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词“吉莫靴”小考

2012-12-12杨艳庆

关键词:皮靴皱纹

王 虎 杨艳庆

(1.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2.大连工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语言与文学

外来词“吉莫靴”小考

王 虎1杨艳庆2

(1.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2.大连工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吉莫靴”来自鲜卑,是从六朝流传到清朝时期的一种靴子,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钟馗就穿着吉莫靴。关于它的形制和材料,以及得名之由,一直都没有人论及,探寻其命名理据,对于了解唐代语言特点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的意义。综合事物异名、文献和制革工艺等基础,可以推断“吉莫靴”是种野生鹿革靴。

吉莫;吉莫靴;皱文;皱文匠

北魏统一北方,在孝文帝迁洛汉化以前,北方统治者中盛行鲜卑语。北齐统治下的北方东部,鲜卑语在上层统治阶级中也很流行。由于六镇军人是东魏北齐军队的主力,所以,鲜卑语成为军中的主要语言,如高欢“每申令三军,常鲜卑语”。再如,《颜氏家训·教子篇》曾讽刺一个自命善于教子的北齐士大夫,他的办法是“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这个士大夫之所以教儿子学习鲜卑语言,就是因为鲜卑话在北齐很流行、很时髦。作为记载北齐历史的《北齐书》不可能不掺杂点鲜卑语。今刺取“吉莫靴”一词,探究它千年来的发展演变。

“吉莫靴”首先记载在唐代李百药《北齐书》中(见下),从语料时代看,可以算作是唐代新出的一个名物词。什么是“吉莫靴”?顾名思义,就是用吉莫皮制成的靴子。但“吉莫皮”到底指的是什么,就鲜有人知了。我们不揣浅陋,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爬罗剔抉,钩辑沉轶,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专家的指正和批评。

《北齐书》卷五十《恩幸传》:

时又有开府薛荣宗,常自云能使鬼。及周兵之逼,言于后主曰:“臣已发遣斛律明月将大兵在前去。”帝信之。经古冢,荣宗谓舍人元行恭:“是谁冢?”行恭戏之曰:“林宗冢。”复问:“林宗是谁?”行恭曰:“郭元贞父。”荣宗前奏曰:“臣向见郭林宗从冢出,着大帽、吉莫靴,插马鞭,问臣:‘我阿贞来不?’”是时群妄,多皆类此。[1]

一、“吉莫靴”的特征

什么是吉莫靴?翻检《辞海》《汉语大词典》和《中国古代名物大典》,它们的释义和例证基本相同,解释是:“吉莫靴”为皮靴。例句: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宗楚客造一新宅成……磨文石为阶砌及地,着吉莫鞾(靴)者,行则仰仆。”[2]70

首先记载“吉莫靴”的《北齐书·恩幸传》没有谈及“吉莫靴”的形制。《朝野佥载》卷三记载宗楚客新宅之豪华奢侈,强调阶砌地面光滑,穿“吉莫靴”的人,不小心就会摔倒。这从侧面说明,“吉莫靴”的鞋底很光滑,应该是硬底,可能还钉有金属圆钉等,否则不可能“行则仰仆”。

《朝野佥载》卷六:

“柴绍之弟某,有材力,轻矫迅捷,踊身而上,挺然若飞……尝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2]138

这段材料记载了一位飞檐走壁高手,强调他是穿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的,因而令观者惊叹称奇。如果穿的是普通皮靴,就没有记载传诵的必要了。所以,“吉莫靴”的鞋底应该是光滑且不宜攀爬的,这和前一个材料相吻合。

唐宋元明时期,关于“吉莫靴”的记载非常少。清朝文献又见数例,但清人笔下的“吉莫靴”与唐人笔下的并不相同。文人墨客好用古语古词,清朝文人似乎并不真正理解“吉莫靴”的材质、形状等,只认为它是一种高级的靴子。如清·蒲松龄《聊斋诗词选·尾犯》“戏作”:

举世笑齐人,不道世人,反出其下。才乞得残羹盈把,旋将充囊鬼面,合盘儿托将出也。最无端处,齐父齐兄,都要施施者。吉莫靴声厉,一片纥梯纥塌。“若个偻罗,教翁翁光怍。”“喏不敢,区区儿辈,现今作子敖前马。”奢遮男子,就便惩底轰轰价。[3]

