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核桃壳总黄酮*

2012-12-25宋倩赵声兰刘芳陈朝银吕昌勇刘彬球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核桃壳试液大孔

宋倩,赵声兰,刘芳,陈朝银,吕昌勇,刘彬球

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200)

核桃(Juglans regin Linn.)属胡桃科,主要分布于亚、欧、美等大洲。核桃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面积、产量世界第一[1-2],随之而产生的核桃副产物也相当的可观。国内外研究表明,胡桃青皮黄酮以及楸皮黄酮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抗肿瘤等生物活性[3-4]。核桃副产物中的核桃壳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但是目前核桃壳主要作燃料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存在很大潜力。大孔吸附树脂性质稳定,吸附量大,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再生处理方便[5-6],广泛用于中草药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尤其适用于黄酮类化学物的分离纯化[7]。本实验通过比较 5种大孔吸附树脂[8-10](NKA-9、AB-8、X-5、HPD-100和D101)对核桃壳总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较适合纯化核桃壳总黄酮的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优化工艺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核桃壳,采于云南省昭通市,干燥后粉碎成粉,过60目筛;芦丁标准品,上海同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孔吸附树脂,河北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种大孔树脂的物理性能见表1。

1.2 仪器

旋转蒸发仪,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mersham Biosciences;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冷冻干燥机,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BSZ-100自动部分收集器,上海泸西分析仪器厂;HLD-2恒流泵,上海泸西分析仪器厂。

表1 大孔吸附树脂物理性能

1.3 实验方法

1.3.1 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的建立

本实验采用 NaNO2-Al(NO3)3比色法[11]测定芦丁标准曲线。称取10mg芦丁标准品于50 mL容量瓶,60%乙醇定容,得芦丁标准液质量浓度为0.20 mg/mL。吸取芦丁标准溶液0、1.0、2.0、3.0、4.0、5.0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0.3 mL质量分数5%的NaNO2溶液,反应6 min,再加入0.3mL质量分数10%的Al(NO3)3溶液络合6 min,加入4 mL 4%的NaOH,最后用30%乙醇定容,摇匀,显色15 min,测定510 nm处吸光值,得到芦丁溶液浓度c(mg/mL)与吸光度A的回归方程为:A=12.395c+0.0027,R2=0.999 9。

图1 芦丁标准曲线

1.3.2 核桃壳总黄酮供试液制备

取粉碎好的核桃壳,干燥后过60目筛备用。提取条件:提取液为体积分数60%乙醇,料液比1∶30(g∶mL)、温度80℃、回流2 次(1.5 h/次),合并滤液,按照1.3.1方法测定滤液中黄酮含量,减压旋转蒸发浓缩,冻干制成核桃壳黄酮粗提物备用。

供试液:取核桃壳黄酮粗提物4 g,溶于1 000 mL蒸馏水中,按照1.3.1的方法测定供试液中总黄酮的浓度为c0。供试液浓度为4 mg/mL,在实验过程中按要求进行稀释。

1.3.3 大孔树脂预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浸泡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中,充分溶胀,湿法装柱,用95%乙醇清洗至流出液加适量蒸馏水无混浊,再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无醇味。质量分数5%HCl溶液酸洗,蒸馏水洗至中性,质量分数5%NaOH溶液碱洗,蒸馏水洗至中性,树脂备用。

1.3.4 静态吸附实验

1.3.4.1 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

称取预处理后的5种树脂各5 g(滤纸吸干)分别装入10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4 mg/mL的核桃壳供试液20 mL,室温下振荡吸附12 h,分别吸取上清液2 mL,按1.3.1方法测定吸光值为c1。将吸附饱和的树脂抽滤后,蒸馏水洗涤一次,移入100 mL的锥形瓶,加入70%乙醇50 mL,振荡解吸6 h,吸取上清液2 mL,测定吸光值为c2。

其中:c0为起始浓度(mg/mL);c1为平衡浓度(mg/mL);c2为解吸液浓度(mg/mL),V为吸附液体积(mL),m为树脂质量(g)。

1.3.4.2 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的测定

综合考虑各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选择最适合的树脂测定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准确称取大孔树脂5 g(滤纸吸干)装入锥形瓶中,加入4 mg/mL的核桃壳供试液20 mL,恒温振荡,在7 h内每小时取上清液2 mL,测定吸光值,绘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1.3.4.3 上样液pH值的确定

