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2012-12-10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遵义563002
●尹 兰(贵州遵义师范学院 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2)
我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国家先后建成一批民族高校,以挖掘、整理、研究、开发民族历史文化,提升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水平,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各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 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据2009年教育部统计资料,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体系里的民族院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由国家民委管理,包括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共6所;另一类是由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管理的,有内蒙古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11]四川民族学院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共9所,两类总计15所。然而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图书馆和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因网络技术等原因无法打开查询,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可供调查的12所民族高校,也因建校历史、所属地域、学校实力等因素的不同,其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各异(见表1)。
2 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之分析
通过对以上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相关数据的计量考察,可以看出各民族高校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特色数据库当下建设状况呈现如下特征:
(1) 民族性、地域性特征突出。12所民族高校除中央民族大学外,都位于我国西部,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种类、人口较多,民族文献资料、文化现象保存相对完整,为数据库资料的搜集提供了便利。如广西地区壮族发展繁盛,民族特色突出,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即建有东盟文献、壮侗语族文献、壮学文献、亚非语言文献全文资源库,而西藏民族学院则以无可比拟的藏学优势为特色,建有藏学专题数据库、藏学数据库。
表 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情况表[1-4]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现藏文献340万册少数民族信息资源数据库;康区藏族文献数据库——论文;康区藏族文献数据库——图书;畜牧兽医信息资源数据库;羌族研究文献数据库:西夏(图书);羌族研究文献数据库;西夏(论文,文章);羌族研究文献数据库:羌族(图书);羌族研究文献数据库;羌族(论文、文章);四库全书 (羌);藏族信息资源数据库;西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西南民族大学成果库;西部开发信息资源数据库;西南民族大学硕、博论文库(2006年-);彝族研究文献数据库:论文、文章;彝族研究文献数据库:图书;摩梭文献;彝文文献全文数据库;藏文文献全文数据库;学科前沿: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前沿:宗教学;学科前沿:企业管理;学科前沿:民族学;学科前沿:法学;学科前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前沿:经济学26个
(2)建库体系相对统一,但不乏创新。12所民族院校图书馆已建成的数据库基本依据学科体系划分建设,如西南民族大学分别建有藏族文献、羌族文献、彝族文献等资源库;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建有回族学、西夏学、宁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而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则另辟蹊径,以民族研究领域大家为专题,建成吴泽霖特色数据库、岑家梧特色数据库、严学宭特色数据库,专门搜集保存吴泽霖、岑家梧、严学宭三位学者的专业研究资料。另外,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还专门建有收集本校师生论著的校本文库。
(3)资料库内容不断扩充。各民族高校大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开发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充数据库的内容。如西藏民族学院的藏学专题数据库包含藏族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文化、民俗、医药等领域资料,几乎囊括了与藏学相关的所有内容;西南民族大学特色数据库以藏族、羌族、彝族资料为重点,并不断细化,分建各类论文、图书等信息资源数据库、民族研究文献数据库。这些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资料类型日益丰富。目前,各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资料仍以文献资料为主,侧重搜集相关图书、论文,但已有数所高校跳出传统的文本资料范围,搜集视频等其他类型资料,如音像、图片、实物。如中央民族大学建有馆藏民族音像资料库,包括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民族风俗、教学资料及录音资料、影视剧等内容,共计5249种;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民俗实物库,致力于科尔沁文化民俗实物的搜集和整理,范围涉及蒙古族民俗、服饰、蒙医药、佛教等,现已拥有较为完整的蒙古族狩猎、木工、摔跤、服饰等民俗实物馆藏;贵州民族学院也建有民族文化音像资料库。
