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填图方法在地质空间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2012-12-11刘福魁马瑜宏

测绘通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图层数据库数字

刘 丽,刘福魁,蔡 青,马瑜宏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济南250013)

一、引 言

区域地质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基础地质工作,如何将野外工作转化为成果数据库后加以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改造或建立新的数据模型,以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

我国数字填图技术,是从1999年开始进行技术研究,是以GIS、RS、GPS(3S)技术集成为基础,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获取、综合研究、成果表达及提供社会使用等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1]。其入口是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核心由空间数据库、数字地质图、野外路线数据库、图幅区调数据库组成,出口为区调4D产品及编稿地质图[3]。

二、数字填图方法介绍及工作流程

数字地质填图,是指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利用野外数据采集器(3S技术与手持计算机集成),对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之后编制数字地质图件时再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提取和整合集成。

数字填图技术利用的软件主要是RGMap系统,它完全实现野外路线观测过程的全数字化描述。工作流程主要是:将整理好的MapGIS图形文件导入RGMapGIS系统背景图层;建立图幅PRB库,更新实际材料图PRB内容,建立空间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更新空间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内容,建立RGMap-GIS空间数据库。之后对要素类、对象类属性数据自动提取、属性补充,综合要素类数据录入,完成空间数据库的制作。

数字填图方法符合传统地质填图的基本规律,野外数字化一次性录入、数据处理,对地质图信息的传统表达方式是根本改变,增强了数据库服务能力,扩大了数据库应用的灵活性。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库流程

三、数字填图方法存储

数字填图中,对地质对象进行数据分类,采用规则主要包括继承、关联、依赖和组合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要素类和对象类之间的关系类,建立空间数据库。

数字填图技术中,除了对图形点、线、区数据分层外,还建立了由15个基本要素类BASE_FCLS.mdb、8 个综合要素类 SYNTH_FCLS.mdb、12 个对象类DSGMAP.mdb组成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存储模型,如图2所示。给出了地质图的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数据的内容、结构进行一致性的描述,既有利于图形的查看,也有利于属性的检索与利用。

图2 数字填图属性存储

四、数字填图方法属性继承及空间拓扑

数字填图方法,属性结构是在RGMap软件中自动生成,属性结构一致,避免了编辑结构错误。属性内容获取,从组成地质图基本要素类和对象类出发,采用数据模型继承技术,通过数据流栈处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成果表达实现了全程数字化[5]。

具体方法为:①在PRB实际材料图中,地质界线图层(GEOLINE.WL)从野外采集图层BOUNDARY继承部分属性,地质体面图层(Geopoly.WP)的属性,从野外采集图层ROUTING继承部分属性;②在RGMap系统空间数据库中,录入要素类属性数据后,然后利用“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对象类、自动从地质界线提取断层对象类功能、自动从标准图框(内图框)中提取图幅基本信息”实现对象类属性数据的部分自动继承,之后完善对象类属性数据。这种获取方式,既有图形数据又有属性数据提高了准确性,使第一手资料直接应用到数据库中。

数字填图中,整体拓朴后的地质体面实体文件,不用进行图层剥离,而是通过子类型标识中唯一的属性字段进行图层的区分。因此,当修改坐标点时,只需一线 GEOLINE.WL、一区 GeoPolygon.wp两文件中的线、弧一致即可,减少了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地质体面实体图层划分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图层划分

五、数字填图质量控制

建库之前,需要对收集到的制图数据进行质量预检,其目的是确认将用于建库的制图数据的正确性。质量预检的方法为:将制图数据打印输出,与成果图进行逐一对照检查,如果发现制图数据存在严重缺陷,且能够判定不是输出成果图的数据,需地质图的最终数据,否则,要对地质图进行扫描,重新矢量化。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①无重叠线、无线的重叠坐标;②无悬挂线,不作为地层分界线的断层的悬挂线保留,由此产生的悬挂弧段要删除;③子图显示位置正确(中心点位置);④地层接触关系正确,地质界线压盖合理并处理正确;⑤多边形封闭;⑥节点建立(如断层切割地质体,水系的主干和支流等);⑦不同图层共用界线一致(图层套合)。如果检查无错,可进行属性录入;如果有错误,需要重新建立拓扑。

六、结束语

数字填图系统,野外时,调查手图中可以方便地整合资料,比如以往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地、物、化、遥等成果资料。空间数据库,易于集成,各个图幅都是按照统一的投影、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标准建成,便于各种需求的检索及综合利用,为建立多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提供标准。

数字填图,提升了地质成果应用的深度、广度和应用价值,是我国新一代地质图数据模型。以MapGIS软件、RGMap系统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多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数据库,面向国家级,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后期维护及更新也方便、及时。数字填图技术及系统的应用,使区调成果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行业的使用,提高了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效益,使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1]熊昌利,杨学俊,曾宜,等.数字填图在1∶25万色达县、阿坝县幅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08,28(2):153-156.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R].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1.

[3]李超岭,杨东来,于庆文,等.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20):43-47.

[4]宁振国,杨恩秀,王立法,等.PRB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1∶25万济宁市临沂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0):54-57.

[5]李超岭,张克信,于庆文,等.数字填图中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继承技术[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6):745-752.

[6]李超龄,于庆文,张克信,等.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图层数据库数字
答数字
巧用混合图层 制作抽象动感森林
数据库
数字看G20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图层法在地理区域图读图中的应用
跟我学添加真实的光照效果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