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城聚市”下的中心镇培育

2012-12-23徐进科

浙江经济 2012年16期
关键词:都市区金华城乡

□文/徐进科

(作者为金华市委农办副主任、副研究员)

中心镇是现代化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是撬动、支撑区域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金华来说,还是推进金义都市区建设和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群城聚市”战略,推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并作出了以统筹规划建设金义都市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而中心镇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节点,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也是撬动、支撑区域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金华来说,中心镇还是推进现代化的金义都市区建设和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如何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走出一条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提升的浙中城市群和金义都市区辉映下的省市中心镇蓬勃发展的“金华路径”,是推进金华中心镇培育发展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紧紧围绕金义都市区建设,促使中心镇向现代化小城市迈进

金华中心镇的培育发展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围绕金义都市区的建设,以“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培育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将其培育成县域人口集中的新载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尤其要注重转变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方式,将其培育成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服务便利的现代化小城市,尽快发挥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节点作用。

力争到2015 年将浙中城市群“一轴一环”空间架构上的汤溪、孝顺、佛堂、横店、古山5 个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节点小城市,其它省级中心镇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将现有的市级中心镇建设成为具有“一镇一品”的特色镇,加大工作力度,促进若干个省、市级中心镇的培育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为突破口,以增强产业与人口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优先发展一批能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的重点中心镇,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全面进行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安排,扎实解决进镇农民的民生问题,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积极推进中心镇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管理转型和社会转型,促使其向现代化小城市迈进。

(二)强化金义都市区建设大局,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市中心镇

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全省、更是全市的大局。中心镇的培育和发展要强化这个大局意识。中心镇的发展方向是小城市,发展转型的战略目标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中心镇集聚;通过优化城镇功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逐步解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问题。因此,金华中心镇在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上,既要因地制宜,更要与金义都市区相对接,走服务大局又各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孝顺镇处于金义都市区的核心区域,更要抓住金义都市新区建设的机遇,趁势而上,融合发展,成为金义都市新区的重要城区。汤溪镇要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金西开发区大局,借助集聚区和开发区的强势推力,做好借势发展文章,努力建设工贸旅游型小城市和金义黄金主轴上的新兴工业城市。横店镇应注重“工业化、影视文化、城市化”三轮驱动的和谐发展,突出影视文化品牌,成为金义都市区的最亮丽的好莱坞似的小城市。佛堂镇应抓住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创新中心镇管理服务机制,增强政府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同时,抓好义南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建成义乌南部的明星小城市。古山镇应以“五金大镇、文化名镇”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古山物质、精神文明协调发展。5 个重点中心镇应在向小城市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带领一般中心镇拓展城镇的发展空间,给农民提供就近转移就业的发展机会。

(三)注重集聚集约发展、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

有产业,土地才有价值。工业化使土地的价值大大增加,产业升级使土地资源得以集约利用而产生更大的效用。随着浙江省把金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义乌饰品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列为第一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金华5 个重点中心镇均以加快产业升级为着力点,积极融入金义都市区来谋划,注重集聚集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如古山镇按照“扶强、创特、攀高、拓外”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构建优势产业链,形成了五金、摩托车、金属材料等支柱产业。特别是古山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培育了星月、正大、中信等一批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集团和企业。又如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横店电子产业园区,已集聚138 家生产磁性材料和电子的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37 亿元。基础设施完善,投资政策优惠,要素成本低廉,依托东磁公司等骨干企业,对电子信息和绿色照明等产业实行专业化配套生产,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佛堂、孝顺、汤溪作为金义主轴线上的三个重点中心镇,更要依据金义都市新区和主轴线上两大集聚区的规划,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努力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高度联动和良性互动。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把中心镇培育成承载城镇人口的主体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农民市民化的难点在于他们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问题,绝大多数“候鸟式”就业的农民对大中城市缺乏归属感。他们进城谋生大多租住在地下室、城中村和城郊村,难以实现安居,不能真正在城市落脚。这样的城市化会陷入“拉美陷阱”式的歧途,中心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摆脱这种困境。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小城镇集聚,中心镇成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主要阵地。

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增居民,中心镇应该:(1)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创新人口管理的体制机制。让新居民更加充分地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从而促使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外来人口本地化。(2)完善劳动就业体制机制,实现同工同酬。为新居民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避免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3)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汤溪、古山等中心镇,通过下山脱贫、异地奔小康等项目,以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心镇住房,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圆了本地农民的进城梦;同时建设公寓式住宅区,廉价租售给外来务工者,鼓励他们参加社会保险,并把他们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让他们安心地在本地就业。(4)积极探索推进各类进镇人口在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保障等民生待遇方面的均等化。如汤溪镇建造了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免收其子女入学的赞助费。下一步金华应以重点中心镇为试点,探索建立进镇农民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使农民工及其家属能与中心镇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中心镇应成为适宜农民城市化生存的,宜居、宜业新平台。

(五)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使中心镇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结构

金华应把中心镇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浙中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土地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中心镇的培育比较适宜吸引农村人口就近转移进城,有利于镇域城乡居民生活福利的增加,逐步改变诸如就业结构、城市化率、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等社会结构指标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局面,从而不断提升城镇的品质。

具体表现在:农民进中心镇来就业和定居,从事高效率的产业,获得比务农较高的收入和较优的居住环境。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进城农民就会增加对家电、摩托车、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这不仅扩大了内需,也优化了消费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心镇在多年的发展中还保留了一些乡村文化,又接受都市文化的辐射,是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交汇的中间地带。进中心镇定居的农民,其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都会与城市市民趋同,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将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内容。

金华应将中心镇培育成以金义都市区为中心的城镇网络中的节点小城市,依托它们将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促使农村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结构。中心镇要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之中,在特色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明乡风建设等等方面紧密对接金义都市区,向建设现代化小城市的目标迈进,成为浙中城市群和金义都市区辉映下的亮丽璀灿的明珠。

猜你喜欢

都市区金华城乡
张金华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岁朝清供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陈金华
城乡涌动创业潮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