然而,经过对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调查,依然可以发现目前各民族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尚存诸多问题:
(1)建设现状差距悬殊。根据能打开的各高校图书馆网页提供的数据,从数量上来看,特色数据库最多的为西南民族大学,达26个;最少的为云南民族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前者仅建有一个中国西南民族特色文献研究中心网站,且并未有规模地搜集相关西南民族资料,后者有一个土家族研究网,内含土家族研究中的文献、图片和音像、考古发掘、民间文艺、实物资料等,另有一个武陵地区民族文献及相关资料数据库正在筹建;从质量上看,各高校所建的特色资料库也高下有别,同以民族音像资料论,中央民族大学的馆藏民族音像资料达5249种,而贵州民族学院的民族文化音像资料库下分贵州民族体育图文库、傩戏图片、贵州民族风情网络图片、采风资料、贵州民族视频五个小类,总计180种,只为中央民族大学的3.43%。
(2)优势尚未凸显。“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追求目标,民族高校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明显的地域优势,其特色数据库理应成为各自优势民族、地域研究领域资料的集大成者,但以目前状况看,实不尽然。如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民族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厚,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尤其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但作为贵州唯一一所省属民族高校,贵州民族学院并未在少数民族资料整理搜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图书馆所建民族文化图片、民族文化信息、民族文化音像三个资料库,内容尚显贫乏,完全没有表现出其在本领域内应有的优势。
(3)后续管理未得到重视。特色资源库建设是绝非可以毕全功于一役的,需要在既有基础上紧密关注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考古发现等,不断挖掘、搜集资料,扩充内容,提高质量,而这一点被诸多图书馆所忽视。如中南民族大学所建的吴泽霖特色数据库、岑家梧特色数据库、严学宭特色数据库、古籍文献特色数据库已经全部无法打开。以数据库建设较有成绩的中央民族大学而论,其民族相关文献信息特色库下分网络资源库和报刊资源库,经检索,其网络资源库仅7条信息,最早一条为《满语“活化石”——“伊兰孛”》,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日期为2006年4月27日,最新一条发布时间为2006年6月13日;其报刊资源库信息量达900条,最早一条发布日期为2005年9月7日,最新一条发布日期为2006年12月23日。可以看出,该资料库自2007年后再也没有更新,试问如此状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如何能够发挥其学术研究辅助作用。
(4)开放程度不够,实效未得到充分显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给研究者提供充实的资料,以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数据库的开放程度要高。但是12所民族高校的数据库多设定阅读权限,如广西师范大学的东盟文献、壮侗语族文献、壮学文献、亚非语言文献全文资源库就必须在机构所属范围内方能登陆浏览。
3 对12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之思考与建议
3.1 深入挖掘,突出特色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这也是民族高校相对密集区域。民族高校要想实现所建资源库的优势,必须立足本区域内的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加大资料的搜集、整理力度,尤其是一些濒危文化现象,需要加大抢救力度。
3.2 相互沟通,统一标准
各民族高校图书馆之间要加强交流,探讨特色数据库的科学建设途径,相互借鉴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如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仅仅包含一个中国西南民族特色文献研究中心网站,而其中仅有中心概况、中心章程、学术动态、专家介绍、联系我们四个板块,既未形成标准的资源库形式,也没有系统收集整理相关西南民族资料;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包括藏文古籍、线装古籍两部分,但二者仅以一个页面做了简单介绍,同样未能形成标准的数据库。因此,加强馆际沟通,既能加快民族高校特色数据库总体的建设进度,也可以更好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
3.3 后续跟进,提质扩容
学术研究与时俱进,新材料不断被发现,旧材料不断被重新阐释,这也就要求特色资源库建设需同步跟进,各民族高校图书馆相关资料库负责人必须时刻关注本领域内资料的积累更新,及时将新材料搜集入库。同时,要扩大学术视野,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及各高校特色优势资源的方方面面收罗入库,并科学划分资料库子目,以期更好的凸显特色和优势。
3.4 资源共享,发挥实效。
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特色资料库“特”的特性和优势,正是推动学术研究的有力支撑,同时,建好一个优质的特色资源库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一些高校将其资料密不示人,或设置种种阅读权限,以致使得特色数据库建设产生了“重搜藏,轻应用”的现象,从而丧失了特色数据库的生命力。因此,各民族高校应坚持资源共享的建库方针,使特色资料库切实发挥其服务学术研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