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分离

2012-12-27孟迎芳于海莉

关键词:新词测验编码

孟迎芳,于海莉

(1.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小学,北京 100061)

一、前 言

记忆有着不同类型,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划分。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对两种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即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依赖不同的记忆系统,而这些记忆系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这一结论的基础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早在20世纪60年代对遗忘症病人的研究中就已发现二者的分离现象,①E.K.Warrington,L.Weiskrantz.The Effect of Prior Learning on Subsequent Retention in Amnesic Patients.Neuropsychologia,1974,12:419-428.②P.Graf,L.R.Squire,G.Mandler.The Information that Amnesic Patients do not Forget.Journal of Experiment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84,10:164-178.即在回忆和再认先前学习过项目的直接记忆测验中,与控制组相比,遗忘症病人的测验成绩差,表现出记忆缺陷。但在模糊词辨认、词干补笔等间接测验中,与控制组一样,遗忘症病人也表现出对学习过项目的优势,保存着完整的启动效应。之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进步见证了在正常个体中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现象。如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揭示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着不同时空分布的成分,内隐记忆大多表现在300-500 ms的中央顶区,而外显记忆表现在同一时间段的额区及400-800 ms的顶区位置;③孟迎芳、郭春彦:《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载《心理学报》2006年第1期。④D.Nessler,A.Mecklinger,T.B.Penney.Perceptual Fluency,Semantic Familiarity and Recognition- Related Familiarity:An Electrophysiological Exploration.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05,22:265-288.;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在内隐提取过程中较为一致观察到的是枕颞皮层的衰减活动,⑤R.L.Buckner,W.Koutstaal,A.L.Schacter,B.R.Rosen.Functional MRI Evidence for a Role of Frontal and Inferior Temporal Cortex in Amodal Components of Priming.Brain,2000,123:620-640.⑥R.D.Badgaiyan,D.L.Schacter,M.Alpert N.Priming within and across Modalities:Exploring the Nature of rCBF Increases and Decreases.NeuroImage,2001,13:272-282.而在外显提取过程中则观察到一些脑区的增强活动,如内侧颞叶、前额皮层以及内侧顶皮层。⑦S.M.Daselaar,D.J.Veltman,S.A.R.B.Rombouts,et al.Deep Processing Activates the Medial Temporal Lobe in Young But not in Old Adults.Neurobiology of Aging,2003,24:1005-1011.⑧J.A.Meltzer,R.T.Constable.Activation of Human Hippocampal formation Reflects Success in both Encoding and Cued Recall of Paired Associates.Neuroimage,2005,24(2):384-397.

