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经济区农民工收入实证研究
2012-12-11彭建平涂涛涛
彭建平,涂涛涛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海西经济区农民工收入实证研究
彭建平,涂涛涛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利用对海西经济区实地调研数据,对影响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显示2009年金融危机不是减少了农民工劳动时间,而是增加了农民工劳动时间;以小时收入为因变量运用OLS方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小时收入与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等级等呈正相关,与年龄的平方、户口呈负相关;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与OLS回归分析基本相同,但高分位数和低分位数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略有不同。
农民工;海西经济区;小时收入
“农民工”是指户籍身份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一个庞大的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农民工总量达22978万人,农民工收入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Mincer(1974)认为收入与教育水平和经验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高嵩、焦宝松、王建等(2006)认为户籍制度、教育水平和工作年限对农民工收入产生重要影响;严于龙和李小云(2006)从农民工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农民工收入问题,指出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其所受教育年限相关性不大,而与其是否参加培训存在较大关系;张泓骏和施晓霞(2006)探讨了教育、经验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关系;王非(2008)将影响农民工收入因素分为两大类,即农民工自身能力因素和农民工家庭及社会因素;卢志刚和宋顺锋(2006)研究发现,农民工户口状况、年龄、在本岗位的时间、经验、文化程度、企业的所有权形式以及合同有效期长度等都有显著统计意义;惠源、胡宏伟(2010)基于 Mincer扩展方程,运用最小二乘法(OLS),测量了年龄、教育、经验等因素对第二代农民工劳动收入的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许传新和许若兰(2007)、许传新(2007)、邹英(2007)、吴红宇和谢国强(2006)等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海西经济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其农民工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寒假,我们组织学生对海西地区(主要是福建地区)农民工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本次调研涉及福建省各设区市,即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地区,总共发放1300份问卷,回收923份,回收率为71%。我们进一步对回收问卷进行逐一甄别,获得有效问卷832份,有效率为90.1%。文章针对海西地区农民工的具体情况,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利用实际调研数据对海西地区农民工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 “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影响农民工收入因素很多,如性别、年龄、就业行业、文化程度、有无专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书、每天工作时间长短、月休息天数等;另外,从实际收入口径来看,我们认为农民工收入不仅包括工资收入,而且还应包括养老保险、工资外津贴、有无提供住宿而导致的隐性收入等。
(一)农民工男女比例及其婚姻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海西地区农民工男性为57.8%,女性为42.2%;已婚农民工为53.8%,未婚农民工比例为46.2%。其中,男性农民工未婚比例为42.0%,已婚比例为58.0%,女性未婚比例为52.3%,已婚比例为47.7%,男性农民工已婚率超过女性农民工近10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
农民工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布明显不均衡。35.2%的农民工主要从事服务业,如餐饮、运输、美容美发、家居装潢等;28.4%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就业比例达15.9%;其他为20.6%。
(三)农民工寻找工作的途径
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途径很多,如熟人介绍、劳务市场、自己直接到公司、社会组织机构介绍等。海西地区农民工获取工作的主要通道仍然是熟人介绍,为49.6%;第二大渠道是自己直接到公司比例为27.2%;通过劳务市场找到工作的仅7.9%;通过社会组织找到工作的为4.8%,其他途径占10.5%。
(四)农民工文化程度分布
Mincer(1974)认为一个人所受教育水平是人力资本强弱的表现。统计结果显示,海西地区打工农民工所受教育水平的主流是初中水平,达47.1%,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共70.4%,高中文化水平的为24.8%,仍有4.8%的农民工基本未受过教育。
(五)农民工专业资格等级证书获取统计分析
Mincer(1974)研究显示,一个人的经验与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为了了解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与其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专门设计了专业资格证书与农民工收入之间关系一问 。调查统计显示,69.7%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专业资格证书,18.5%的农民工拥有初级专业资格证书,9.9%的农民工拥有中级专业资格证书,仅1.9%的农民工拥有高级专业资格证书。
当问及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对找工作是否有影响时,47.5%的农民工认为其对找工作有影响,高于拥有资格证书的人数;52.5%的农民工认为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对其工资收入有影响,进一步细察发现越是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岗位其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对其收入影响越大。
(六)工作岗位稳定性
农民工过着候鸟式的生活,年初出,年末归,离土不离乡,工作无保障等。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感对其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其对城市的归属感。对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农民工工作企业稳定性比较 单位:%
从表一可以看出,如果将稳定和比较稳定作为稳定一类来统计,则有41.3%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就业岗位稳定,58.7%的农民工认为工作岗位不稳定。其中认为工作不稳定和非常不稳定比例之和高达36.6%。
