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
2012-12-15吴文星
吴文星 黄 韬
1.衡东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衡阳 421400;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
吻合口漏一直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处理比较棘手[1]。 笔者回顾性研究110 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与术后吻合口瘘的有关因素。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衡东县人民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10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64 例,女性46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7.5±2.3)岁。
1.2 相关资料
1.2.1 Dukes 分期 A 期17 例,B 期42 例,C 期38 例。 D 期13例。
1.2.2 手术方式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78 例,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术21 例,直肠癌切除结肠J 袢肛管吻合术11 例。
1.2.3 吻合方式 手工吻合26 例,吻合器吻合84 例。
1.2.4 吻合口距肛门距离 吻合口距肛缘≥5 cm 者92 例,<5 cm者18 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NK 法进行多个样本量的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两个样本率间的比较。
2 结果
110 例患者中有21 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09%。 术式、吻合口距肛门距离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等均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不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分期、吻合方式不同吻合口瘘发生率也不同,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吻合器的广泛应用使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肛门逐渐成熟。 但是术后吻合口瘘仍然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保肛手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 有研究报道[2],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比率为10%~20%。本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19.09%,与其他报道相符。
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肿瘤分期、癌肿边缘距肛门的距离、手术技巧、手术方式以及吻合口方式等。本研究发现,术式、吻合口距肛门距离以及是否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均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不同(P<0.05),说明以上因素都是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 尤其是癌肿边缘距肛门的距离长度,距离越近,术后血液循环越差,而且吻合后的张力就越大,吻合口瘘发生的机会越大。 有研究报道[3],吻合口与肛门距离在5 cm 以内的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是5 cm 以上的5 倍。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吻合口距肛缘5 cm 以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5 cm 以上者近7 倍。 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也是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因素,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合并肠梗阻会使肠道处于水肿状态,愈合能力降低,而且增加术后感染的可能。 有研究表明[4],术前患者合并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增加。 本验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5.48%。明显高于不合并肠梗阻的患者(12.66%)。 这就要求对每一例患者做到完善详细的术前准备,清洁灌肠,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术后应根据情况,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多数研究报道[4], 不同Dukes 分期、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之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一致。
表1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n(%)]
综上所述,术式、吻合口距肛门距离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等均是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吻合瘘口的发生。
[1] 李敬,于立书.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7(1):48-49.
[2] 胡宇.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24 例诊治与预防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239-6240.
[3] 陈海军,谭震森,金大社.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5):570-572.
[4] 阎立凯.11 例乙状结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3):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