准确称取静态实验所筛选树脂5 g于三角瓶中,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核桃壳供试液20 mL,恒温振荡,达到吸附饱和后取上清液2 mL,测定吸光值。

1.3.5 动态吸附试验

将预处理好的树脂装入1.2 cm×20 cm的色谱柱中,装柱体积为20 mL。将核桃壳供试液调整到最适pH值上柱,对上样浓度、流速、洗脱液浓度等进行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实验中待样液全部通过树脂柱后,用去离子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以一定速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测定总黄酮含量。

1.3.6 核桃壳黄酮回收率和纯度的测定

将核桃壳供试液按最佳工艺上柱洗脱,收集洗脱液,检测黄酮浓度,减压旋转浓缩后冻干,计算核桃壳黄酮的回收率和纯度。

其中:c0为上样浓度(mg/mL),c3为洗脱液中黄酮浓度(mg/mL),V0为上样体积(mL),V3为洗脱液体积(mL),G为洗脱液冻干后质量(mg)。

1.3.7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用OriginPro7.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核桃壳总黄酮含量以及供试液黄酮浓度

按照上述提取方法得核桃壳粗提物的提取率为10.68%,核桃壳中总黄酮含量为3.38 mg/g,供试液浓度为4 mg/mL时,供试液中黄酮的浓度为0.143 mg/mL,经计算粗提物中黄酮纯度为3.58%。

表2 核桃壳中总黄酮含量

表3 供试液总黄酮浓度

2.2 不同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

由表4可以看出,极性树脂和弱极性树脂对于核桃壳总黄酮吸附能力较强,非极性树脂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差,可能核桃壳黄酮具有一些多酚结构或糖苷键结构,有一定的极性和亲水性,比较容易吸附于弱极性和极性树脂上。AB-8和NKA-9吸附率比较高,解吸效果也比非极性树脂好,说明核桃壳黄酮与非极性树脂结合的比较紧密,较难洗脱;虽然AB-8的解吸率最好,可是从吸附率和解吸率综合考虑,NKA-9是较适合于核桃壳黄酮的分离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

表4 不同树脂对核桃壳总黄酮的吸附率与解吸率

2.3 NKA-9树脂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

由吸附率和解吸率选择较为合适的NKA-9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NKA-9静态吸附核桃壳黄酮动力学曲线

由图2可以看出,吸附时间3h后NKA-9树脂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增加变化很小,即树脂已基本达到吸附饱和平衡。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吸附平衡,说明这种树脂对核桃壳黄酮的吸附属于快速平衡型,快速吸附意味着可以缩短生产周期,这在工业上是很有利的。

2.4 上样液pH值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pH值的降低吸附量逐渐升高,说明一定的酸性条件有利于核桃壳黄酮的吸附,其原因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酚羟基和糖苷键,当pH值较小时以分子状态存在,主要依靠范德华力与树脂进行物理吸附;而在碱性条件下,以离子状态存在,吸附比较困难[12]。但是实验过程中发现,pH值为3和4时在吸附过程中有絮状沉淀产生,极易吸附在树脂上,在上柱过程中就会容易阻塞树脂柱,反而影响黄酮的吸附,综合考虑选择pH值为5作为上样液的最适pH值。

2.5 NKA-9树脂对核桃壳黄酮的动态吸附实验

2.5.1 上样浓度对核桃壳总黄酮吸附的影响

图3 pH值对吸附特性的影响

流速1.0 mL/min,pH 5.0,上样液黄酮质量浓度分别为 0.5、1.0、2.0、3.0 mg/mL,每 10 mL 收集流出液测定渗透液中核桃壳总黄酮的质量浓度,绘制动态动力学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上样浓度的动态吸附曲线

由图4可以看出,核桃壳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5 mg/mL和1.0 mg/mL时,吸附动态动力学曲线比较靠近,随着上样体积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渗透液中黄酮的质量浓度变化不大,且含量比较低,泄漏不严重;但是上样质量浓度增加会使传质速度变慢,导致树脂周围的黄酮分子过多,使得部分黄酮没来得及被吸附就流出来,使泄漏提前,最终导致树脂的吸附量降低。所以上样质量浓度确定为1.0 mg/mL。