进一步详细分析没有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和拥有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农民工对工作岗位的稳定感。从表一可以看出,在没有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农民工当中,认为工作较为稳定的占9.0%,较之整体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认为工作比较稳定的占30.7%,较之整体上升1.4%,拥有专业等级证书认为工作稳定者占19.0%,认为比较稳定的占26.2%,将稳定和比较稳定两者相加,有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认为工作稳定者为45.2%,而无专业资格等级证书者为39.7%,两者相差5.5个百分点。
(七)就业企业性质和乐意就业企业性质
为了了解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意向,在调研时,将农民工就业企业按照性质分为五大类,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除外)、港澳台资企业、国内私人企业、个体等。从统计结果看,实际就业格局和希望就业企业类型见表二。
表二 农民工就业企业性质与愿意就业企业性质单位:%
从表二可以看出,农民工实际就业主要集中在国内私人企业和个体,两者之和高达82.1%,将近一半农民工在个体单位就业,近1/3的农民工在国内私人企业就业,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仅为5.6%,在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7%,在港澳台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为4.6%。根据农民工乐意就业的企业性质统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比例高达39.4%。
(八)2008年与2009年每天上班时间比较分析
本次调研恰逢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阴霾,许多学者或政府官员非常关注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次调研专门考虑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专门对2008年和2009年每天工作时间进行了询问,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农民工上班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月工资收入水平,每天上班小时数见表三。
表三 金融危机前后农民工每天上班时间比较分析单位:%
从表三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2009年来实现每天8小时工作制的人数比例仅占31.3%,即有68.7%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至少超过8小时。更有甚者,5.3%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即农民工实际工作小时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正常工作时间长度,因此,农民工小时工资水平极低。比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农民工上班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危机发生后农民工上班时间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从调查实际结果看,2009年每天工作8小时人数比例在减少,每天工作10小时及12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在增加。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企业或许是为了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增加天工作时间降低产品成本,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部分影响。
(九)2008年与2009年每月休息天数比较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为了了解农民工每月休息的天数,作者在调研问卷设计时专门设计了月休息时间一问。月休息天数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收入水平。图1显示农民工每月休息天数比例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仅有9.6%的农民工月休息时间达到国家规定休息天数,从调查问卷来看,最多休息天数为15天,90.4%的农民工月休息天数少于国家规定的法定休息天数,更有甚者,16.2%的农民工月休息天数为零,即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图2显示了农民工2008年上半年及以前月休息天数比例。2008年上半年及以前月休息天数为8天及以上的农民工比例为24.9%;而2009年每月休息天数达到国家法定天数8天及以上的农民工比例仅为9.6%,也就是说,2008-2009年度的金融危机发生农民工月工作天数后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这一结果可能与前面所统计的农民工日工作时间结果一致,这可能与企业通过减少休息天数,延长劳动时限来降低劳动成本有关。
(十)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比例及其变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也是企业员工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企业必须按照一定比较缴纳相关费用,进入农民工的个人账户,二是农民工未来养老或医疗可以从中获得部分收入或补贴。鉴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进一步了解劳动法对农民工产生的种种影响,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专门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设计了相关问题,比较劳动法颁布前后的购买比例变化,统计结果显示新劳动法出台后海西地区企业人给予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的比例有一定的变化:劳动法出台后企业购买养老保险比例从9.2%上升到12.0%。虽然政府为了让企业迅速渡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在2008年底2009年初出台相关临时性的规定,允许困难企业可以暂缓购买养老保险,但企业购买养老保险比例仍然存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然,这一结果是否因新劳动合同法产生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十一)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
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苦”、“累”、“脏”、“险”等特点,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工因外出打工受伤害而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发生 。从统计结果看,2009年海西地区购买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达到18.3%,未购买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仍然高达81.7%。而且购买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大大高于购买养老保险人员比例,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比例高于购买养老保险的比例6.3%。我们对这一结果存在某种程度的质疑,很有可能是农民工对购买医疗保险概念存在理解错误,也可能是很多企业担心农民工在做工过程中存在较高风险,企业为了规避风险,给员工购买了某些类型的特殊保险,而农民误以为是医疗保险。
(十二)拥有工资外津贴农民工比例及打工单位提供住宿比例