另一方面,编码与提取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记忆研究的重要内容。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最初加工,从而产生记忆痕迹,提取是指对过去编码信息的重复激活或印迹激活。早期研究多集中于编码和提取加工之间的共同性,认为编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随后的提取过程,如编码特异性原则,迁移合适加工观点等都强调编码和提取加工之间的重叠。神经科学家也提出相同的神经通路调节着刺激的知觉加工以及它们的储存和恢复①C.J.Vaidya,M.Zhao,J.E.Desmond,et al.Evidence for Cortical Encoding Specificity in Episodic Memory:Memory-induced Re- activation of Picture Processing Areas.Neuropsychologia,2002,40:2136-2143.。根据这些观点,提取加工应该是编码加工的复原,它们有着相同的神经操作。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提取虽是对编码信息的重复激活,但这种重复激活并不是“与世隔绝”,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的。Tulving等人在1994年曾提出编码与提取的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模型,即前额叶皮层在编码与提取中的作用是不对等的,左侧前额叶在把信息特征编码进记忆时比对侧前额叶有较多激活;相反,右侧前额叶在提取时比对侧前额叶有较多的激活。②E.Tulving,S.Kapur,F.I.M.Craik,M.Moscovitch,S.Houle.Hemispheric Encoding/Retrieval Asymmetry in Episodic Memory: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inding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4,91,2016-2020.可见,提取虽然是编码信息的激活,但又不是编码的简单复原。这随后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表明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例如,Mulligan等人的研究在学习阶段给被试呈现两组词刺激,一组以片语(即由颠倒字母顺序而构成的字)形式出现,要求被试先组成词,然后记住它;一组以完整词形式出现,要求被试先大声读,然后记住它。测验阶段采用再认测验,但对呈现的新旧词采用了与学习阶段类似的控制。即一部分新旧词以片语的形式出现,要求被试先组成词,然后进行再认;另一部分以完整词形式出现,要求被试先大声读,然后进行再认。结果发现,类似的实验控制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学习阶段中让被试组词提高了随后的再认率,而测验阶段让被试组词却降低了再认率。③N W.Mulligan,J.P.Lozito.An Asymmetry Between Memory Encoding and Retrieval.Research Report,2006,17(1),7-11.孟迎芳等人使用分散注意范式也发现,在编码过程中设置的干扰或分散注意会导致随后再认记忆成绩显著减少,而提取过程中的干扰或分散注意对再认记忆成绩不会产生影响或产生轻微的影响。④孟迎芳,郭春彦:《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非对称影响》,载《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⑤孟迎芳,郭春彦:《内隐与外显记忆的编码与提取非对称性关系》,载《心理学报》2009年第8期。采用类似干扰范式的脑成像研究也发现,在编码过程中的分散注意减少了前额皮层(PFC)的神经活动,而在提取过程中的分散注意不会产生类似的影响。⑥Iidaka,T.,Sadato,N.,Yamada,H.,Yonekura,Y.Functional Asymmetry of Human Prefrontal Cortex in Verbal and Non- Verbal Episodic Memory as Revealed by fMRI.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00,9,73~83.⑦Kensinger,E.A.,Clarke,R.J.,Corkin,S.What Neural Correlates Underlie Successful Encoding and Retrieval?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Using a 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3,23,2407-2415.但Tulving等人的模型也遭到一些研究的反驳。这些研究发现编码与提取之间并不总是存在着非对称性,它会随着刺激材料、任务、记忆类型等而变化。⑧Babiloni C.,Babiloni F.,Carducci F.,et al.Human Cortical EEG Rhythms during Long-Term Episodic Memory Task.A High-Resolution EEG Study of the HERA Model.NeuroImage,2004,21:1576~1584.⑨Beason-Held L.L.,Golski S.,Kraut M.A.,et al.Brain Activation during Encoding and Recognition of Verbal and Figural Information in Older Adults.Neurobiology of Aging,2005,26:237~250.可见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在以往研究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分离现象经常表现为实验中相同的变量对两类记忆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研究大多通过控制在编码过程中任务参数的变化(包括加工水平、注意状态、干扰等),探讨其对随后的内隐记忆测验或外显记忆测验所带来的不同影响。例如研究发现,编码时的加工水平或注意状态对随后的外显测验成绩有显著影响,即深加工或集中注意提高记忆成绩,浅加工或分散注意将降低成绩,但在内隐测验中却没有发现类似效应;⑩Boehm S.G.,Sommer W.,Lueschow A.Correlates of Implicit Memory for Words and Faces in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5,55:95-112.⑪Clarys D.,Isingrini M.,Haerty A.Effects of Attentional Load and Ageing on Word-Stem and Word-Fragment Implicit Memory Tasks.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000,12(3):395~412.Graf等(1987)的研究发现,编码中的干扰影响了线索回忆、配对匹配和自由回忆测验,但没有影响词干补笔测验。⑫Graf P.,Schacter D.L.Selective Effects of Interference o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 and Cognition,1987,13(1):45~53李月婷等的ERP研究发现,编码过程中词的社会相关性(主相关词和他相关词)对随后的内隐和外显记忆提取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内隐提取过程中,相关性的ERP之间不存在差异;而在外显提取过程中,两者的ERP存在显著差异。⑬李月婷,李琦,郭春彦:《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相关性差异的ERP研究》,载《科学通报》2009年第13期。以往研究已证实编码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会产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那么在提取过程中类似的变量控制是否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呢?以往研究对此并未涉及。

如前所述,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重叠的。因此不能只通过编码过程中的变量设置来了解提取加工机制,而应该考虑直接在提取过程中设置变量来分析它们对内隐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不同记忆类型的提取加工特征以及提取与编码之间的关系。我们预测,由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并且二者在提取过程中的神经分离现象也得到了大量的证实,①孟迎芳,郭春彦:《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载《心理学报》2006年第1期。那么在提取过程中相同的变量设置也应该会对它们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其影响是否与编码过程中的变量设置产生的影响相同?如果编码与提取有着相同的加工机制,那么影响编码的实验条件应该也会对提取过程产生相同的影响效应。反之,则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该研究通过在编码或提取过程中加入相同的变量设置,观察在内隐测验以及外显测验任务中的行为变化,了解不同记忆系统中编码与提取的关系,从而为两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共29名,男15名、女14名。均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年龄在19-24岁之间,右利手,并且视力或矫正视力为正常,同时听力也正常,身体健康。并且被试没有做过类似的实验。

