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评价研究
2012-12-16曾莹杰陈超邢曼哈力甫张丽尹平褚桂克魏清琳赵建华陈跃来
曾莹杰,陈超,邢曼,哈力甫,张丽,尹平,褚桂克,魏清琳,赵建华,陈跃来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 831118;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4.上海市中医院,上海 200071;5.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473003;6.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 730000;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急迫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强烈尿意后出现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同时发生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1-2]。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具有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临床早已运用[3-4]。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131例,并与药物治疗68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分别来自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随机分为治疗组131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17例;平均年龄为(57±6)岁,平均身高为(162.4±7.0)cm,平均体重为(60.9±9.5)kg,ICI-Q-SF症状积分为(30.4± 9.4)分。对照组中男13例,女55例;平均年龄为(58±7)岁,平均身高为(164.3±7.1)cm,平均体重为(61.9±8.0)kg, ICI-Q-SF症状积分为(29.0±8.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ICI-Q-SF症状积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淋证肾虚标准。主症为尿失禁,尿频,尿急。次症为余沥不尽,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或四肢欠温,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弱。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尿控协会(ICS)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及体征诊断标准(2001年)。主症为具有典型的尿失禁,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次症为小腹坠胀或疼痛,尿痛。全身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腰背酸痛,失眠等。
1.3 纳入标准
①性别不限,年龄 18~85岁;②符合西医急迫性尿失禁主症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主症辨证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各种急性尿路感染;②其他疾病表现为尿失禁症状的患者;③具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膀胱、尿道、妇科、肠道、肛门疾病);④同时应用可能影响结果判定的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分为①中极、大赫、水道、三阴交;②会阳、中膂俞、次髎、委中。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穴位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2006年)。在按相应深度进针后,采用捻转补法 1 min(以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规划教材为标准[5]),腹部及骶部穴位针感传导至会阴及尿道部,然后分别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恒定为疏波4 Hz、密波20 Hz,以患者舒适为度,下肢穴位进针后以局部酸胀为度,不接电针仪,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3星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2.2 对照组
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舍尼停),每次2 mg,每日2次。治疗3星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急迫性尿失禁排尿症状评估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标准评估排尿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尿失禁、漏尿量、尿急、尿频、排尿不尽感、排尿中断、尿细变线、排尿费力、夜尿次数增多等。根据ICI-Q-SF量表症状从“无”(0分)到“几乎总是”(5分),分为6个等级,总评分0~50分。ICI-Q-SF是目前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和诊断中较为权威的评价量表,能够客观地反映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病症状况[6-7]。
采用ICS推荐的生活质量指数评估表(QOL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主要从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从“非常好”(0分)到“很痛苦”(6分),分为7个等级,总评分0~6分。此表简单明了,也是能够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状态[8]。
3.2 统计学方法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评价中心作为第三方统计。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基线指标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急迫性尿失禁和尿急的症状均比同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对急迫性尿失禁和尿急的改善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时间 急迫性尿失禁 尿急治疗前 4.06±1.36 4.33±1.21治疗组 131 治疗后 1.57±1.141)2) 1.53±1.151)2)治疗前 4.10±1.10 4.53±0.92对照组 68 治疗后 3.15±1.111) 3.18±1.061)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时间 ICI-Q-SF积分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 30.37±9.43 5.64±0.63治疗组 131 治疗后 12.11±7.601)2) 1.87±1.061)2)治疗前 29.03±8.16 5.66±0.61对照组 68 治疗后 20.62±6.671) 3.91±1.911)
4 讨论
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疗依据补益肾脏、疏通膀胱的治疗原则,以电针加手法针刺技术为主。所选穴位均符合中医经络学说的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另外,膀胱募穴中极、足少阴经穴大赫、足阳明经穴水道的穴下神经来源于 T12-L1,包含了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盆神经;中膂俞、次髎、会阳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膀胱经入内属肾、络膀胱之处,穴下主要为骶神经节段,传入神经恰与支配膀胱的传入神经节段相互重叠,深刺可直达盆神经丛和阴部神经附近,可影响膀胱传入神经的过度兴奋,从而调节下尿路的功能活动。正确的理、法、方、穴、术选择是治疗方案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9-11]。
本研究所确立的急迫性尿失禁治疗方案中,穴位处方基本固定,针刺手法选用补法为主,针刺操作中要求达到气至病所的效应,电针模式明确。针刺的疗效评价采用指标具有权威性,充分说明了针刺方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刺对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药物治疗,奠定了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规范化治疗方案具有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的科学内涵,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适宜技术。
[1] Melville JL, Katon W, Delaney K,et al.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U.S.wome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Arch Intern Med, 2005,165(5):537-542.
[2] Abrams P, Cardozo L, Fall M,et al.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in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 Neurourol Urodyn, 2002,21(2):167-178.
[3] Zhao WJ, Hu CD, Wang JR.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gainst Urinary Incontinenc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6):364-365.
[4] Liu ZS, Du Y.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Postapoplectic Urinary Incontinence[J]. J Acupunct Tuina Sci,2008, 6(2):97-98.
[5]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5.
[6] Sampselle CM, Harlow SD, Skurnick J,et al. Urinary incontinence predictors and life impact in ethnically diverse perimenopausal women[J]. Obstet Gynecol, 2002,100(6):1230-1238.
[7] Hu TW, Wagner TH, Bentkover JD,et al. Cost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overactive bladd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ative study[J]. Urology, 2004,63(3):461-465.
[8] Abrams P, Blaivas JG, Stanton SL,et al.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recommen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1990,1(1):45-58 .
[9] 哈力甫,陈跃来,梁燕,等.骶穴电针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219-221.
[10] 李丽会,汪司右.针灸治疗尿失禁临床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0):44-46.
[11] 吕祺美.上下配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 5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