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2-12-11唐林轩
黄 峰,唐林轩
(湖南工程学院a.电气信息学院;b.高教研究与教学评估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4)
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黄 峰a,唐林轩b
(湖南工程学院a.电气信息学院;b.高教研究与教学评估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4)
社会需求是大学教育的源动力,但目前大学教育并没有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在完成学业之余,还背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型。以工程专业中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通过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博而不精、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其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型;课程改革
近年来,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据教育部、人事部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13万人,2007年达495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7月,约有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1]。
大学教育最重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使学有所长,人尽其才。社会需求是大学教育的源动力,但现状是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并没有适应社会需求,企业对大学生不满意,而大学生对教学内容也颇有微辞。近日,北京大学教授提出“大学专业设置不对应社会需求不正常”[2]的意见。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首批试点单位,就业前景看好。2011年4月笔者对该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调查问到两个问题:你读大学想达到什么目的?你认为大学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调查结果:关于读大学的目的,57%的人认为是“找到好工作”,43%认为是“提高能力”,17%认为“要谈恋爱”这一结果说明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务实。社会压力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物质渴望已远超过精神需求。
关于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部被调查者对教育现状都表达了意见:30%的人认为“知识不实用”,26%认为“专业引不起人的兴趣”,9%认为“教育要求不严格”。可见,系统的、精细的专业训练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讨论已久。现有的教育形式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没有大的变化。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整整花了16年来被动地习惯上课、考试的教育模式(或者说是生活模式)。但进了社会,才发现和现实不同。因此,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机会更好。学生在完成学业之余还要解决适应社会的问题。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甚至惶恐,不知所措也就是很常见的了。
一 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
据对百家企业的调查[3,4],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应当具备责任心强、专业(动手)能力突出、善于交流等特点。
首先,责任心强(Responsibility,R)。企业要发展,要稳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找工作时好高骛远。嫌地点不好、工资低、条件差,不愿意奉献,牢骚满腹,对待工作懒懒散散。雇佣这样的大学生,企业不要说发展了,就是维持现状都难。责任心是人做事的态度,只有通过做事,才能提高人的责任心。
其次,专业(动手)能力突出(Professional skills,P)。企业要生产产品,才能创造效益。因此需要专业能力。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习惯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却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眼高手低,实际没有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
第三,善于交流(Social skills,S)。社会生活中交流能力是人最基本的能力。企业离不开交流。要设计产品、解决问题、避免错误,就要形成团队,更离不开交流。而大学生在学校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习惯了独处。他们不善于表达思想,不善于交流技术问题,也不善于结交朋友。因为交流发生在人和人之间,培养大学生要注重融入社会,接触人,才能提高交流能力。
目前的高等工程教育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基础扎实(Theoretical foundation,T)、知识全面(Comprehensive knowledge,K)、学 习 能 力 强(Learning ability,L)。例如湖南工程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
从图1可以看出,面向社会需求的大学教育,实际上就是由T、K、L来求R、P、S的问题。显然,二者从形式到内涵,均有明显不同。因此,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并不吻合。
图1 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关系图
二 国外特色大学的做法
国外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在教育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结合相关研究报告,从几所国外特色大学的做法(见表一)中,可以看到,国外大学在教授理论知识之余,非常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如米兰理工,提倡“课程+社会活动”的培养模式;澳洲科廷科技大学利用校区与乡镇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密歇根大学注重学习能力培养;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培养工程师学位;慕尼黑工业大学面向社会,建设目标是创业型大学[5];密歇根大学注重学习能力培养[6]等。他们培养的学生质量符合社会需求,赢得了各界的赞誉。
这些院校和我国大学最明显的区别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社会参与程度明显要高得多。我国大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围绕着课程进行。而国外大学在办学思路上更为自由和开放,能够及时吸收社会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这种做法目的性更强、更有效率,能够随时紧跟技术潮流的发展。培养的学生也就更受社会的欢迎。
表一 国外特色大学采取的措施
三 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国外特色大学的做法,从社会需求出发,进行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
首先,可以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教育模型。该模型可以简化为TKL-RPS模型(见图2)图中,T表示基础扎实,K表示知识全面,L表示学习能力强,S表示善于交流,P表示专业能力突出,R表示责任心强。由TKL以及其它指标,可以得到RPS。或者,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完善这一模型,甚至建立新的模型。该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教育和社会关系,可供老师和学生实际操作。
图2 TKL-RPS模型
其次,利用模型进行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利用TKL—RPS模型可以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也可以开展对师资的弹性评价、个性化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等评价方式的改革等。
例如,可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教师在介绍专业知识时,结合实际需求,融入工程背景,深化应用能力。企业也参与到育人环节中。提供工业设计的思路、方案实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培训,掌握生产一线的工作技能。同时,锻炼他们与企业人员交流、共事的能力。明确自己明天需掌握何种能力,进一步思考,如何掌握这种能力。同时学校在TKL—RPS模型基础上需寻找特色教育的方案。如加强P指标,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S指标,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具有特色的工程专业教学,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求。
利用模型对测控专业部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如现在广泛开设的虚拟仪器课程,其主要内容是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在原来的知识体系下,要讲授的内容有程序安装、使用,数据类型、程序结构、数组、信号处理、显示等等。大量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软件介绍中,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而且容易陷入条列杂陈的矛盾。
授课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企业工作需求的程序设计为核心。保证每堂课都能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编程。作业也是编程题,如采用三种以上方法编写跑马灯程序,在实验环节将该课程学习和传感器课程学习结合等。考试是上机考试,并不强求知识点覆盖率,主要是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专业项目。通过这样多个层次的训练,可达到提高学生的R、P、S的目的。
四 结 语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新模型,改革教育模式。这种做法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明显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利用该模型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开展对师资的弹性评价、个性化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等评价方式的改革等。逐步实现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利用模型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改革显示,学生明显地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更受到社会的欢迎。
[1] 袁贵仁.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R].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讲话,2010.
[2] 向 楠.北大教授:大学专业设置不对应社会需求不正常[N].中国青年报,2011-01-27(01).
[3] 刘俊彦.用人单位看重什么——百家知名企业选人标准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0):88-98.
[4] 田 丰.企业青睐什么样的大学生[N].东北新闻网,2006-11-06(07).
[5] 吴 伟,邹晓东,陈汉聪.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探索,2011(1):69-73.
[6] 洪大用.由密歇根大学的教学体验看一流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07(12):62-63.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 Based on Social Needs
HUANG Fenga,TANG Lin-xuanb
(a.College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Education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Center,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Social needs are the source of college education.But now college education doesn'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Students endure a lot of pressure of employment.The paper proposes a mode of education based on social needs.It gives an example of a course named Virtual Instruments.It gets some ideas of curriculum reform.Through practice,it helps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fficiency.
social needs;training;mode of college education
G642.0
A
1671-1181(2012)01-0110-03
2011-10-19
湖南省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资助项目(XJK08QGD010);湖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8]263号);湖南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校教学[2009]43)。
黄 峰(1978-),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