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2-12-29贺红娟柴宗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研究组

贺红娟 柴宗举

河南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禹州 461670

本文对54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54例患者作对照,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01-2012-04在我院神经科住院PSD患者108例。入选对象经脑CT或MRI显示有脑出血、脑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据,意识清楚,有一定表达能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HAMD)评分≥18分;排除卒中前有精神障碍、智能低下、癫、脑外伤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

1.2 分组及均衡性检验 将入选108例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52~81岁,平均(65.25±8.97)岁;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瘫肢肌力≤3级者38例,>3级者16例;内科保守治疗50例,外科治疗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9~80岁,平均(64.79±9.32)岁;出血性脑卒中19例,缺血性脑卒中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瘫肢肌力≤3级者37例,>3级者17例;内科保守治疗48例,外科治疗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病情、治疗方法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给药氟西汀20mg/d,早餐后口服。研究组同时采取规范的心理干预,内容如下:(1)患者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的评估:患者除脑卒中本身的痛苦外,还会因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和需求。因此,护理工作必须耐心倾听病人述说,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感受,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个体化心理疏导,分析和解释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用和蔼亲切的语言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必要时通过眼神、手势、抚摸等肢体语言传递对病人的关心和安抚,交谈中切忌生硬的语言,冷漠的表情,更不能嫌弃、训斥、指责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并参与到治疗及护理中去。(3)认知行为疗法:让患者了解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治疗过程、预后转归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误解,纠正不良应对方式和行为,提高自信,克服自卑,重塑良好认知和行为,以促进疾病康复。(4)激励式心理护理:当患者情绪低落时,护士应传递给患者希望和乐观的信息,增进正性情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重返社会或工作岗位的决心。邀请已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看到美好的前景和未来,摆脱悲观、绝望、抑郁情绪,最大限度调动其康复的潜在能力,步入身心康复的良性循环。干预疗程为12周。

1.4 评价指标 (1)用HAMD评定PSD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评定时点为干预前、干预后4、8、12周。(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评定时点同上。(3)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 分为五级:Ⅰ级:完全恢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Ⅱ级:部分恢复社会活动,可独立生活;Ⅲ级:需扶杖行走,生活需照顾;Ⅳ级:卧床,但有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1.5 统计方法 HAMD和NIHSS评分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ADL采用 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16.0。

2 结果

2.1 2组HAMD评分趋势变化比较 HAMD评分随干预时间延迟逐渐降低,时间因素的主效应(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35,P=0.000。分组因素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以研究组降低更明显),F=142.36,P=0.000。时间与分组因素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图1。

图1 2组HAMD评分趋势变化轮廓图

2.2 2组NIHSS评分趋势变化比较 干预后2组NIHSS评分降低,时间因素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63.24,P=0.000。分组因素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F=86.327,P=0.000,图2。

图2 2组NIHSS趋势变化轮廓图

2.3 干预后2组患者ADL比较 12周时研究组ADL康复优于对照组,z=-2.048,P=0.041,表1。

表1 12周时2组ADL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兴奋中枢活性下降,躯体神经功能缺损,卒中灶部位[1],心理压力,社会因素等均对PSD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PS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其解除心理痛苦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治疗,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随干预时间延迟逐渐降低,时间因素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PSD患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治疗、抗抑郁剂治疗得到缓解。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对PSD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更有效。此结果佐证了PSD的产生既有脑卒中引起的生理功能变化,又有心理因素作用论点的合理性[2]。

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将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3],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与抑郁症状的改善呈正比[4]。抑郁可使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表现为不积极配合治疗,语言减少、运动行走能力下降,拒绝药物治疗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12周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优于对照组,说明PSD后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康复的信心得到增强,积极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得到了调动,从而促进了其神经功能的康复[5]。

心理干预能解除患者紧张心理,调整心理平衡,消除敌对情绪,改善躯体症状,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可以利用患者潜在的资源与能力,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挫折,帮助患者度过危机,应付困境。心理护理的措施和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本研究重点采用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认知行为治疗和激励式心理护理等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强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使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6]。认知功能障碍是PSD的重要影响因子[7],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患者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错误的认知行为可以增加心理压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增加患者的遵医依从性,直接或间接的增加药物的作用,促进抑郁症状的缓解。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帮助患者找出非理性认知,并提供矫正方法,使患者认知和行为接近实际。黄效东[8]的研究表明,以帕罗西汀联合行为干预治疗PSD患者,较单纯药物治疗更能减轻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总之,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和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对PSD患者予以心理干预,能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无论对抑郁症状的改善,还是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均有裨益。

[1]单小英,石秋艳,孙惠芳,等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3):165-167.

[2]王守安,罗韵文,张贵斌 .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8(12):713-716.

[3]张秀玲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4-25.

[4]范继美,赵福云,孔媛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08,21(1):52-53.

[5]陈良娥,吴莹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7):70-71.

[6]何喜春,杨冰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6):666-667.

[7]张莹,刘琴,杨青松 .脑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远期抑郁症状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8-10.

[8]黄效东 .帕罗西汀联合行为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9):902-90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康复研究组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