工资外津贴是当今城市工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考察农民工收入问题也应当将其考虑在内,这一问题,在我们以往研究农民工问题的学者中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专门设计了相关问题来了解农民工工资外额外津贴情况,从调研结果来看,70.0%的农民工是没有工资外津贴的,30.0%农民工拥有额外津贴。有额外收入农民工中,从补贴的绝对数看,最多拥有1 000元的额外收入津贴,最少仅20元。
农民工进城打工,其花费影响到农民工的净收入,其中住房问题是农民工月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提供住宿,相当于给予农民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贴,进而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的花费。海西地区由企业老板提供住所的为63.5%,未提供住宿的为36.5%。
二 “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状况多元统计分析
(一)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为了了解农民工收入动态变化及其与农民工期望收入之间的差异,我们在问卷设计时调查了其四种不同的收入:当前月平均收入、期望收入、2008年上半年及以前月平均收入、2007年上半年及以前月平均收入。
2009年农民工收入平均值为1 888元,中值为1 800元,最高收入为8000元,最低收入为300元,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差距高达7700元。其中男性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 112.2元,中值为2 000元,最高月收入为8 000元,最低月收入为500元。且男性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布不均匀、差距较大。女性农民工月均收入为1 576.6元,中值为1 500元,最高收入值为4 300元,最低收入值为300元,且女性农民工收入分布相对均匀、差距较小。
农民工期望收入最高是30 000元,最低期望收入是700元,期望收入均值是3 543元,中值为3 000元。农民工实际收入和期望收入差距较大,其均值相差1 655元,而中值相差1 200元。
2008年及以前农民工月均收入均值为1 690元,中值为1 500元,最大值为6 500元,最小值为300元。2007年及以前农民工收入月均均值为1 481元,中值为1 350元,最高收入为5 500元。我们发现近3年农民工收入均值是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1 470元上升到2008年的1 690元,2009年的1 888.2元 。
(二)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
从以往研究情况看,大多数学者在计算农民工收入时按照月收入计算,然而,按月收入计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在2009年农民工每月休息符合国家规定的8天者仅占调查对象的9.6%,90.4%的农民工月平均休息时间少于8天;2008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4.9%和75.1%;二是,从每天实际工作小时数来看,2009年能够实现每天8小时工作制的农民工人数,仅占31.3%,有68.7%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至少超过8小时,其中5.3%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2008年有67.8%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三是,以往学者的研究中,都没有考虑农民工除工资外的额外补贴收入,从调查数据来看,30%的农民工拥有工资外额外补贴,最多者补贴为1 000元,最少者为20元。因此,从上述分析可知,如果按照月收入进行计算,农民工个体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比较价值,缺乏可比性。
进一步观察发现,对农民工的研究要么将全国当作一盘棋,要么只研究当地的一小部分,缺乏对典型地区农民工收入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因为不同区域,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人们择业观念不同,在福建人们受闽商文化影响,经商意识较为强烈,因此,许多福建本地人长期在国外打工,留在当地打工的本地农民主要是一些刚刚步入社会,或缺乏一技之长的人员,因此,其农民工问题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1.OLS估计。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考虑到农民工月实际工作时间和除工资外额外收入问题,所设模型如式(1)所示。
INCOMESPH表示农民工小时工资加补贴之和,然后对其取对数;
XB表示性别,男性取1,女性取0。从经验来看和前述分析可知,男性农民工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女性工资水平;
AGE表示年龄,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工积累经验的增加,收入增加,我们预计该项系数为正;
AGESQ表示年龄的二次方,从经验来看,农民工工资水平存在一个最高值,即二次方系数应该小于0;
HUKOU表示户口,在此我们按照拥有当地户口的农民工取1,没有当地户口农民工取0;
LEVEL表示所受教育水平,没有受过教育取0,受过小学教育取6,初中教育取9,高中或中专教育取12;
CERT表示是否拥有专业资格证书,没有专业资格证书取0,拥有专业资格证书取1;
QYLB表示农民工就业企业的类别,在此我们将私人企业和个体取0,国有企业取1,三资企业取2;
DURATION表示农民工在同一行业持续工作时间长短,持续工作时间长短影响农民工的经验积累,一般来说,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农民工收入越高;
μ为残差项,且满足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各变量含义及其处理见如表四所示。
表四 各变量含义及其处理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本次调研所得的832份调查数据,其数据处理如下:
工资外补贴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所得,填写了实际补贴数额按实际计算,填写为没有和没有填写数据的农民工均视作0;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日工作小时分为四档:8小时、10小时、12小时、12小时以上,按照以往数据处理的惯例,对超过12小时的那部分农民工工作时间按照每天13小时计算。
将处理后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其中小时收入取对数,最终所得数据代入到方程(1),所得结果见表五。
从表五来看,其结果总结如下:
⑴男性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农民工,而且显著。这一现象与我国工资的实际情形相符,在我国男性农民工往往在城市干重活、脏活、累活,相对而言,工资水平较高。
⑵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加,经验增加,因此农民工收入增加,但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候,农民工精力有限,很多年龄偏大的农民工主要找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因而,当年龄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这体现在年龄的平方项系数为负值。
表五 模型(1)所得结果
⑶户口对农民工收入水平影响为负数,这与其他学者对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结果是相反的,这可能与海西地区当地居民长期受“闽商”精神影响,一般而言,拥有一定能力的闽籍人士往往在国外闯荡,即拥有较大生存能力的当地人员很多在国外打工,因而留在本地打工的往往是那些缺乏经验的当地人员,而从外省到福建地区的农民工往往是有一定特长的人员,因而,工资水平较高,体现在户口对收入影响系数为负数。
