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与“党性”概念的提出

2012-12-21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年7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纯洁性列宁

● 王 涛

马克思、恩格斯与“党性”概念的提出

● 王 涛

马克思主义的党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命题,从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到列宁批判孟什维克,党性原则都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方位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党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阶级性有机统一,对于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党性;党的建设;纯洁性;先进性

缕析“党性”问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理论问题,掌握它在不同历史方位中的规定性内涵和具体指向,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性原则

(一)恩格斯提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党性问题。早在1845年,针对诸如“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否认自身“党性”的倾向,恩格斯提出了理论的“党性”问题,而且马克思、恩格斯话语体系中的“党性”概念,直接影响到了其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观点。

在“费尔巴哈抽象人道主义”和法国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影响下,卡尔·格律恩、海尔曼·克利盖等人鼓吹“抽象的人性”和“普遍的爱”,否认阶级斗争、否认阶级社会中政治学说的阶级性,其主张一度在德国工人中造成相当的理论混乱。

在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时,针对空谈“人性”,而实际上“对于政治经济学和现实的社会状况却茫然无知”的“德国的‘绝对的社会主义’”,恩格斯犀利地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由于自己的‘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1]。显而易见,恩格斯在这里所使用的“党性”一词,已经明确指出了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治学说都有其阶级性的问题。

在其后的论辩中,恩格斯进一步强调指出,“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共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这三点是区别真假共产主义的标志。[2]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抓住有无“党性”的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在理论上刻意抹灭、抹杀阶级性的问题,击中了其试图用“普遍的爱”来麻痹工人阶级斗志、鼓吹“用爱把一切人团结起来”的要害,显示出恩格斯的理论原创力。

(二)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党性问题的阐释。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其理论之剑还刺破了普鲁东倡言的理论无“党性”的“假面”。普鲁东理论上的进攻,反映出政治学说背后的政治倾向。在恩格斯的帮助下,马克思1847年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娴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界定了价值、货币、工资、利润等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揭露了雇佣劳动制度的剥削实质,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它固有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而在此之前,在每一次社会全盘改造的前夜,社会科学的结论总是:‘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乔治·桑语)”[3]马克思毫不掩饰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性”。《哲学的贫困》用战斗的语言表明了自身的政治态度、阶级立场,是第一本向世界展示唯物史观的著作,把唯物论由自然领域延伸到了社会领域,公开地、充分地展示了自身的阶级性、批判性和战斗性。

(三)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党性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明确宣布自己哲学的阶级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4]。列宁在对司徒卢威的批判中使用“党性”一词,一方面是指哲学的党性、尤其是指哲学党性中的阶级性,实质上是强调作为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党性”,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性的认识,体现出列宁直接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遗产。[5]列宁使用“党性”一词的另一着眼点是强调政治的党性和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他在批判司徒卢威时要求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处理任何问题,分析任何事变,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此,要求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并且要善于在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6]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性问题的认识是自觉、深刻和系统的。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性立场,关系到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纯洁性这一要害问题。在政党实践的层面,恩格斯也从“党性”的高度,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问题,探讨如何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普鲁东在理论上的挑衅预示普鲁东派在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的“进攻”,而如何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等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走出行会时代组织的“密谋时代”,建设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是马克思、恩格斯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对政党先进性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问题的最初思考。自身毫无特殊利益、从不隐讳自身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一种特殊表现。1853年3月11日恩格斯致函马克思时使用了“党性”一词评价当时正在与普鲁东派斗争的拉萨尔,将“党性”赋予了人格化的涵义。在同一封书信中,恩格斯还提出“在欧洲革命的所有政党中,我们是向英美公众阐明自己事业的唯一的党”,这是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观点的再诠释,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特性的理解,[7]而如果我们联系到恩格斯对政党政治特性的定位,恩格斯在信札中对拉萨尔的带有保留的肯定,实质上反映出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思考。

马克思本人直接从“党性”的高度评价法国工人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抵制普鲁东主义思潮侵蚀的不懈努力。1850-1860年代,作为“法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头脑和心脏”的布朗基派抵制了普鲁东派控制法国工人运动方向的企图,马克思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在巴黎,在社会党内,党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8]在“赞成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点上,法国工人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马克思对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纯粹的阶级特性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鲜明的党性已经成为布朗基派的政治品格。

(二)对政党纯洁性和战斗力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问题的交流。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从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开始一直到领导第二国际的革命实践中,尤其是在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一刚刚走出“密谋时代”的组织时,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触及并思考政党纯洁性和战斗力等“党性”问题。[9]即便马克思、恩格斯竭尽全力,但其后的政治斗争仍然说明“在突然爆发的人民群众运动面前,同盟是个极其软弱的工具”[10]。这给马克思、恩格斯以相当警醒。

在抵制拉萨尔投机倾向时,马克思向恩格斯提到,“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一再强调组织纪律的重要性。[11]恩格斯与马克思同样富于政治敏锐性,他创造性提出了如何看待政党的政治纪律、党内集中制的问题。恩格斯坚决反对迷信权威的东西,又充分重视政党政治纪律的重要性。

(三)确立并褒扬政党的优良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贡献。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权威、政治纪律的同时,恩格斯开始就注意使用“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从作风建设入手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斗力。

