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视野下的微博语言研究
2012-12-18鲜青华
新闻爱好者 2012年7期
【摘要】本文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的“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交流会”为指导,阐述微博在中国的运用以及对中国当代社会和民众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以保证微博积极健康的发展,并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交流工具;运用;影响;服务社会
2011年10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北京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交流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互联网建设发展和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一系列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并指出,在微博客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管理,解决好微博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少数人借用微博客编造和散布谣言、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故意侵犯他人权益、进行非法网络公关等违背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污染网络环境、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给予查处,决不给各种谣言和违法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可见微博已成为更好地服务民众的一种交流工具。
微博在中国的运用
微博在中国的正式运用是在2009年。2009年11月1日的一场大雪,让北京首都机场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部分航班乘客被困在机舱十几个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能下飞机,情绪激动。这天,碰巧经历现场整个过程的创新工场总裁、谷歌全球前副总裁李开复,在新浪微博平台来了一场颇有影响力的“直播报道”:等了12个半小时,已经缺食物9小时,缺水3小时;有人在机舱里因缺氧而晕倒……在机舱内被困十几个小时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己的笔记本和手机上网不间断地发布最新进展,真实记录的情况瞬间传播开去,引发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而他的记录成为首都机场延误航班事件中被传播最广的文字。
网络语言中有丰富的表情符号,传播的方式也更加自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也较2010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24988万,比上一年暴涨近300%。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8.7%。由此可见,微博自从2009年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视野后,用户量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网民们不仅在微博上发表心情琐事和感悟以及随时所见,还通过转载分享一些热门新闻和消息,及时了解到社会的动态。
比如2011年10月25日,一条关于北大毕业的公务员打骂亲生父母的微博被广泛关注和转载。内容如下: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农村来深圳帮儿子带孩子,没想到竟然得到儿子辱骂和殴打。儿子是北大毕业的研究生,也是公务员,除撕烂父亲衣服,咬破肩膀外,还先后7次打骂母亲,骂其是猪怎么不撞车死,母亲头痛,说家乡话,都可能成其动手的原因。
这条微博被转发37988次,评论达到13280条。
中国网民对微博的不断运用,同时也体现了新闻通过微博传播的速度。单从一篇微博来看,内容是支离的,博主几乎不用构思、修辞,就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思发表出去,而且传播的范围广泛。所以通过对微博语言的语用学分析,不仅可以指导微博创作,更好地规范和发展微博语言,而且可以充实语言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的研究。[1]
如何把微博运用到服务社会中
(一)微博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微博属于一种“自媒体”(We Media),即“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而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它成为人们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这个以个人为单位的自媒体正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它不仅在很多方面对传统的纸质或电子媒体构成冲击,也对新媒体的其他形态构成冲击,它的功用正在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微博已经多次发挥了它的社会功能,在2011年“7·23”甬温线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过程中,微博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多方面影响。一方面,作为个人的信息平台,微博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渠道,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开始越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依赖微博来接收信息,因此也深受微博中的报道和观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个人直击信息,进行报道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2]它在具有媒体功能的同时,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的能力和短小精悍的特点都让人着迷。微博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逐步像手机号码或电邮地址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虚拟世界的新宠,又为现实世界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微博也是把双刃剑。积极意义在于它显然扩展了中国舆论的空间,但同时微博里有大量匿名的人,他们发布的信息往往和他们的身份一样无法证实。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被人诟病的方面。有些人为了博取粉丝或为了商业目的或为了一些难以为外人明了的目的而制造虚假信息。由于许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愿意选择性地面对信息,因此对于一些适合他们的趣味或想法的虚假信息缺少辨别能力,也会出现辟谣往往不如谣言走得远的现实情况。但这样的虚假信息让人较为容易分辨,也较为容易被辟谣,问题就在于如何使辟谣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到个人。而有时则呈现为真假难辨或真假混杂的“流言”,这种状况最难以分辨和辟谣,所产生的影响也最难以预测。这些流言利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但在叙述中夹杂虚假的信息,所造成的辟谣的成本往往极高,难度也极大,使得许多“阴谋论”、“黑幕论”往往不胫而走,快速弥散,难以将切实的信息传播,传播了也未必被信任。而且往往一个事情被辟谣了,就又会编出另外一个相关的谣言,使得辟谣疲于奔命,造谣自由自在。