殷孟伦、袁世硕注释“吉莫靴”二句:是说一个真正的权贵人物,穿着硬底牛皮靴走来,一片响亮的脚步声。“吉莫靴”:牛皮靴。“纥(音疙)梯纥塌”:穿牛皮靴走路的声音。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画壁》:

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乐方未艾。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4]

清·沈起凤《谐铎》卷五《草鞋四相公》:

四相留宿女家,深以草鞋为辱,转辗不怿。去四五日不复来。忽一夕,曳吉莫靴,铿然而至,翘其足置女膝上,顾盼自豪,曰:“吾今而知乌靴之得势也!一经着脚,则举趾高矣!”正欲脱靴就寝,突有黑面赤髯者排闼而进,曰:“贼狗奴,还我靴子来!”

四相慌伏地下。黑面赤髯者曰:“吾钟某,读书成进士,故奉上帝命,穿吉莫靴,以饰观瞻,汝一市井无赖子,幸乃兄以草鞋起家,即当恪遵家法,守汝敝屣,辄敢盔我名器,假冒士林,宣淫闺闼,罪何可恕?”[5]

上文“吾钟某,读书成进士,故奉上帝命,穿吉莫靴”中的钟某,指的就是钟馗。传统风俗认为钟馗守后门,文末“幸钟先生长守后户”可证。文中“曳吉莫靴,铿然而至”等几个清朝材料,都指出“吉莫靴”鞋底硬,走起路来发出铿铿响声。从文献资料看,六朝到清朝,横跨一千年左右,吉莫靴的形状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早期鞋底滑,后期鞋底硬。由于资料缺乏,对于“吉莫靴”的其他形制,就无从探究了。

二、与“吉莫靴”相关的文献

“吉莫”本是皮革名,盛产于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瓜州等西北地区。不同史籍(如《通典》《新唐书》《元和郡县志》)中所载“同州”土贡,名称多不相同,通过比较异同,我们可以窥见其不同名称间的关系。

《唐六典》卷三《户部尚书》:

一曰关内道……厥贡岱赭,盐山、角弓、龙须席、蓰蓉、野马皮、麝香。(唐·李林甫注:“同州皱文吉莫皮,岐、陇、泾、宁、鄜、坊、丹等州龙须席。”)[6]

《通典》卷六:

冯翊郡贡:白里皱纹皮二十一领。今同州扶风郡贡龙须席十领。[7]

《元和郡县志》卷二:

同州贡赋:开元贡:皱纹吉莫皮二十张。卷四十“瓜州”贡赋:开元贡:…吉莫皮。[8]

《新唐书》卷三十七《地理志一》:

同州冯翊郡,上辅。土贡:鞾鞹二物。皱纹吉莫、麝、芑茨、龙莎、凝水石。[9]962

《新唐书》卷三十七《地理志一》:

灵州灵武郡(今宁夏灵武),大都督府。土贡:红蓝,甘草,花苁蓉,代赭,白胶,青虫,雕,鹘,白羽,麝,野马、鹿革,野猪黄,吉莫靴,鞹,毡,库利,赤柽,马策,印盐,黄牛臆。[9]969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八:

土产:皱文靴。[10]

表1 不同史籍中“同州”土贡的名称

通过表1发现,同州等土贡“皱文吉莫皮”,又可称为“皱文”,还可称为“吉莫”,但其所指都是同一事物。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地处西北,盛产牛羊。“皱文吉莫皮”可能是一种高档质优的皮草。

敦煌文献有关于“皱文匠”(即制作鞋靴工匠)的记载。郑炳林认为:皱文匠即鞋匠。如:S.1366《归义军油面破历》记载:“准旧皱文匠纳鞋胡饼二十枚,用面壹斗”;“支配鞋皮面四升”。敦煌研究院藏《酒帐》记载有皱匠与皱文匠:“廿三日,支皱匠酒半瓮”。六月廿日“同日支皱文匠酒壹瓮”。P.2629《酒帐》记载“廿三日,支皱文匠酒壹斗”。P.2641号亦记载到皱文匠:“付皱文匠唤酥油壹升。”[11]郑炳林同时推测:“皱文匠”这一名称,皆见载于归义军官府籍帐中,说明皱文匠的产品多用于官府,很可能是为官府服务的一种手工业,唐朝敦煌城内有专门经营鞋的“皱店”。

