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牵拉对微创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2-12-23韦世杰梁超明何建业
韦世杰 梁超明 何建业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中医医院 鹿寨545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LIDP)是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之一[1]。临床上大多数LIDP 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恢复不佳,病情容易反复,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总体疗效有所提高,但紧张的腰背肌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相对较低[2]。本研究自2008 年8 月~2011 年8 月采用肌筋膜牵拉疗法对微创髓核消融术后患者的整体疗效进行评估,发现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患者腰腿部疼痛、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85 例患者均为2008年8 月~2011 年8 月于我院收治的行微创髓核消融术治疗的LIDP 病例,男48 例,女37 例;其中累及L4/5椎间盘51 例,L5/S1椎间盘34 例,均为单个节段。随机分为治疗组43 例和对照组42 例:治疗组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48.9±16.8)岁,L4/5椎间盘27 例,L5/S1椎间盘16 例,病程7 d~2.5年;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50.1±14.7)岁,L4/5椎间盘24 例,L5/S1椎间盘18 例,病程10 d~3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突出部位与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 >0.05)。
1.2 纳入标准 (1)年龄18~69 岁,男女不限;(2)经CT 或MRI 确诊为L4/5或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一致。
1.3 排除标准 (1)局部或全身急性或慢性感染者;(2)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3)患肢出现严重神经、肌肉和血管异常,导致肢体丧失运动功能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微创髓核消融术治疗,术后进行拱桥式腰背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肌筋膜牵拉疗法治疗。于术后第2天,患者俯卧位,用约10 个易罐吸附于腰背肌群起止点及肌腹处。采用分推法、牵拉法、抖法(上下抖动)松解肌肉,力量由轻到重,由远离痛点到痛点,每次5 min,以可感到患者痉挛的肌肉慢慢放松为度。施术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觉和疼痛,避免使用暴力。然后在保留易罐的情况下,再进行拱桥式腰背肌训练。
1.5 疗效评定方法 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 周和3个月时依照VAS 评分、JOA 评分改善率[3~4]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按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各独立组间参数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VAS 疼痛评分 经Mauchly 球形检验结果,P=0.946>0.05,满足球形假设,无需校正。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2 周与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37 和0.018)。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5.946,P=0.031)。见表1。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VAS 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VAS 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2 周 治疗后3 个月F 值P 值治疗组6.71±1.75 2.93±1.590.95±0.9219.318 0.001对照组6.85±2.09 3.52±1.841.56±1.0311.354 0.035 t 值0.0558.71412.159 P 值0.9810.0370.018
2.2 JOA 评分改善率 治疗组治疗后2 周JOA 评分改善率平均为(78.15±2.53)%,其中优27 例,占62.8%,良9 例,占20.9%,中7 例,占16.3%,差0例,总优良率为83.7%。对照组JOA 评分改善率平均为(57.46±3.19)%,其中优22 例,占52.4%,良10例,占23.8%,中8 例,占19.0%,差2 例,占4.8%,总优良率为76.2%。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8<0.01),提示治疗后2 周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 个月随访时,治疗组JOA评分改善率提高到(81.91±2.93)%,其中优33 例,占76.7%,良7 例,占16.3%,中3 例,占7.0%,差0例,总优良率为93.0%。对照组JOA 评分改善率提高到(68.17±4.64)%,其中优23 例,占54.8%,良11例,占26.2%,中6 例,占14.3%,差2 例,占4.8%,总优良率为81.0%。见表2。
表2 治疗前与治疗后JOA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治疗前与治疗后JOA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2 周治疗后3 个月治疗组13.52±0.6116.24±0.3316.59±0.34对照组14.17±0.6315.69±0.5216.17±0.58
2.3 SF-36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组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组内八个维度治疗前与治疗后2 周、3 个月的SF-36 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见表3、表4。
表3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F-36 评分比较 (±S) 分
表3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F-36 评分比较 (±S) 分
八个维度治疗前治疗后2 周 治疗后3 个月 F 值P 值躯体功能0.53±0.10 0.67±0.120.77±0.0813.261 0.016躯体角色受限 0.51±0.15 0.59±0.180.67±0.206.6590.042躯体疼痛0.42±0.18 0.53±0.140.63±0.1228.816 0.000心理健康0.44±0.11 0.52±0.120.62±0.107.2690.046情绪角色受限 0.49±0.15 0.58±0.160.68±0.2418.903 0.008活力0.56±0.21 0.61±0.130.72±0.1123.717 0.001社交功能0.46±0.16 0.59±0.140.79±0.1611.908 0.039整体健康0.42±0.13 0.52±0.160.71±0.1415.493 0.015
表4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F-36 评分比较 (±S) 分
