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中的青年亚文化策略探析
2012-12-18张巧欢
新闻爱好者 2012年7期
【摘要】2009年下半年韩国偶像剧《原来是美男啊》在网上蹿红,剧中讲述一个摇滚乐队四位成员的成长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原来是美男啊》充满了鲜明的青年亚文化风格,但是该风格背后所遮蔽与掩饰的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是对宗教与爱的隐蔽认同。
【关键词】《原来是美男啊》;青年亚文化;摇滚;宗教;爱
2009年下半年一出名叫《原来是美男啊》(以下简称《美男》)的韩国偶像剧在网上蹿红,尤其受到少男少女们的热捧。网上一度出现“美男热”,周边产品也卖得特别火。在剧中,你可以看到韩国偶像剧一贯的戏剧元素:俊男美女的组合、时尚的服饰、浪漫的爱情、精致的画面等。这无疑能吸引年轻观众特别是年轻女性观众的眼球。但是,笔者认为该剧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此,能抓住年轻观众的心,又能在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放映,编导们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和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平衡上确实下了一番工夫。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宽泛的概念。威廉斯认为“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1]。我们这里所说的青年亚文化就是建立在这种定义的文化概念上。按照价值体系和文化权力的差异,文化可以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分。主流文化是指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它是体现社会统治思想和主导价值观的生活方式;相对而言,亚文化是指为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的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生活方式,它对于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批判甚至是颠覆的态度。青年亚文化可以说是年轻人创造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从功能上看,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人“企图解决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矛盾时产生的,这些矛盾问题是人们共同经历的,并能导致一个集体认同形式。从这里个人会获得不是由阶级、教育和财富造成的个体认同”[2]。“亚文化所代表的对霸权的挑战……是间接地表现在风格之中的。反抗与矛盾的嵌入与展现都位于现象的最表层,即符号层面。”[3]19青年亚文化者一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青年的个性以及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奇异的服装与发型、震撼的音乐、反主流的写作等。笔者下面就从摇滚、宗教、爱等三方面来对《美男》的青年亚文化策略进行分析。
摇滚:青年亚文化外衣
《美男》一剧充斥着鲜明的青年亚文化风格。《美男》讲述的就是一个摇滚乐队四位成员的成长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摇滚乐文化本身就是青年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强烈节奏为特点的流行音乐,反映的是生活安逸、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对主流社会和父辈文化的反抗,对自我意识的诉求。《美男》的摇滚乐元素有如下的体现:
(一)乐队名称:A.N.JELL=Anti Angel or Angel?
《美男》中那个四人摇滚乐队的名字是A.N.JELL。A.N.JELL作何解释?在第五集早年的A.N.JELL乐队参加的娱乐综艺节目中,队长黄泰京说:“A.N.JELL是Anti Angel,也就是反对天使。”反对天使也即反天使,含有亚文化反叛、去神圣化的意味。黄泰京表面上才华横溢、长相俊美,其实有着一身毛病和缺点,与寻常观念中的完美偶像相去甚远,反天使的意义或许也在于此。我们也可以认为A.N.JELL其实就是Angel的重组。亚文化青年把惯常的词语切割,在语境中造成清晰的断裂,再进行重组,重新创造出新的词语,以此彰显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表达对传统的颠覆。于是很平常的Angel,经过切割重组后就变成了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酷酷的A.N.JELL。
(二)乐队风格:华丽摇滚
A.N.JELL乐队从风格上看接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华丽摇滚。华丽摇滚的特点是性别模糊的装扮、夸张的妆容、俊俏的外形、华丽的服饰、戏剧化的台风等。男一号黄泰京俨然是该风格的体现。舞台上唱歌的他把油光水滑的直发高高梳起,有点类似女孩的公主头,长刘海留出一缕,描着精致略带夸张的眼线,戴着小巧的耳钉,白色有着闪亮肩章的长西服搭配白色破洞铅笔裤,白色长皮靴,这样的造型既有男子的阳刚,又颇具女子的阴柔之气。下了舞台的造型则是二八分、遮住一只眼的油头直发,依然画着埃及艳后式的眼线,身穿紧身黑色带金线织就的套头衫,给人华丽之感,而垂坠的围脖又使衣服更像女款服饰,很是性感和非主流。诚然A.N.JELL乐队与真正意义上的“追求专属于白人路线”、“至少导致消费资本主义控制的到来”[3]61的华丽摇滚、日本的视觉系摇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无可否认的是编导和造型师们给观众呈现了属于A.N.JELL自己的摇滚风格。
青年亚文化总是与青春性、叛逆性联系在一起,它体现的是青年渴望超越平凡、颠覆传统、张扬自我的心理诉求。《美男》中的青年亚文化元素便很好地迎合了年轻人这种心态,顺理成章地在年轻观众的收视中占据巨大的比例。但是“摇滚乐已经进入当代文化的中心,规定着文化享受也许甚至是文化合法的支配形式的主流”[4]。因此,作为青年亚文化,其反叛主流与颠覆传统的力量的有效性就十分有限了。
宗教:主流意识形态表述
毫无疑问,《美男》是一出洋溢着青春气息,又带有点叛逆味道和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偶像剧。但是剥去这层亚文化的时尚外衣,我们看到该剧的编导们在剧中传达的其实还是主流意识形态。韩国是全亚洲信耶稣基督比例最大的国家,2009年官方数字的统计已经超过45%。而编剧在剧中就是通过高美女、院长修女等来展现宗教的神奇力量的。
(一)高美女——拯救黄泰京的天使