敦煌文献中既然已经有了缝皮匠、靴匠和皮匠等从事皮草鞋靴加工的行业,为什么又生出一个“皱文匠”来。“皱文匠”的得名,应来源于“皱文皮”,大概因为皱文皮质优,常被官府征用,所以,从事“皱文皮”加工制作的工匠被称为皱文匠,用“皱文皮”加工出的靴子被称为“皱文靴”。敦煌文献中用字极不规范,“皱文靴”或写作“邹文靴。”[12]“吉莫靴”写作“计莫靴”。《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唐西州初年唐憧海随葬衣物疏》“锦表计(吉)莫靴一两。”[13]

总之,“皱文靴”、“吉莫靴”是同物异名,是用“皱文吉莫皮”制作的皮靴。后人可能觉得“吉莫”二字字形与皮革相差甚远,又增加偏旁写作“鞊”,见于明·张自烈《正字通》。

三、“吉莫靴”探源

“皱文吉莫皮”应是一种高档优质的皮草,“皱文”即“皱纹”,似指皮革的皱纹。“吉莫”从语源上看,应是一个外来词,唐朝西北地区居住着大量的突厥、铁勒诸部、吐谷浑和党项等各族人。突厥和党项当时都是纯游牧民族,他们进入西北地区后继续从事畜牧业。所以,这个地区的土贡皮革,用它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命名是顺理成章的。

例如,宋元时期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徐吕皮”,当时就有人望文生义,闹出不少笑话。宋人程大昌曾为之作专门考证。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徐吕皮》:

今使北者其礼例中所得有韦而红,光滑可鉴。问其名则徐吕皮也。问其何以名之,则曰徐氏、吕氏二氏实工为之也。予案:《燕北杂礼》所载,契丹兴宗尝禁国人服黑斜喝里皮并红虎皮靴。黑斜喝里皮谓回纥野马皮也,用以为靴,骑而越水,水不透里,故可贵也。红虎皮者,回纥獐皮也。揉以硇砂,须其软熟用以为靴也。本此而言,则知徐吕皮者,斜喝里声之转音也。然斜喝里之色黑,而徐吕之色红,恐是野马难得,而硇砂熟韦可以常致,故染而红之以当獐皮也,为欲高其名品,遂借斜喝里以为名呼也。[14]

程大昌所言“徐吕皮者,斜喝里声之转音也”,能从声音探求词义且令人信服,实属难能可贵。由于时代久远,唐人所谓“吉莫”究竟指什么皮革,是野牛皮、野羊皮、野马皮还是鹿皮?一些文史学者也曾作过推测,如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认为:瓜州所贡“吉莫皮”,也许类似于野马皮革的同类产品。[15]

史念海的观点只是一种推测,没有提供证据,值得商榷。推测“吉莫皮”极有可能是鹿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就动物原皮而言,鹿皮、羊皮远比马皮柔软,因为古代制革是用燃烧茅草所产生的烟气把皮熏熟,这种烟熏法制革沿用了两千多年,古代制革工艺与今日相比很落后。从制鞋工艺看,每一双靴都是由原厚度的纯皮制作,不像现代的制鞋工艺,一张皮可以取成很多张。所以就动物原皮而言,鹿皮、羊皮远比马皮、牛皮柔软,穿着更舒适。从常理推测,“吉莫”可能是鹿皮或羊皮,但更有可能是柔软、韧性与耐磨三者兼具备的鹿皮。

