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2012-12-15曹伟峰

中外医疗 2012年20期
关键词:椎间隙优良率椎间盘

曹伟峰

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600

退行性变和外伤因素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突出又为椎体滑脱的病理基础,会导致关节囊松弛、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功能紊乱及腰椎弓峡部先天性畸形椎体产生滑脱。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该院收治5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患者,行X 线腰椎正、侧位片、CT 及MRI 检查。其中男31 例,女23 例,年龄28~74 岁。 病程7 个月~8年,平均3.5年。 L5椎体滑脱27 例,L4椎体滑脱22 例,L3椎体滑脱5 例。Meyerding 分级:I 度滑脱26 例,Ⅱ度滑脱27 例,Ⅲ度滑脱2 例。随机分为手术组(28 例)和牵拉组(26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组 患者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俯卧位,采用腰椎后正中入路,然后剥离暴露椎板,上下关节、突关节以及横突,露出滑脱椎的椎弓根,选取进针位置,并用克氏针进行定位。C 型臂透视定位,拧入两侧椎弓根螺钉。 咬除滑脱椎的棘突、采用次全椎板切除潜行扩大,减压双侧神经根管或症状较重一侧的神经根管,切除增厚黄韧带,摘除髓核。 刮除终板软骨,达到皮质下可见骨粗糙面, 将术中减压棘突及椎板碎骨粒放入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内,用部分碎骨粒充填入椎间隙,再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隙,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椎体滑脱复位。 止血冲洗,留置引流,缝合切口。

1.2.2 牵拉组 采用骨盆牵引结合推拿复位进行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行骨盆间断牵引,牵引力大小视患者年龄、体重而定。 首次牵引力量为患者体重的1/5,最多不超过体重的1/3,1 次/d,30 min/次,牵引50 s,放松10s。 L3~4、L4~5 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时患者下肢平躺;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牵引时屈膝。 牵引后推拿参考吴金承[1]推拿方法。

1.3 疗效标准

按日本骨科学会的腰椎疾病治疗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和差,计算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2.0 统计软件分析,行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全部随访6 个月~4年,平均2.2年。手术组术后X 片显示,椎体全部为骨性融合,术前滑脱的椎体在术后完全或基本复位,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 手术组优良率96.4%,优于牵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疗效比较[n(%)]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患者常伴有腰椎滑脱。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周围韧带松弛,致腰椎节段性不稳,导致椎间盘突出和椎体滑脱两者间恶性循环[2],从而逐渐发生椎间盘突出及椎体滑脱,产生神经机械压迫反应和炎性反应,导致症状发生。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报道越来越多。 手术治疗应遵循基本的减压、复位、固定、融合原则[3],以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 滑脱椎体良好融合是手术获得成功、维持脊柱长久稳定关键[4]。 通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界面固定稳定、能够保证椎间隙的高度、融合率高于前、中柱承重等优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最为理想、最为常用术式[5]。

本文手术组X 片复查显示,椎体全部为骨性融合,术前滑脱的椎体在术后完全或基本复位,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优良率为96.4%,疗效满意。 牵拉组优良率69.3%,2 例差患者,1 例残留I 度滑脱,1 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

手术治疗可保持其合理应力范围,使其脊椎前滑力降低,并能保证脊柱各方向力学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适用于伴有明显腰部酸痛或坐骨神经症状,病变部位通常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需认真选择手术适应证,不能任意扩大适应范围。

[1] 吴金承,章海斌,林木南,等.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33 例[J]. 福建中医药,2007,36(2):17-18.

[2] 何宗战.钉棒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滑脱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19):46-47.

[3] 陈恩祥,于淼.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GSS 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1,51(33):96.

[4] 李洁,朱大成.46 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与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9):714-715.

[5] 宋建远.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93-94.

猜你喜欢

椎间隙优良率椎间盘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关于对国内企业拟投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的分析和研究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