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4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2012-12-29郭茹
郭 茹
河南新乡市直机关医院内科 新乡 453000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内血管性疾病,多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庭神经颅内段和前庭神经核等病变有关,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20%以上[1],治疗以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本研究采取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43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87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2组,经临床症状、体征、眼底、神经系统、颈椎X线和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确诊,符合王维治著《神经病学》[2]中关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缺血性眩晕患者。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平均(55.6±7.3)岁;病程3d~7a,平均(3.4±1.1)a;椎动脉受压21例,动脉管腔变窄15例,内膜炎症6例,动脉舒缩功能障碍2例;伴高血压24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3例,其他疾病10例。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5.7±7.3)岁;病程5d~7a,平均(3.4±1.1)a;椎动脉受压22例,动脉管腔变窄13例,内膜炎症6例,动脉舒缩功能障碍2例;伴高血压25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4例,其他疾病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病因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1269)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治疗组给予葛根素(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928)0.8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倍他司汀(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089)3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中枢性药物,7d后行实验室检查以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行TCD检查对比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指标。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张维娜等著《神经内科诊断学》[3]中缺血性眩晕的描述,参考临床体征和TCD检查制定疗效评价标准:眩晕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TCD改善>90%者为治愈;眩晕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50%<TCD改善≤90%者为显效;眩晕症状和体征轻微改善,TCD改善≤50%者为有效;眩晕症状、体征和TCD检查无任何改善者为无效。显效率=100%×(治愈+显效)/总例数;总有效率=100%×(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BZ_15_1694_320_1782_360)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1。
2.2 血流速度指标比较 2组患者血流速度指标比较,见表2。
2.3 疗效比较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3。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BZ_15_1694_320_1782_360,mPa·s)
表2 2组患者血流速度指标比较 (BZ_15_1694_320_1782_360,cm/s)
表3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5 min后出现头晕、呼吸急促和胸闷等过敏性休克前期症状;治疗组静滴葛根素注射液后出现轻度腹泻1例,恶心1例,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影响后期治疗。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又称中枢性眩晕或脑性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和位置性主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是患者空间关系定向障碍或平衡障碍的集中体现,其发病原因多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庭神经颅内段和前庭神经核等病变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4]。因此,有效改善脑血液、血流状态和脑微循环血流量对提高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葛根素注射液是由野葛或甘葛藤根部经现代医学工艺提取的一种黄酮苷制剂,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素本,能够扩张椎基底动脉血管平滑肌和解除脑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和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脑血管灌注作用和神经传导速度,达到改善脑微循环血流量和提高血流速度指标的目的。同时,该药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释放,清除自由基和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5]。倍他司汀能够通过激动组胺H1受体发挥拟组胺作用,促进淋巴吸收和减轻内耳淋巴水肿,强有效的扩张血管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的偶发性眩晕,从而改善眩晕症状。本研究显示2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综上所述,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明显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指标,改善脑微循环血流量,从而消除病因和减轻眩晕症状,值得临床继续探讨和研究。
[1]李雷,于利霞,随萍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9-11.
[2]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
[3]张维娜,张玉欣 .神经内科诊断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5.
[4]姚乐义 .前列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56-57.
[5]吕通政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