表4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F-36 评分比较 (±S) 分
八个维度治体功能0.55 0.49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3 个月 F 值P 值躯±0.13 0.61±0.180.75±0.12 11.847 0.013躯体角色受限±0.15 0.51±0.120.64±0.15 8.4530.037躯体疼痛0.47±0.12 0.49±0.160.59±0.18 24.629 0.005心理健康0.46±0.18 0.51±0.180.58±0.16 9.3450.049情绪角色受限 0.45±0.15 0.59±0.150.65±0.17 21.542 0.003活力0.54±0.19 0.63±0.170.68±0.19 19.375 0.011社交功能0.45±0.14 0.51±0.160.78±0.13 9.1710.041整体健康0.44±0.16 0.47±0.140.70±0.16 13.527 0.019
3 讨论
3.1 肌筋膜牵拉疗法的作用机理 肌筋膜牵拉疗法源自肌筋膜按摩疗法(Myofascial Massage),钟士元教授在应用肌筋膜牵拉疗法的原理上使用易罐吸附在身体躯干和髋、膝、肩﹑肘等关节附近并能牵动皮肤及其下方的肌筋膜,使其在任意方向上产生运动。在使用时,除了能产生传统火罐之作用外,使用者还能利用易罐吸附力强的特点,用手握着它进行牵拉皮肤,起到松弛肌筋膜、解痉止痛、降低末梢神经张力的作用。这种把拔罐法与推拿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的脊柱、关节的急慢性损伤,以及手术后引起的疼痛等进行治疗,都收到理想的疗效,有望解决LIDP 微创术后腰背肌软组织粘连、顽固性疼痛、肌肉无力的难题[5]。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对于LIDP 微创髓核消融术后的患者,术后按照肌筋膜牵拉操作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术后第3 天患者可扶助行器下地行走,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无卧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者认为肌筋膜牵拉疗法提高LIDP 微创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机理可能为:解除肌肉痉挛,LIDP 患者腰背肌痉挛是影响治疗后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病人在腰部后伸时常有腰背部绷紧的一种感觉,根据“十二经筋是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间,相互关联的循行体系。”十二经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筋肉骨骼,调控脊柱与全身各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易罐经筋沿经牵拉疗法疏通经脉,有利于气血运行,濡养筋骨,活动范围增大。
3.2 肌筋膜牵拉疗法联合微创髓核消融术治疗LIDP 的疗效评价 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 周、3 个月比较,VAS 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从治疗前的(6.71±1.75)分下降到治疗后3 个月的(0.95±0.92)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 周与治疗后3 个月,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随访3 个月时疼痛明显改善,但是治疗组在治疗后2 周,疼痛改善更加明显。
治疗后2 周、3 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JOA 评分平均改善率与优良率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良率从治疗后2 周时的83.7%提高到治疗后3 个月时的93.0%。对照组优良率从治疗后2 周时的76.2%提高到治疗后3 个月时的81.0%。治疗组JOA 评分平均改善率从治疗后2 周时的(78.15±2.53)%提高到治疗后3 个月时的(81.91±2.93)%。对照组优良率从治疗后2 周时的(57.46±3.19)%提高到治疗后3 个月时的(68.17±4.64)%。提示治疗后3 个月虽然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与治疗后2 周改善率提高,但是统计学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治疗早期即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应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两组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组内八个维度治疗前与治疗后2 周、3 个月的SF-36 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但是,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躯体疼痛、社交功能、整体健康五个维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 周时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04、0.007、0.000、0.042、0.035),治疗后3 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治疗早期治疗组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
微创髓核消融术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LIDP 的微创介入治疗新方法,该方法是介于传统保守疗法与开放手术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不剥离腰部肌肉韧带、不破坏腰椎骨质结构、安全、痛苦小、见效快的优点,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疗效[6~7]。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不佳,病情容易反复。本研究针对微创疗法的不足之处,结合肌筋膜牵拉疗法有效缩短LIDP 微创髓核消融术后患者的康复时间,有效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有效降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1]曾宪春.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3):67-68
[2]彭全成,何敬敏,乐绍银,等.腰背肌稳定性训练治疗微创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3):221-223
[3]日本骨科学会.颈部脊椎症性脊髓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日本整形外科学会杂志,1975,99:1-2
[4]金大地.现代脊柱外科手术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86-387
[5]庞智晖,曾伟恒,张颖,等.快速康复程序结合肌筋膜牵拉疗法促进全髋置换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6):9-12
[6]尚鸿生,宋锦旗,户红卿,等.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13-16
[7]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等.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5):1 470-1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