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阵武器拦截高超音速导弹有效性分析
2012-12-25张龙杰谢晓方
张龙杰,谢晓方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兵器科学与技术系,山东 烟台264001)
为了占据未来武器装备的制高点,各军事强国正在积极开展高超音速技术的研究.美国先后开展了HyFly、HyTech以及X-51A等高超音速研究计划,特别是X-51A项目,将目标直接锁定为研发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俄罗斯先后提出了“冷”(Холод)计划和“鹰”(Орёл)计划等高超音速技术发展计划,并在2009年的莫斯科国际航展上展出了最新的高超音速发动机和实验模型.除此之外,英、法等欧洲国家以及印度也一直在积极开展高超音速导弹方面的研究.可以预计,高超音速导弹(Hypersonic Missile,HM)将在近几年内研发成功并正式服役.
对于大中型水面舰艇而言,HM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在没有完全掌握导弹反导技术的前提下,有必要探讨舰载近程武器系统(Close-in Weapon System,CIWS)对HM的拦截能力,特别是随着辽宁号航母试验平台的正式服役,这项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为此,以典型的密集阵系统作为CIWS的原型,通过对HM末端攻击模型、CIWS射击模型、弹丸散布模型以及HM受弹模型的建模分析,研究HM对小口径CIWS的突防能力,解决利用小口径CIWS拦截HM的可行性问题.
1 武器原型
1.1 密集阵模型
密集阵系统是由美国Raython公司生产的一种近程武器系统,先后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其中,Block 1B型CIWS于2000年装备部队,性能最为先进,其基本技术参数[1]如下:
射速4 500min-1,弹丸初速1 030m/s,速度衰减量0.2m·s-1·m-1,有效杀伤距离1 470m,最小停火距离91.4m.
1.2 HM目标模型
在各国竞相发展的高超音速导弹武器中,以印俄联合研制中的BrahMos-2型HM技术最为成熟,因此选取BrahMos-2导弹作为HM的原型.
BrahMos-2型HM设计飞行速度为Ma=5~8[2],弹长lM=8.0m,弹体直径dM=0.67m,基本外形轮廓如图1所示.
图1 BrahMos导弹外部轮廓
2 HM及舰炮的攻防模型
2.1 HM末端攻击模型
在“东北天”地理坐标系Oexeyeze下建立HM的末端攻击模型.Oexeyeze的坐标原点Oe取在初始攻击时刻HM质心点在地面的投影点位置,xe,ye和ze轴分别指向东、北、天方向.HM采用比例导引法进行末制导攻击,“东北天”地理坐标系下的相对运动方程为
式中,下标“M”表示HM,下标“T”表示舰艇目标;θM为HM的弹道倾角;φM为HM的弹道偏角;qh为水平面内的目标方位角;qv为铅垂面内的目标方位角;K为比例导引系数;xM,yM和zM分别为HM的东北天坐标;xT,yT和zT分别为舰艇目标的东北天坐标;Δxe=xT-xM,Δye=yT-yM,Δze=zT-zM分别为舰艇目标相对于HM的东北天坐标.
取HM 飞行速度为Ma=6,vT=16.46 m/s(32节),末制导距离50km,比例系数K=4,“东北天”地理坐标系下由式(1)得到HM的末端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
图2 HM三维末端运动轨迹
由图2,在攻击末端HM的弹道比较平直,过载较小,飞行速度趋于稳定,可以认为HM朝向舰艇目标未来点作匀速直线运动.
2.2 HM破片杀伤能力
HM被击毁后,其爆炸破片依然会对舰艇目标造成杀伤,限于篇幅,这里直接给出对BrahMos-2型导弹破片杀伤距离的计算结果.
参考BrahMos超音速反舰导弹,取战斗部质量200kg,破片数量损失率k1=0.15,质量损失率k2=0.15,在 HM 不同的Ma数下,由经验公式[3,4]得到不同装填系数Ka下战斗部破片的平均飞散质量以及对人员有效杀伤距离的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r为破片的有效杀伤距离.考虑到HM爆炸时会形成少数质量较大的破片,表1中同时估计了破片质量为25g时的情况,由此得到舰炮的有效拦截距离区间为426.1~1 470m.
表1 不同装填系数下的破片杀伤距离
2.3 密集阵射击模型
2.3.1 密集阵可用射击时间
根据1.1节,密集阵弹丸初速vc0=1 030m/s,速度衰减量kc=0.2m·s-1·m-1,由此得到弹丸运动方程:
正常情况下,对于来袭HM,密集阵系统射击开火点处的目标距离dc,max为密集阵发射区的远界,即
式中,Dc,max为密集阵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tc,max为密集阵弹丸从开火到最大有效射程的飞行时间.
