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短时配置班的设立和体会

2012-12-25张艳阳王华芬

护理与康复 2012年8期
关键词:护士长差错科室

宋 萍,张艳阳,王华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短时配置班的设立和体会

宋 萍,张艳阳,王华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总结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立短时配置班的实践体会。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固定护士与短时护士结合运作模式完成静脉用药配置工作。通过对短时配置护士建立准入制度、完善岗前培训、加强配置环节质量监控等手段,既保证了每日静脉用药配置量的按时完成,又保证了静脉用药配置质量。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短时配置班;质量控制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37

实现静脉注射药物的安全、无菌配置是现代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静脉用药集中配置中心(以下称配置中心)的建立及发展顺应了这一趋势[1]。本院配置中心于2009年11月底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采用药护合作模式,护士参与药物冲配环节工作。随着配置病区的拓展,配置中心遇到了工作量上升所带来的难题。为此,本中心通过与各科室协调增设短时配置班,即每天根据药物调配的不同高峰时段由临床科室抽调若干短时护士参加静脉用药冲配工作,以解决单位时间段人力紧张的状况。现将“短时配置班”的设立和体会介绍如下。

1 配置业务概况

本院拥有病床约2 000张。配置药液包括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液、抗菌药、普通输液、抗菌药皮试液,涵盖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处理,日配置量约(4 800±220)份。工作时间6∶00~20∶30。按药物使用顺序长期分5个批次配置,第1批次药物确保9∶00之前送达科室,第2~3批次药物分别在10∶30、11∶30前送达科室,第4批次药物在15∶30前送达科室,第5批次药物19∶30前送达科室。临时批次药物从医嘱开立到药物使用要求控制在2h内。每日上午配置量约占全天量的65%~70%,其中6∶00~8∶00是配置最集中的时段,配置量占全天的50%。

2 护士排班方法

6∶00~8∶00,参加冲配工作人员最多,安排32~34人。8∶00~10∶00是配置次高峰,安排14~16人。12∶00~14∶00配置人数约7~8人。其余时间点安排人数3~5人。

2.1 配置中心护士安排 本配置中心设护士长1人,固定护士有20人。护士排班执行弹性排班制,排班方式见表1。

表1 配置中心护士排班

2.2 短时配置班排班 短时配置班分全天1班、全天2班和配置早班,每天安排18~19人,排班见表2。早班抽1人次/(科室·d),连续7d,每天工作时间2h;全天班抽2人次/(科室·周),每天工作时间7.5h。配置中心护士长按月给临时配置班排班,排班表护理部审核通过护理信息网发布。早班和全天班采用循环滚动方式,根据科室特点可固定排班模式,如固定配置早班或某一时段固定全天班。同时为尽可能避免临床排班的不利因素,允许新一轮排班未实施前,临床护士长可与配置护士长联系协调换排。

表2 短时配置班排班

3 短时配置班质量控制

3.1 建立短时配置班护士准入制度 短时配置班护士必须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并能独立当班;规定首次参与配置中心静脉用药配置或未参与配置中心静脉用药配置间隔超过3月的护士,正式到岗前1周需接受实践培训2h,首次参与者还需接受理论知识培训。

3.2 岗前培训 采用讲课、观看DV以及操作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岗前培训。配置中心护士长或资深护士给予授课,重点讲解配置中心规范条例、操作台使用、药物配置要求;组织观看药物配置流程DV。配置中心每周二、五8∶00~10∶00开放实践培训,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操作实践指导2h,包括环境熟悉、适应,标准着装,带无菌手套进行无菌操作的要点,如何使药物抽吸干净的窍门,常见静脉用药配置的特点以及常见配置错误的防范措施。

3.3 质量监控 制定标准化作业规程并上墙公示,包括静脉用药配置操作流程、出入配置中心流程、更衣流程等,以便操作者对操作规范能一目了然。每日落实责任班现场质量巡检,督促、提醒短时护士遵循操作规范,纠正错误,如药液抽吸不净、无菌操作不规范、配置工号漏签名、非全量药物冲配方法错误等。对发生的错误每天采用表单方式收集,责任组长每天查看,特殊事例当天汇报护士长,每月整理、制表、汇总,护士长通过月统计表了解配置工作质量情况,定期反馈临床护士长和护理部。同时,在配置操作间建立护护沟通交流板,将最新发现隐患或配置要点及时与短时护士沟通,以便更快地传递信息。

4 结 果

4.1 短时配置班设立前后的人员数及工作量见表3。

表3 短时配置班设立前后的人员数及工作量

4.2 短时配置班设立前后配置中心月护理差错发生率 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配置中心内部发现或杜绝护理差错约为28起/月,6个月内临床科室反馈静脉用药配置护理差错为0起;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配置中心内部发现或杜绝固定护士引起的护理差错约为20起/月,而短时护士由于刚加入配置中心,对工作流程、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剂量均不太明确,致使起初数月内差错发生数居高不下,最高109起/月,经不断地总结、拟定对策,目前短时护士配置差错发生基本维持在20~25起/月,10个月内临床科室反馈静脉用药配置护理差错约10起。

5 体 会

5.1 有利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和确保配置业务量完成 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是护理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徐军等[3]调研30个病区静脉用药集中配置每月可节省39.8名护士。鉴于配置中心工作的特殊性,若只是固定护士参与配置工作,就会出现高峰时间段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尤其是上午无法实现药物配送及时性,而下午随着工作量减少,又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4]。病房6∶00~8∶00虽然晨间护理逐步开展,但显然不是工作的高峰时间段,中心巧妙利用中心工作的特殊性,与病房高峰时段的错时性,盘活有限的人力,相比以往的配置方式病区护士更欢迎集中配置,因此,对于短时配置班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促进配置工作开展。2010年6月启用短时配置班,科室抽调护士参与药物调配,这一举措改善了配置中心人力匮乏的状况,使得在之后的10个月,配置病区增加36个情况下能按时完成普通病房静脉用药调配及3个监护病房实现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液集中配置,虽然配置中心内部发现和临床科室反馈的护理差错有所增加,但经不断质量监督,护理差错逐步降低。

5.2 促进配置中心与临床各科室的交流沟通未采用短时配置班工作模式前,病区护士不了解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安排,对患者不满与投诉不能作药物配置方面的解释。实行短时配置班工作模式后,临床护士了解了配置工作的特殊性及整套工作流程,增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更有利于配置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5.3 注重成品输液的环节质量控制 短时护士来自临床各病区,各科室每周抽调参与配置的护士不太固定,因此,如何确保成品配置的环节质量控制,是配置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中心每天设立专门岗位(3人)全程负责配置护士带教、监查、质量评估,现场解决发现的隐患或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周汇总,月统计,季度反馈;采用积分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呈报错误,以便暴露问题,改进工作。通过加强质量监控,使差错发生率降低。

[1]吴晓燕,任俊辉,孟德胜.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操作与维护[J].中国药房,2010,13(21):1208-1209.

[2]杨爱丽.高年资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J].护理与康复,2009,8(11):969-970.

[3]徐军,张天华,周华.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本核算的思考[J].护理与康复,2010,9(4):349-350.

[4]唐蕾,王安宜.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实施弹性排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56-58.

R197.323.2

C

1671-9875(2012)08-0782-03

宋萍(1970-),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1-12-23

王华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护士长差错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