⑷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所受教育水平程度越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加的越快,考虑到模型中受教育水平的非连续性,教育水平对农民工工资水平影响最大。
⑸是否拥有职称资格证书,对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存在正的影响,且影响显著,拥有不同级别的职称证书是农民工从事某种业务能力的信号显示,因而,拥有证书的农民工收入水平较高。
⑹农民工工作企业的类型对农民工收入没有影响,可能与农民工主要从事一线工作,依靠出卖体力劳动等有关,同时,在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相对比较完善,因而能基本熨平不同类型的企业间农民工收入差距,因而企业类型的系数不显著。
⑺在同一工种上从事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其在应聘过程中主动性越强,谈判的筹码越重,其工资收入水平相对越高。
为了验证上述OLS模型所得结果准确性,我们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分位数回归。
2.分位数回归估计。分位数回归最早是由Koenker and Bassett于1978年提出来。分位数方法假定了模型确定性成分(deterministic portion)的形式,而未对误差项的分布作出假定,属于半参数估计法。
在统计上,条件分位数Qθ(y|X)是因变量条件累计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其中,θ∈(0,1)表示分位数取值。例如,当θ=0.70时,Q0.70(y|X)为y关于X条件分布的70%分位数;也就是说,给定特定的X,在y中有70%的值小于或等于 Q0.70(y|X)。注意到,对于对称分布(如正态分布)而言,0.50分位数(或中位数)是等于均值的。
假定分位回归线性模型如下
其中,βi(θ)表示θ分位数时对应的参数(i∈[0,P])。由于不同分位数时误差项的影响,随着θ的改变,模型(5)中的参数也会变化。当然,模型中系数的解释类似于一般线性模型,只不过现在不仅仅局限于条件均值,而是考虑了不同分位数位置的各种情形。
农民工分位数回归结果如表六:
从分位数回归结果看,回归结论与线性回归结论基本一致。性别在各种分位数下均是显著的,即男性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农民工;年龄对收入的影响在各种分位数均为正,在5%、25%、50%、75%分位数下较显著,在95%分位数水平下不显著;年龄的平方对收入影响均为负,即当年龄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水平会下降,在低分位数下影响较大,高分位数下影响较小;户口在此处显示为负影响,即本地户口收入较少,而外地户口收入较高,这可能与人力资本有关,但在高分位数下影响不显著,即高分位数下户口对收入几乎没有影响;所受教育水平在不同分位数下对农民工收入影响均显著;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在高分位数下影响才会显著;农民工就业企业类型仅仅在低分位数下对其收入影响显著,高分位数下影响不显著;工作经验在低分位数下显著,在95%分位下不显著。
三 健全“海西地区”农民工相关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对农民工的认识过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深入。中国涉及农民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政策大致经历了从“自由迁移”到“严格控制”、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消极应对”到“积极引导”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2006)。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阵地,拥有中央给予的政策优势,地方政府应具有开拓精神,提出确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探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种途径和具体方法,最终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和谐发展之路。我们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农民工问题:
(一)规范企业用工制度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从本次调查情况看,海西地区农民工劳动时间总体较长,68.7%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甚至5.3%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90.4%的农民工每月休息时间小于8天,有16.2%的农民工每月无任何休息时间,而且金融危机爆发后,从整体上看,农民工工作时间是增加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增加农民工工作强度,减少农民工休息时间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带来冲击的一种手段。从单位小时工资来看,农民工小时工资在减少或基本没有变化,而长时间的劳动是对农民工身心的一种摧残,进而影响农民工未来人力资本的积累。因此,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规范企业用工制度,维护《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休息权的剥夺将影响部分农民工乃至他们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发展。一方面农民工本身简单再生产难以实现,过渡消耗,将会带来人力资本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农民工自身消耗,有可能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利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发展。
(二)敦促企业依法给予农民工正常福利待遇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二是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三是抓紧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四是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①第四条指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从整体上来看,农民工收入不仅包含其当前所获得部分,还应该包括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医疗保险的购买。农民工不能成为企业减轻社会责任的首选对象,为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等保障,不仅是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且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从所调查情况看,海西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不高,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9.2%,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仅为18.3%,大大低于浙江省相应指标缴纳比例,不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应该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政府部门应采取强有力措施监督约束企业积极为农民工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三)完善农民工培训制度,实行农民工需求分类“定制”