其次,“皱文吉莫皮”提示我们,“吉莫”又名“皱文(皱纹)”。什么动物的皮革容易起皱,从制革工艺上看,鹿皮比较容易起皱,即纵线条纹。《皮鞋材料学(上册)》记载皱纹革分为两种:收缩型皱纹革,指在鞣制过程中用化学药品使皮革表面皱缩制成的革,有柔软而自然的皱纹;搓纹革,原指大鹿革,现指铬鞣牛革,从不同方向搓揉制成的柔软有皮纹的革。①“搓纹革原指大鹿革”说明鹿革的一个特质是有皱纹,这恰好解释“皱文吉莫皮”的异名来源。此外,唐诗中也有证明鹿靴是有皱纹的。《全唐诗》载李群玉《薛侍御处乞靴》诗:“越客南来夸桂麖,良工用意巧缝成。看时共说茱萸皱,著处嫌无鸲鹆鸣。”“桂麖”即桂州麖皮靴。“茱萸皱”即麖皮靴有皱纹。

最后,文物、文献中也有记载用鹿革做高档靴的史实。《新唐书·隐逸传·朱桃椎》:长史窦轨见之,遗以衣服、鹿帻、麂靴,逼署乡正。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说:红色的鹿皮靴在唐代时曾经风行一时,在日本正仓院的珍宝库中保留着一双用绛色的(鹿)皮革制作的,在举行仪式时穿的靴,靴上用金色的饰带、银花、彩珠装饰,这种靴的式样依稀保留了唐朝皮靴的影子。据说正仓院的这双靴是圣武天皇本人穿的靴。[16]

此外,据《元和郡县志》《通典》所载同州贡赋“吉莫皮”的数量看,仅为20张,可见这不是一般的大量养殖的动物皮革,应该是野生的动物皮革。因此,可以认为皮草“吉莫靴”是一种野生鹿皮制成的皮靴。具体指什么鹿,已经不得而知,我们提供一个说法,仅供大家参考。文献记载“皱文吉莫皮”的产地,在今天甘肃、青海一带,在这些地区至今仍生活着白唇鹿,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又名岩鹿、白鼻鹿、黄鹿。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藏语中叫“哈马”,和“吉莫”的古音很接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吉莫靴”是由产

于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的吉莫皮制作而成的一种高级皮靴,流行于唐朝。“吉莫皮”又名“皱纹吉莫皮”、“皱纹皮”,从命名理据看,“吉莫皮”大约是北齐时期西北地区的突厥语,具体语源已无从探究;“皱纹皮”是根据皮革特征命名,符合汉族人的认知习惯,故在敦煌文献中习见。结合“吉莫皮”有皱纹的特征和进贡数量少、唐代流行鹿皮靴的习俗等信息,我们推断吉莫皮是一种野生鹿皮。

注释:

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工厂管理部教材编写组:《皮鞋材料学(初稿)》(上册),1982年第63页。

[1] 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694.

[2] 唐·张鷟.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 清·蒲松龄.聊斋诗词选[M].殷孟伦,袁世硕,注释.济南:齐鲁书社,1983:144.

[4]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5.

[5] 清·沈起凤.谐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73.

[6]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65.

[7] 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112.

[8]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8:37.

[9]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594.

[11] 郑炳林.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261.

[12] 马世长.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文集[M].台湾: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2001:391.

[13] 侯灿,吴美林.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3:719.

[14] 宋·程大昌.演繁露[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52册:70.

[15] 史念海.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721.

[16] 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42.

(责任编辑黄玉霞)

On “JiMo Boot”in BeiQiShu

WANG Hu1, YANG Yanqing2

(1.LiteratureSchoo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1,China;
2.InternationalEducationSchoolof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34,China)

“JiMo Boot” originated from Xianbei was used from six dynasties to Qing dynasty, and was worn by the exorcism god Zhong Kui in folktales. As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its shape, material and reason of the name, exploring its naming motivation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s in understanding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Tang dynasty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Han and the other minority group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JiMo Boot” is made from the leather of wild deer based on the synonymies, document and tan leather technology.

JiMo; JiMo Boot; wrinkle; zhouwenjiang

2012-03-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100)

王 虎(1974- ),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H13

A

1671-2714(2012)03-0081-04

10.3969/j.issn.1671-2714.2012.03.015

猜你喜欢

皮靴皱纹
母亲脸上的皱纹
多面舞者
暗黑诱惑
皱纹
他的衣橱
独自狂欢
《考工记》中元代皮革在现代的应用
皱纹像什么
Paper blossoms
高筒皮靴虽时尚 腿部疾病接“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