密集阵系统射击停火点处的目标距离dc,min为密集阵系统发射区的近界,即
式中,Dc,min为密集阵系统最小有效射程,tc,min为密集阵弹丸从开火到最小有效射程的飞行时间,则密集阵最大可持续射击时间ta为
根据密集阵的技术参数和表1的计算结果,Dc,max=1 470 m,Dc,min=426.1 m,由式(2)得到对应的弹丸飞行时间分别为tc1=1.681s,tc2=0.432s,再结合式(3)得到 HM在不同飞行Ma数下密集阵的最大可持续射击时间ta及发射的弹丸总数Na,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密集阵射击参数
由表2,HM飞行速度越快,密集阵最大可持续射击时间越短,发射的弹丸总数也越少.
2.3.2 密集阵射击误差
对于迎面拦截,系统射击响应时间引起的射击误差很小,可以忽略,这样密集阵武器系统的射击误差[5]主要包括火控系统误差e1(γ1,φ1),随动系统跟踪误差e2(γ2,φ2)和弹丸散布误差e3(γ3,φ3).其中,γi(i=1,2,3)为方位角方向的误差,φi(i=1,2,3)为高低角方向的误差.e1和e2属于重复误差,主要影响弹丸散布中心的位置,e3属于非重复误差,主要影响弹丸相对于散布中心的偏移.
进行对空拦截射击时,弹着点散布在受弹平面上,并且遵循二维正态分布[5],因此整炮散布误差e(γ,φ)服从:
对应的抽样算法为
式中,u1~u4为服从N(0,1)分布的随机数.
角误差(γ,φ)乘以对应射击点的斜距L,转化为受弹平面内的线脱靶量(Ltanγ,Ltanφ).参照密集阵的误差参数[6,7],取火控系统误差e1=(1.2,1.2)(mrad),随动系统跟踪误差e2=(1.1,1.1)(mrad),散布误差e3=(1.0,1.0)(mrad).图3为“东北天”地理坐标系下密集阵弹丸在有效拦截区内围绕HM轨迹散布的某次仿真结果.
图3 密集阵弹丸围绕HM轨迹的散布
3 HM对密集阵的突防
3.1 HM的受弹面积
对HM的受弹分析建立在密集阵拦截坐标系的基础上.密集阵拦截坐标系Ocxcyczc采用直角坐标系,原点Oc取在密集阵系统的质心位置,xc轴指向舰艇运动方向,zc轴指向天向,yc轴通过右手定则确定.在密集阵拦截坐标系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受弹面坐标系Osxszs,其原点Os位于HM与密集阵弹丸遭遇时刻HM的质心点位置,xs轴指向方位角脱靶方向,zs轴指向高低角脱靶方向,如图4所示.图中,M为来袭导弹位置,T为目标舰艇的未来点位置,p为HM的入射角,q为密集阵弹丸与HM的遭遇角.
根据图4,HM与密集阵弹丸首次遭遇时到舰艇目标质心点的距离为式中,q0为HM与密集阵弹丸的初始遭遇角.采用比例导引法进行末制导攻击时,HM在攻击末端基本朝向舰艇目标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4得到q0的计算公式为
图4 HM与密集阵弹丸运动示意图
HM末制导攻击过程中,舰艇目标以最高航速vT进行机动,从HM首次遭遇密集阵弹丸直至命中舰艇目标的整个过程中,舰艇目标的运动距离s1=vTD0/vM.假设密集阵系统质心点位置到舰艇目标质心点位置的距离为s2,由图4,在HM穿越密集阵系统拦截区的任意时刻t,密集阵弹丸与HM的遭遇角q(t)为
为了减小脱靶量,HM通常采用大入射角方式进行俯冲攻击,入射角一般不会低于π/6,同时由于对称性,重点考虑p∈[π/6,π/2]时 HM 的突防问题.
取Dc,max=1 470m,s2=30m,vT=16.46m/s(32节),HM飞行速度为Ma=6,不同入射角p下,由式(5)得到HM穿越密集阵系统拦截区的整个过程中遭遇角q(t)的大小,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入射角下q-t关系图
由于HM在末端近似作直线运动,通过图4,HM与密集阵弹丸始终位于由OMT确定的二维平面内,结合图1,将HM等效为三维圆柱体,由此得到HM的受弹面投影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HM受弹面积
由图6,HM 的总受弹面积S(t)由 HM 的弹体、头部和尾喷口三部分组成:由图5,q(t)很小,可以利用等效圆对HM的受弹面进行模拟,对应的等效半径为
3.2 HM对密集阵的突防
3.2.1 命中判读
对HM的命中分析建立在受弹面坐标系Osxszs的基础上.对于密集阵发射的第j发弹丸,当与HM遭遇时,弹丸在受弹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为(Ljtanγj,Ljtanφj),式 中,Lj为 弹 丸 的 运 动 距 离,则有:
式中,Nj为第j发弹丸的命中情况,则HM受弹总数为
3.2.2 密集阵对HM的命中弹数
HM的突防能力主要取决于受弹总数N0以及导弹的易损性P(Dc).P(Dc)是密集阵拦截距离Dc的函数[8],不同导弹的P(Dc)是不同的,由于 HM尚处于工程研制阶段,其P(Dc)值无法获取,因此本文只通过分析HM的受弹总数来研究其突防能力.此外,为了增强对比效果,分别以文献[7]中的反舰导弹模型(M1)和本文给出的BrahMos-2模型(M2)进行分析.