(二)材料

1.双字词。低频汉语双字词360个,选自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年出版),假词90个。假词通过把所有选取的双字词前后两个字拆开随机组合产生,这样假词与双字词在音或笔划上的比例类似,然后去除音或义上可能存在的组合,选取其中90个假词,分成3组。把双字词也对等地分成6组,每组60个词,它们在词频、笔划、读音、结构等方面基本取得平衡,其中3组用于内隐记忆实验,3组用于外显记忆实验。两个实验的学习阶段完全相同,即每组中,40个词学习阶段呈现,一半进行浅加工任务,即判断呈现的词的颜色,红色和蓝色各一半;另一半词进行深加工任务,要求被试理解词的意义,并主观判断其引起的愉快程度,这一半词以黑色呈现,目的是避免颜色对愉快判断产生影响。每个学习任务组开始和结束都加入2个填充词,不计入分析。在测验阶段,60个词都出现,40个旧词,20个新词,要求被试进行相应的内隐或外显判断,在内隐测验中每组另外再加入30个假词,要求被试进行快速的词/非词判断。测验阶段的词均以黑色出现。双字词材料均在电脑屏幕中呈现,显示器背景为黑色,中间呈现一个10.58×7.06 cm的白色方框,双字词位于方框中央,显示器距离被试80cm,视角为 6.72°×3.40°。

2.数字声音材料。一共四个数字:1、2、3、4,女生录音。

(三)实验程序。

实验分成两部分:内隐记忆实验和外显记忆实验。被试首先进行内隐记忆实验,此时未告知被试任何有关外显记忆实验的内容,内隐记忆实验全部结束后休息15分钟,然后告知外显记忆实验及相应的任务,之后进行外显记忆实验。两部分实验程序安排相同,都分成3个学习-测验组,每组包括三个阶段:(1)学习阶段:包括浅加工组和深加工组。对浅加工组的词进行颜色判断,红色按左键,蓝色按右键;对深加工组的词进行愉快判断,愉快按左键,不愉快按右键,左右按键在被试间平衡。两个学习组的顺序在被试内采用ABBA的形式进行平衡,在被试间保持一致,每组内刺激随机呈现,每个词呈现500 ms,刺激间隔(ISI)为1 400-1 800 ms。(2)分心作业阶段:屏幕中间呈现一个3位数数字,被试做1分钟倒减3运算,要求大声报告出来。(3)词汇决策阶段或再认判断阶段:词汇决策任务中,假词、旧词和新词混合视觉呈现,要求被试快速判断呈现的是词还是非词,词按左键,非词按右键。再认判断任务中,旧词和新词混合视觉呈现,要求被试快速判断呈现的词是旧词还是新词,旧词按左键,新词按右键。左右按键在被试间平衡。每个词呈现500 ms,刺激间隔(ISI)为1 600-2 000 ms。每组结束后休息3-4分钟。

3个学习-测验组分别在3种条件下进行,即无干扰条件、编码干扰条件和提取干扰条件。编码干扰条件即在编码阶段加入干扰任务,要求被试进行双任务操作(颜色判断/愉快判断任务和干扰任务),提取阶段与无干扰条件相同,即只进行词汇决策或再认判断任务。而提取干扰条件相反,即要求被试在提取阶段进行双任务操作(词汇决策/再认判断任务和干扰任务),但编码阶段与无干扰条件相同。两种干扰条件中的干扰任务完全一样,都为“数目标数字个数”任务,即在编码或提取阶段,每个刺激词出现的同时伴随着一个“数字”声音,数字为1-4中的任一个,要求被试在进行相应判断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听同时出现的“数字声音”,并统计在一组词列(每10个词为一组)中出现的目标“数字”有几个,被试对此不需要即时反应,而是在一组词列呈现完毕后出现提示时大声说出这一组词列的目标数字个数,对被试的答案进行记录。目标“数字”在每组词列开始时呈现,即每10个刺激词之前出现一个与刺激词相同大小的白色方框500 ms,同时呈现一个“数字”声音,该“数字”为随后该组词列中要计数的目标“数字”。每组词列中的目标“数字声音”2-4个,剩余的在其他三个“数字声音”中随机分配,要求被试两个任务都要尽可能快而准确地进行,干扰阶段的实验流程见图1。在正式实验之前让被试练习,熟悉程序,练习的项目不进入正式实验。被试连续进行上述3种条件,即每个被试都先进行无干扰条件组,然后是两个干扰条件组,两个干扰条件组在被试间平衡。

图1 干扰条件下的实验流程图

整个实验程序使用Presentation 0.71软件编制后在电脑中呈现,实验中使用的电脑为DELL Dimension8200,被试观看的显示器是15寸CRT,分辨率为800×600,刷新频率为75Hz。被试坐在隔音被试间的沙发里,要求注意显示器屏幕中央出现的刺激,并用手中的游戏柄相应的左右按键尽可能快且准确地对刺激作出反应。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0.0在微机上统计处理,所使用的数据均为正确判断的数据。