2.5.2 上样流速对核桃壳总黄酮吸附的影响

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g/mL,pH值5.0,分别控制流速为0.5、1.0、2.0、3.0 mL/min,每 10 mL 收集流出液,测定渗透液中总黄酮的质量浓度,绘制动态动力学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上样流速的动态吸附曲线

由图5可以看出,0.5和1.0 mL/min的动态吸附曲线比较接近,而2.0和3.0 mL/min略高于0.5和1.0 mL/min;可能是流速较慢时总黄酮与树脂接触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扩散到树脂内部,减少了泄漏量,提高了吸附率。但是上样流速过慢,操作时间长,综合考虑吸附率和效率,最终选择上样流速为1.0 mL/min。

2.5.3 洗脱液体积分数对核桃壳总黄酮吸附的影响

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g/mL,pH值5.0,上样流速为1.0 mL/min,上样量为10BV,上样结束后用3BV体积的蒸馏水洗涤,然后分别用体积分数50%、60%、70%、95%乙醇溶液洗脱,每5mL收集洗脱液,测定洗脱液中总黄酮的质量浓度,绘制动态动力学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不同洗脱体积的解吸动力学曲线

由图6可看出,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解吸效果越来越好。70%和95%乙醇的洗脱效果都比较好,解吸曲线尖锐,洗脱峰集中并且非常对称,没有明显的拖尾迹象。但是相比较而言95%的解吸率更高,解吸完全。

2.5.4 核桃壳总黄酮回收率和纯度

经计算吸附前核桃壳粗提物中总黄酮纯度为3.58%,NKA-9树脂纯化后测定纯度为62.3%,总黄酮的纯度大大提高,回收率为88.9%。如表5所示。

表5 核桃壳总黄酮回收率及纯度

3 结论

通过对5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研究,发现NKA-9型大孔树脂效果比较理想,吸附率大、解吸率高,比较适合核桃壳总黄酮的分离纯化。NKA-9树脂对核桃壳总黄酮最佳上样工艺参数为:上液样pH值为5.0,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 mg/mL,上样流速为1 mL/min,吸附率相对较高,纯化周期短。用95%的乙醇洗脱核桃壳黄酮,洗脱峰集中,对称性好,无明显的拖尾现象,5BV的95%乙醇基本上能将核桃壳总黄酮全部洗脱下来。吸附前核桃壳粗提物中总黄酮纯度为3.58%,经NKA-9树脂纯化后测定纯度为62.3%,总黄酮的纯度大大提高,回收率为88.9%。

[1] 詹苗,张咏丽.山核桃树及树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87-89.

[2] 翟梅枝,郭琪,贾彩霞,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核桃青皮总黄酮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8,42(3):21-23.

[3] 雷涛,赵玉佳,丁坤敏,等.核桃楸皮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概述[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9-11.

[4] 张淑兰,吴燕子,王艳梅,等.响应面法优化核桃隔膜总黄酮提取工艺[J].中国药房,2010,21(27):2 519-2 521.

[5] 冯淑华,林强.药物分离纯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55-156.

[6] Fu Y J,Zu Y G,Liu W,et al.Optimization of luteolin separation from pigeonpea[Cajanus cajan(L.)Millsp.]leav-es by macroporous resin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6,1 137:145-152.

[7] 易海燕,何桂霞,欧阳文,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藤茶总黄酮的研究[J]. 中草药,2011,42(1):74-76.

[8] 陈乃富,张丽.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蕨菜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4):141-144.

[9] 张蕾,韩坚,冯志强,等.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广金钱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1,42(12):2 442-2 444.

[10] 杨乐,王洪新,秦晓娟.大孔树脂纯化笋壳中的黄酮物质[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2):218-220.

[11] 张斌,孙兰萍,马龙,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花生壳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0,25(2):126-129.

[12] 李颖畅,孟宪军,李小红.大孔树脂纯化蓝莓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1):133-135.

猜你喜欢

核桃壳试液大孔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隔核桃壳灸治疗眼疾的临床研究论述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大孔镗刀的设计
口腔溃疡用核桃壳粉漱口
天然核桃壳对废水中Cd2+和Pb2+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核桃壳催化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实验研究
皮试液配制专用注射器的设计思路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酯型儿茶素
水泥试样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调节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