依次通过式(1)、式(2)~式(4)和式(5)~式(7)建立HM的末端运动模型、密集阵射击模型以及HM的受弹等效圆模型,在HM与舰艇目标的动态对抗中由式(8)、式(9)进行HM受弹判读和计算.
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M1的受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导弹长度lM=5.21 m,直径dM=0.35m[7],考虑到密集阵系统射击误差随导弹速度的增大而变大,计算过程中采用的火控系统误差e1和随动系统跟踪误差e2略有差异.仿真进行10 000次,得到M1在不同飞行Ma数及入射角p下的受弹总数,如表3所示.
表3 反舰导弹的受弹总数(M1)
由表3可以看出,当导弹以高亚音速飞行时,受弹总数在9~14枚之间,与密集阵研制方的实验数据[9]吻合,证明本文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按照美国海军水面兵器中心的实验结论[9],以90%的概率摧毁一枚中小型导弹至少需要4枚密集阵弹丸,通过表3,当M1速度达到Ma=2时,密集阵已经无法保证对其实施有效的拦截.
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M2的受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导弹长度lM=8m,直径dM=0.67m,密集阵误差同2.3.3节,仿真10 000次,得到不同Ma数及入射角p下M2的受弹情况,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HM受弹总数(M2)
通过表4,M2的受弹总数要明显高于M1(约为M1的3.74倍),但考虑到二者的体积比为5.63,M2单位体积的受弹数量反而要低于M1单位体积的受弹数量.
取HM飞行速度为Ma=6,不同入射角p下M2的受弹总数N0随舰炮拦截距离Dc变化的某次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通过图7可以看出,密集阵对HM的前期拦截效果并不明显,但随着HM的接近,其受弹总数快速增加.
图7 HM在不同飞行距离下的受弹总数
表5给出的是HM飞行速度为Ma=6时,密集阵提高射程和射速后对M1和M2受弹总数的计算结果.H1和H2分别代表对M1将密集阵射程和射速提高一倍,H3和H4分别代表对M2将密集阵射程和射速提高一倍.
表5 HM受弹总数
由表5可以看出,与增大射程相比,提高舰炮射速对拦截效果的影响更大,但仍然无法保证能够有效地摧毁来袭导弹.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利用密集阵系统拦截HM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
①利用现役的密集阵系统无法有效拦截HM,将密集阵的射程和射速提高一倍虽然可以增大HM的受弹总数,但依然无法达到有效地拦截.
②对HM而言,以小的入射角进行攻击,突防概率会更高,但小入射角攻击会减少舰艇目标的受弹面积,从而增大HM的脱靶量,因此实际情况中需要在脱靶量与突防能力之间进行取舍.
③在相同误差假设下,HM的飞行速度对受弹总数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HM速度的提高,对舰炮最大可持续射击时间的影响越来越小.
④对于不同尺寸的HM,受弹总数是有差异的.一般尺寸越大,受弹总数越高,但单位体积的受弹数量却会相对减小,这样当HM单位体积的抗弹能力相同时,大尺寸HM的突防能力会更高.
综上,为了有效地拦截HM,需要考虑新的拦截措施.例如对于低空来袭HM,探讨水幕反导的可行性,或者采用新的控制技术,使用动能武器拦截HM.
[1]Jane’s Information Group.Raytheon phalanx Mk15CIWS[G].UK:Jane’s Electro-optic Systems,2010.
[2]Jane’s Information Group.BrahMos(PJ-10)[G].UK:Jean’s Strategic Weapon Systems,2009.
[3]李廷杰.导弹武器系统的效能及其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31-145.LI Ting-jie.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missile weapon system[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2000:131-145.(in Chinese)
[4]方洋旺,伍友利,方斌.机载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FANG Yang-wang,WU You-li,FANG Bin.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n airborne missile weapon system[M].Beijing: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2010.(in Chinese)
[5]汪德虎,谭周寿,王建明,等.舰炮射击基础理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108-135.WANG De-hu,TAN Zhou-shou,WANG Jian-ming,et al.Basic theory of naval gun shooting[M].Beijing:Tidal Press,1998:108-135.(in Chinese)
[6]梁国明.美国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综述[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0,(5):1-21.LIANG Guo-ming.Phalanx weapon system review of America[J].Intelligent Command & Control System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2000,(5):1-21.(in Chinese)
[7]宋贵宝,孔丽,李红亮,等.密集阵反导系统拦截反舰导弹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0):2 128-2 130.SONG Gui-bao,KONG Li,LI Hong-liang,et al.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the interception of anti-ship missile by phalanx close-in weapon system[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04,16(10):2 128-2 130.(in Chinese)
[8]周智超.预制破片弹对反舰导弹易损性的技术分析与计算[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26(1):750-755.ZHOU Zhi-chao.The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the antiship missile to prefabricated fragmentation shell[J].Journal of Projectiles,Rockets,Missiles and Guidance,2006,26(1):750-755.(in Chinese)
[9]《国外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编委会.国外反导舰炮武器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