表1 提取阶段各种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ms)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内隐测验结果

我们首先对反应时进行一个3(干扰条件:无干扰、编码干扰、提取干扰)×3(刺激类型:深加工词、浅加工词、新词)的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干扰条件有显著的主效应[F(2,56)=7.563,p=0.001],且干扰条件和刺激类型之间交互作用达到临界显著[F(4,112)=2.252,p=0.068]。为了具体了解不同干扰条件下词汇判断行为发生的变化,随后我们进行了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无干扰条件下发现明显的正启动效应[深加工旧词<新词,t(28)=-2.989,p=0.006;浅加工旧词<新词,t(28)=-1.840,p=0.076],编码干扰条件中没有发现任何的启动效应[ps>.10],而在提取干扰的浅加工条件中却发现了负启动效应[浅加工旧词>新词,t(28)=1.960,p=0.060]。

为了更直接地了解编码或提取干扰是否对启动效应(新旧反应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对启动效应直接进行了3(干扰条件:无干扰、编码干扰、提取干扰)×2(加工水平:深、浅)的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只发现显著的干扰条件主效应[F(1,28)=6.107,p=0.006],未发现加工水平主效应[F(1,28)=0.354,p=0.557],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F(2,56)=0.147,p=0.796]。对干扰条件主效应的事后多重比较(Bonferroni)表明,只有无干扰与提取干扰的启动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p=.014]。

综合上述结果,编码与提取干扰对词汇判断任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编码干扰相比,提取干扰对内隐测验中的启动效应影响更大,甚至产生了负启动效应,且这种影响在深浅加工水平上表现一致(如图2细实线与细虚线所示)。

(二)外显测验结果

与前述分析类似,我们首先对反应时进行一个3(干扰条件:无干扰、编码干扰、提取干扰)×3(刺激类型:深加工词、浅加工词、新词)的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干扰条件[F(2,56)=4.621,p=0.014]和刺激类型[F(2,56)=5.015,p=0.010]的主效应,以及临界的交互作用[F(4,112)=2.17,p=0.077]。简单效应比较表明,无干扰条件下发现明显的新旧效应[深加工旧词 <新词,t(28)=2.671,p=0.012;浅加工旧词 < 新词,t(28)=-3.134,p=0.004],编码干扰条件中没有发现明显的新旧效应[ps>.10],在提取干扰条件中深加工项目也发现了明显的新旧效应[深加工旧词<新词,t(28)=-2.468,p=0.020]。

我们对新旧效应也直接进行了3(干扰条件:无干扰、编码干扰、提取干扰)×2(加工水平:深、浅)的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干扰与加工水平的交互作用[F(2,56)=4.651,p=0.014]。对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深加工项目表现出干扰的差异影响[t(28)=1.897,p=0.068],提取干扰中的新旧效应远远大于编码干扰。

此外,我们对准确率也进行3(干扰条件:无干扰、编码干扰、提取干扰)×2(加工水平:深加工词、浅加工词)的重复测验方差分析(新词不进入分析,因为我们主要关注旧词的击中率)结果只发现明显的加工水平效应[F(1,28)=19.43,p<0.001]。因前述统计表明,新旧效应在深加工项目上表现出干扰差异,因此在反应时上我们对深、浅加工分别进行干扰条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表明,在浅加工条件下,各种干扰下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F(2,56)=0.628,p=0.537]。但在深加工条件下,干扰的效应是明显的[F(2,56)=4.899,p=0.011],多重分析表明,编码干扰与无干扰[p=0.041],编码干扰与提取干扰[p=0.033]之间都存在差异,但无干扰与提取干扰之间不存在差异[p=1.00]。

综合上述结果,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再认判断任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与提取干扰相比,编码干扰大大减少了随后的新旧效应以及再认准确率,并且提取干扰与编码干扰的这种非对称影响在深加工水平上表现明显(如图2粗实线与粗虚线所示)。

图2 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效应比较

四、讨 论

本研究通过在编码与提取过程中设置干扰变量探讨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内隐测验中,与编码干扰相比,提取干扰对随后的启动效应影响更大;而在外显测验中,与提取干扰相比,编码干扰对随后的新旧效应和再认准确率影响更大。可见,编码与提取中的干扰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并且这种非对称性现象在不同的记忆类型中又存在着差异。对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编码加工与提取加工的分离

