重缺血损伤,缺血前5h及缺血后3~6h内注射TNF-α单克隆抗体或可溶性 TNF-αⅠ型受体,均能减轻脑损伤[2]。

白介素1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有α、β两种表达形式。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分泌,在神经系统可来源于星形细胞、小胶质细胞、雪旺氏细胞及内皮细胞。β型为主要分泌形式,生理功能最强,分子量17kD,由153个氨基酸组成,但IL-1α、IL-1β作用的受体是共同的:IL-1广泛参与了感染、应激、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等过程和调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介质。

本研究发现,脑梗死组病人各时间点的IL-1β均高于正常对照,经逐步回归分析,IL-1β进入回归方程,提示神经科缺损程度与血清中IL-1β浓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也说明IL-1β对神经科缺损的预测作用。这与Aly等对24名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进行研究的结果一致。

Zaremba等[3]认为 CSF和(或)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与脑梗死的大小、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也许能预测脑卒中结局。

脑梗死病人不同病程时期的血清TNF-α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相关分析发现与同期或之后的NIHSS也相关,但未进入回归方程。Vila研究231例首次发病后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现48h内恶化的病人入院时血、CSF中TNF-α高于对照组。John[4]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中26种标记物分析后发现,TNF-α在发病6h内、6~24h浓度上升,均与脑卒中相关,P值分别为0.016、0.039。本研究与此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最初24h的TNF-α血清浓度越高,IL-1β与NIHSS的相关性越强,IL-1β越易进入回归方程。考虑是TNF-α刺激了IL-1β的表达与分泌,也进一步证实了IL-1β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对急性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作用。

[1]Zimmer DB,Corwall EH,Lander A,et al.S100protein family:history,function and expression[J].Brain Res Bull,1995,37(4):417-429.

[2]Barone FC,Arvin B,White RF,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A mediator of focal ischemic brain injury[J].Stroke,1997,28(6):1 233-1 244.

[3]Zaremba J,Losy J.Cytokines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schemic stroke[J].Neurol Neurochir Pol,2004,38(1Suppl 1):S57-62.

[4]John RL.Interleukin-1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4,35(1):57-63.

猜你喜欢

回归方程脑缺血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