农民工素质高低与否一方面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影响工作的效率。相关资料显示,全国主要城市劳动力市场对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需求比较旺盛,如在前些年,在劳务市场上初级工和中级工招聘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达到1.6以上,而高级工及技师的则超过2,出现大学生易求,一个高级技工难求的局面。
海西地区应根据近年来在制鞋业、水产业、成衣行业的发展需要,实行农民工需求分类 “定制”。具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职前、职中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可以分类别进行,对年纪较大的已步入社会的农民工实行职前、职中短期培训,主要注重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使之有一技之长,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第二代青年农民工可率先在农村推行“9+2”义务教育,即对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就业意向,和企业需求信息,与企业联合培养,自愿选择专业,免费参加2年职业技能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
(四)搭建公益性的农民工需求信息平台
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造成了农民工外出寻找工作途径单一,致使同一地方的农民工所找行业出现单一化,当某一行业经济形势出现不利的局面时,往往造成同一地方农民工生活境地同时恶化;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成本,同时,企业劳工需求得不到较好满足,造成企业正常生产的中断。海西经济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公益性的信息平台,一方面为外出寻找农民工就业机会,降低农民工寻找工作成本,另一方面为企业免费发布相关需求信息,降低企业搜寻农民工的时间和耗费。
(五)积极引导农民工自身创业
对待农民工,政府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农民工外出打工,深受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进思想的洗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本,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社会关系,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该为农民工自身创业提供一个恰当的平台和政策支撑,鼓励外来农民工在所在城市创业,或者为本地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将使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注释:
① 2008年1月11日开施实施。
[1] Buchinsky,Moshe.Changes in the U.S.Wage Structure 1963-1987:Application of Quantile Regression[J].Econometrica,1994,62(2):405-458.
[2] Buchinsky,Moshe.The Dynamics of Changes in the Female Wage Distribution in the USA: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998,13(1):1-30.
[3] Koenker,Roger and Gilbert Bassett,Jr.Regression Quantiles[J].Econometrica,1978,46(3)33-50.
[4] Mincer,Jacob,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74.
[5] 高 嵩,焦宝松,王 建.农民工收入决定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经济问题,2006(10).
[6] 卢志刚,宋顺锋.农民工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J].现代财经,2006(10).
[7] 国家统计局.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同比增长5.7%[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年3月19日.
[8] 王 非.在京农民工收入的因素分析——基于个人和家庭状况的角度[J].统计研究,2008(6).
[9] 邢春冰.分位回归中的教育回报率与工资曲线[C].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9.
[10]严于龙.对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J].中国统计,2006(10).
[11]张泓骏,施晓霞.教育、经验和农民工的收入[J].世界经济文汇,2006(1).
[12]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J].改革,2006(5).
[13]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J].改革,2009(2).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come of Migrant Workers in Haixi Economic Area
PENG Jian-ping,TU Tao-tao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08,China)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Haixi Economic Area,descrip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as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income of migrant workers.Findings show that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did not reduce the working time,but increased the working time of migrant workers.Then posi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hourly earnings of migrant workers in Haixi Economic Area is made with OLS regres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urly earnings of migrant workers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x,age,education level,work experience and the band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On the other hand,it negatively correlats with the age squared and residence.The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sult is basically the same with the OLS regression,but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 quantile and the low quantile.
migrant worker;Haixi Economic Area;hourly income
F404
A
1671-1181(2012)01-0001-08
2011-08-30
国家统计局计划项目“典型地区农民工收入统计研究”(2008LY037)。
彭建平(1968-),男,湖南湘潭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