A.N.JELL乐队的成员之一高美男,其实一直由其孪生妹妹高美女女扮男装假扮。高美女从小在修道院长大,是修道院里的请愿者,正准备去罗马进修。因为高美男整形手术的后遗症不能及时回韩国参加乐队的签约和首演而假扮哥哥来到乐队。但是高美女的存在并非只是做哥哥的替代品,她之于泰京的意义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对凡人的拯救、仁爱和宽容。泰京外表上看起来完美无缺,其实身上缺点很多,霸道、毒舌、有洁癖、讨厌与别人的身体触碰、对N种食物和花粉过敏,还有夜盲症等。但是美女和泰京相处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女对泰京的包容、尊重、忍耐和接纳。每次泰京受到来自母亲的打击和伤害时,美女总是适时地出现在他身旁。第八集中泰京生日那天接到母亲见面的邀请,当他满怀希望来到酒店,发现母亲根本忘了儿子生日,还指责就是因为泰京的出生让她失去了她所爱的人。偷偷跟随泰京而来的美女看到了背地里泰京伤心失望的眼泪。等泰京回到宿舍时,她大着胆子拥抱了泰京,像平时在修道院受了委屈院长修女对她做的那样,轻轻地用手拍着泰京的背,并对泰京说:“在你诞生的今天,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日子。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美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泰京你不是被嫌弃、被厌恶的,你是极其珍贵的。这一刻的美女正是陪伴在泰京身边的善良的天使。在美女的面前,泰京心灵的伤痛总是能得到奇迹般的治愈,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好验证了赫伯迪格的预言:“所有青年风格文化都受到这样的威胁:最终被与其相反的文化实力所中和。”[5]
(二)院长修女——美女的榜样和避风港
“基督教把爱作为所有信条中的支配原则。”[6]在教会里,神职人员好似父母一样,用心地爱和照顾、养育每一个主带到自己身边的孩子。美女一直看到院长修女是怎样爱人、待人和热心帮助每一位来到教会的有需要的人,包括时常因为迷糊而闯祸的自己。她心里真正的想法不是成为修女,而是成为像院长修女一样的人。所以最后美女虽然和泰京互通心意,但还是决定去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做志愿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院长修女是美女学习的榜样,更是美女的心灵港湾、指路明灯。在剧中经常会看到美女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吁求院长修女,现在该怎么办?我们也看到院长修女总会及时地回应美女的请求,告诉她该如何去应对。而每当美女心里伤痛的时候也是在院长修女的怀里得到心灵的平静和前进的力量。
爱:主流价值观表达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渴求爱、发现爱、传递爱、在爱中得到改变,这是《美男》所表达的主流价值观。
(一)基督教的仁爱
上帝说要世人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敌人、爱世间万物。这种爱是纯粹的、仁慈的、带着圣洁之光的爱。美女从小经历父亲的死亡、母亲的失踪,在亲情的缺失下,是院长修女的爱,也即上帝的爱填满了美女心灵的空洞,使美女得以健康地长大,没有产生像泰京那样被遗弃、被厌恶的感觉,也没有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反而在院长修女的潜移默化下,生出要把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的念头。当美女遇到泰京后,美女把基督的爱传递给了他。美女希望这种爱可以充满泰京的内心,温暖他,治愈他心灵的伤痛。在基督教的仁爱中(当然里面也含有美女对泰京的爱情),泰京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变得不再那么尖锐,也会懂得去爱别人。
(二)爱情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需要用心经营,也需要用眼睛去发现。泰京因为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成年后不相信爱情的存在,就像他的夜盲症一样,站在暗处看不到亮处的东西。最初泰京视美女为麻烦的包袱,只会做令人讨厌的事。泰京抗拒美女的靠近其实是在抗拒爱情的降临。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在美女只求付出不问回报的关爱之下,爱情已经在泰京心中生了根。从最初的厌恶,到下意识的关注,到说出“初挖嘿”(我喜欢你)再到最后的“撒朗嘿”(我爱你),这个漫长的过程是泰京不信爱到发现爱、相信爱的过程。最后泰京为了能更好地看到和抓住美女,努力地坚持吃自己不喜欢吃的胡萝卜,因为据说胡萝卜对夜盲症有治疗作用。
(三)亲情
泰京的成长是不幸的,父亲只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为人挑剔、难伺候;母亲慕华兰单恋美女的父亲,抛家弃子,沉迷酒精,还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认为正是儿子的存在,美女的父亲才不接受自己。泰京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矛盾,心里渴求母爱,却求而不得,被母亲一而再地伤害,但是即使被自己最在乎的人伤得体无完肤,泰京仍然无法拒绝母亲的要求,答应帮她编曲。所幸,慕华兰终于醒悟自己的爱情是一个自己编造的谎言,自己的行为对儿子的伤害非常大。于是她放下尊严和身段,真诚地向儿子道歉,请求原谅。最后泰京原谅了母亲,“女儿象征性地重新回归家庭,离经叛道者象征性地浪子回头”[3]122,这些是合乎主流社会期待与要求的剧情。
综上所述,《美男》通过摇滚乐文化呈现出青春性、叛逆性等鲜明的青年亚文化风格,但颠覆传统、张扬自我的外衣所遮蔽与掩饰的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是对宗教与爱的隐蔽宣扬与认同。说到底,青年亚文化的最终文化策略就是“潜在的要人调整自我,不做思考无条件服从社会”,从而达到“对现状、对现存秩序的无条件认同”[7]。
参考文献:
[1]雷蒙·威廉斯.文化分析[A].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25.
[2]迈克尔·布雷克.越轨青年文化比较[M].岳西,张谦,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
[3]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劳伦斯·格罗斯伯格.MTV:追逐(后现代)明星[A].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18.
[5]迪克·赫伯迪格.摩登族的风格[A].陶东风,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6.
[6]欧文,辛格.超越的爱[M].沈彬,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71
[7]陆扬.大众文化理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8.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文学院)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