如前所述,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早期研究多强调编码和提取加工之间的重叠。但也有研究发现了编码与提取的非对称性现象。为了探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编码或提取过程中设置了相同的变量,通过它们对随后相应记忆行为产生的影响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编码与提取有着相同的加工机制,那么影响编码的实验条件也会对提取过程产生相同的影响效应;反之,则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内隐测验还是在外显测验中,编码与提取干扰都对随后的记忆行为产生了非对称性的影响效应:即内隐测验中,编码干扰不影响随后的启动效应,但提取干扰破坏了启动效应;而在外显测验中,编码干扰减少了随后的再认准确率和新旧效应,但提取干扰对其不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该实验中,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出现了实验性分离现象。

对于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分离,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编码与提取的实验控制都会对随后的记忆行为产生影响,它们之间可能只是量的差异,并不能反映编码与提取加工的本质差异。例如,在外显测验中,一些研究发现在提取中的分散注意也会显著减少记忆准确率。即使提取中的分散注意等变量未能显著减少提取准确性,但也存在着与编码干扰类似的一些效应。①J.L.Hicks,R.L.Marsh.Toward Specifying the Attentional Dmands of Recognition Memory.Journal of Exper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2000,26,1483-1498;Rohrer K.,& Pashler H.E.Concurrent Task Effects on Memory Retrieval.Psychonomic Bulletin& Review,2003,10:96-103.在内隐测验中也有着类似的现象,如在本研究中,编码干扰也对随后的内隐记忆成绩(启动效应)产生了影响,只是其影响远远要小于提取干扰对其产生的影响。对于这些异议,我们的实验结果给予了反面的证据。首先在内隐测验中,启动效应反映的是见过的旧词再次出现时的易化效应,虽然编码干扰减少了这种易化效应,但提取干扰却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应,即负启动效应。另外,从两种干扰条件下的新、旧时反应时来看(见表1),与无干扰相比,编码干扰并未延长三类词(新词、浅加工旧词、深加工旧词)的反应时,反而有所减少,其减少的反应时分别为:深加工旧词-3秒,浅加工旧词-13秒,新词-24秒。可见,编码干扰对新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浅加工旧词,对深加工旧词影响较小。而提取干扰下三类词的反应时都有延长,分别为:深加工旧词86秒,浅加工旧词80秒,新词41秒,可见,提取干扰对旧词的影响更大一些,而对新词的影响较小,与编码干扰产生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其次在外显测验中,编码干扰显著减少了新旧效应和再认准确率,但提取干扰非但没减少这两个记忆成绩,甚至还加大了深加工中的新旧效应,表现出与编码干扰完全相反的趋势。相同的实验控制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产生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它们之间反映的不是量的差异,而是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质的差异。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现象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以往研究大多通过在编码中的变量控制对随后的提取过程产生的不同影响来加以说明。如前所述,编码与提取加工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不能只通过编码过程中的变量设置来了解提取加工机制,因此我们通过直接在提取过程中设置变量来分析它们对内隐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从图2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在提取中设置的干扰对内隐测验和外显测验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提取干扰明显破坏了内隐测验中的启动效应,但对外显测验的新旧效应却未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可以说,通过控制提取时的变量设置也证实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分离现象,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着不同的提取加工机制。

与提取干扰相比,编码干扰对两类记忆产生的分离现象并不明显。从趋势上看,编码干扰使内隐测验中的启动效应和外显测验中的新旧效应都出现减少的现象;并且在两类测验中,这种减少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在外显测验的准确率上却发现了明显的编码干扰与无干扰的差异,即编码干扰明显减少了再认准确率,但提取干扰对再认准确率没有产生影响。可见,编码干扰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显记忆的成绩。因此,在该实验中,编码干扰也产生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另外,我们在编码过程中设置的另一个变量加工水平也证实了两类记忆的分离现象。加工水平是以往研究中用以检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功能性分离的主要变量之一。以往研究表明,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内隐记忆较少或没有影响。在本实验中加工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影响效应:即在内隐测验中,干扰对启动效应的影响没有表现出加工水平效应;但在外显测验中,干扰对新旧效应和再认准确率的影响就有着明显的加工水平效应;在深加工项目上,编码与提取干扰的非对称性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

综合上述结果,不论在内隐测验还是在外显测验中,都发现了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分离现象;并且这种分离现象在两类记忆中是不同的;即编码干扰影响外显测验,但不影响内隐测验;而提取干扰影响内隐测验,但不影响外显测验。由此证实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不仅在编码过程中存在着分离的现象,在提取过程中也存在着分离现象,并且在编码与提取的关系上也存在着分离现象,从而为两类记忆的分离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猜你喜欢

新词测验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Genome and healthcare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你知道吗?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