(二)合理运用微博服务社会
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民众的一些不满情绪和牢骚会通过微博宣泄出来;微博成为社会的“解压阀”,尤其是政府微博的主动参与,可以更好地对这些情绪进行疏导;通过微博可以及时发现舆情,提供判断决策依据。
1.积极研究社会化媒体,掌握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性,根据其特性为我所用。微博作为互联网一种新应用,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和平台。不少地方和单位,通过微博普及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良好社会风尚。2011年以来,微博充分发挥作用,成功开展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等主题报道。实践证明,微博传播快、影响大、社会动员能力强等特性,推动了网络文化繁荣和网络文明的发展。
2.将微博变成电子政务平台,并充分利用,为百姓提供及时服务。微博崛起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社会力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也纷纷试水微博。“温州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都让社会认识了微博的力量”。[3]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务微博总数达18694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数10023个,公务人员微博数8671个,这些数据在不断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一个新的重要工作平台,利用政务微博的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府工作,有效促进政务公开,并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上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各单位积极利用微博,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更多发布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内容,更多展现积极向上的新风尚,更多反映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举措,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3.提升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和透明度。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让人们更加自由地发表,人们不需要考虑篇章结构,寥寥数语就可以把即时所见所想通过微博发出去,而且大多数微博是通过手机、iPad等终端发布,无论是在旅途还是在工作的间隙,人们总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发出去。因此微博也催生了大量公民报道者,从此新闻报道不再是记者的专利。[3]当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专业记者可能无法及时赶到现场,有自觉意识的“自媒体人”便开始自发担负起和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通过微博平台及时将情况和信息传播出去。由此可见微博对突发新闻报道的作用不可小觑。
例如2011年10月17日,针对佛山女童小悦悦被碾、18路人漠视这一事件,来自微博小秘书的一条微博要求大家用“#请停止冷漠#”发一条微博。围绕“为了让小悦悦被碾18路人漠视的悲剧不再重演、道德不曾跑路、良心仍在心中”等内容,这条微博很快转发达到217192次,评论46355次,在广大民众心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为弘扬社会正义上了一堂严肃的课。还有2011年10月13日,一条微博内容如下:
【汶川地震救人英雄少年陈浩遭遇车祸生命垂危】汶川地震时,成都小学生陈浩在跑到安全地带后,看到一同学在高墙边,便回身将其推开,自己被墙体压倒,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今年10月8日晚,已读高一的陈浩骑车回家遭遇车祸,肝脏破裂,抢救4天仍未脱险。当地爱心人士纷纷捐款。
网友立刻在微博上纷纷转发相告,呼吁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救助抗震少年,累计转发45519次,使更多的民众及时了解到这条新闻并献出爱心积极捐款,挽救少年英雄的生命。
4.建立管理体系,推进网络文明和法制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4]目前微博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少数人借用微博编造散布谣言,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故意侵犯他人权益等,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污染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网络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在微博上捏造谎言者予以谴责,有关地方网络部门也应依法惩治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员及网站,严肃追究其相应责任。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总的来讲,微博客在中国仍然还只是一个年轻人的新奇事物而已。”但新奇是就这个交流平台、就这样的交流方式来说的,作为交际本身,我们还是需要遵守言语交际原则的。
梁启超曾说过:“学术者,天下之公器。”刘半农则认为:“文字是一种表示思想感情的符号,是世界的公器。”今天的微博客就是这样的“公器”。电影《蜘蛛侠》里有句话“With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翻译过来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广大网民甚至一些微博名人应更勇敢地担起社会的道义,一起促进微博健康理性发展。李开复曾说:“关于微博,我同意‘转发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的观点:我们转播,但不传播;我们围观,但不盲从;我们尖锐,但不违背事实;我们率性,但不出口成脏。我们是微博人,在微博平台上,你我不是看客。积极参与,分享互动。从自己做起,让我们的微博更清澈、更温暖!”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付玉辉.繁荣而活跃的网络传播研究——2006年我国网络传播研究概述[J].当代传播,2007(1):4-8.
[2]伍丽群.网络舆论的表达与引导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杨梅.网络舆论的发展与社会控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靳德涛.网络舆论对我国公共决策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谢梅,刘昊网.网络传播环境中的舆论传播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8):184-186.
(作者单位:格尔木电视台)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