在恩格斯的话语中,敢于自我批评不仅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自身的品质问题,它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对德国工人运动史上的“拉萨尔神话”而言,《哥达纲领批判》发表本身是对德国党的重要“历史批判”。恩格斯强烈地希望通过《哥达纲领批判》的公布,唤起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开展积极的批评。他将政党内部严肃的、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视作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战斗力的重要武器。

(四)对政党组织体制的实践探索: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党性问题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乃至政治纪律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探索是富有建设性的,对列宁等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在俄国革命党的特殊组织环境中,列宁继承了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观点。面对党内同志关于党内争论与分歧会给党外“非议”以口实的疑虑,列宁表现出政治家的自信,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一文中坚持认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12]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也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敢于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通过自我批评来学会办事”。[13]

为解答俄国革命提出的特殊难题,列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具象到政党的组织观念、政治纪律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列宁致力于解决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冲突,并在这种历史语境中提出了布尔什维克的党性问题。加强党性,是“解决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荣誉与尊严的问题”的关键,而且只要能够“治好这种病,我们党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党”。[14]为确保政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列宁在抨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孟什维克的组织分裂行径时,前瞻性地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还要经历最后一个困难的过渡:从小组习气过渡到党性,从庸俗观念过渡到对革命义务的自觉认识,从造谣中伤和施加小组压力过渡到纪律性。”[15]

与恩格斯对权威和集中的相关论述一脉相承,列宁反复提醒党内同志,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建章立制,必须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以确保自身的战斗性。尤其是在孟什维克采取分裂活动之后,为了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使命,列宁高度重视加强政党组织建设与集中制等制度建设。为了确保政党的政治纪律,列宁顶住党内外的压力,在倡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通知中坚定地要求:“全体党员不分上下都必须无例外和无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16]

从指责列宁“不顾一切的集中制”开始,罗莎·卢森堡就对列宁推行民主集中制心存疑虑。[17]俄国革命内部的认识分歧和派别斗争,驱使列宁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回复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诘难,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于党的组织建设上。论证在理论上不能将“民主集中制”与“极端集中制的纯粹布朗基主义”等同起来,[18]在政治实践中不能将“集中制同专横和官僚主义混为一谈”。

在俄国革命的特殊背景下,在党的建设思想体系中,列宁高度重视加强党性的问题。“党性”已经不仅是一种纪律观念,列宁已经将其上升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民主集中制等组织建设层面的本质属性:“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已经多少超出了家庭式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19]俄国的革命实践让列宁完成了他对党性原则的基本建构,对俄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前所述,从1840年代开始,针对诸如“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否认自身“党性”的理论思潮,针对普鲁东派把持政党领导权的宗派主义倾向,针对德国工人阶级内部拉萨尔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不同历史场合中使用“党性”一词,据此判定理论的立场、评价人物的品格和评价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纪律性和作风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对“党性”问题的使用和理解,对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党性”观点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三、对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的思考

从马克思到列宁,对党性原则的探索、继承和坚持一以贯之,并将党性原则视作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先进性的关键: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党性原则是唯物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的属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党性原则是区别于宗派主义、行会习气的政治纪律、组织观念和制度安排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艰苦的探索过程。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中经历的曲折和反复,根源于党内存在的“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三种错误的主观主义现象,其实质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性原则的。实践证明,一切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都是从思想上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建党以来历次重大挫折背后都有主观主义的阴影,而流毒无穷的主观主义暴露出中国共产党很多党员还不能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往往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中。有鉴于此,才能够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党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正是靠着“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的思想路线,才保证了共产党人“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

建党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承认物质世界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和意识而存在,同时是能够被我们所认识的,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不确切的认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认识的过程。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党的自身建设,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突出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党内组织锻炼和思想教育。刘少奇反复强调,决定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是我们党的思想教育、思想领导与政治领导”。新的历史时期、特殊的执政环境需要执政党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尤其需要面对并解决市场原则价值观在党内带来的价值观冲突,克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间存在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推崇“等价交换”法则、与党讨价还价的消极因素,教育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整体、长远、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并在其中实现个人价值。

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要加强优良作风建设,注意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共产党员不要惧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因为它们是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应该欢迎正确的、同志式的、积极的批评,时时作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自我批评,使自己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增强党员党性原则,要不断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觉的、永恒的功课。坚定理想信念是锤炼坚强党性的重要基础。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才会是坚定的、正确的。

组织纪律观念是衡量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党员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是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靠理想信念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纪律具有三个明显特征:自觉性、严肃性和统一性。这三个特征,客观上对党员党性修养在遵守纪律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仅就党员组织纪律性修养的自觉性而言,党员组织纪律观念的自觉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共同信仰、共同目标和共同意志的反映,这种自觉性来源于共产党员坚强的党性,来源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来源于把人民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

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党性原则的坚持还是违背,是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标志之一,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原则的坚持还是违背,是能否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关键之一,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学习真理,探索真理,坚持真理,践行真理,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5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3.

[3][9][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5. 199. 2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5]刘同舫.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6]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3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0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13.

[12][13][16]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34. 168. 202.

[14][18]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1. 37.

[15][19]列宁全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 387.

[17]卢森堡文选(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01.

A81

A

1009-928X(2012)07-0009-04

本文系国家社科项目《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研究》(12XDJ01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 特约编辑:古悦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纯洁性列宁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保持党的纯洁性文化建设探微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思政课教师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意义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