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合作构建医院输液治疗安全文化
2012-12-09庄一新
庄一新
病人的安全是衡量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推行“以病人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医院安全文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2010年中国医疗输液更是达到了103亿瓶之多。病人在接受输液治疗的同时,输液风险亦随之增加,据报道,7%的住院病人每年因用药错误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因此,在医院输液治疗领域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我院自2010年1月采用多部门合作方式来探索这条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院在输液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对“病人安全文化”的理念较陌生,医院的安全文化氛围不够,对于静脉安全输液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全;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或过于简单,或字迹潦草,对一些新药的规格、不同年龄对象的剂量和应用范围等含糊不清或误解;医院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深静脉穿刺归属问题不清,对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缺少追踪管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临床一线护士又以年轻护士居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欠缺,与输液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在护理事件中占了30%;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相应的健康教育不到位,使病人对输液治疗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生病了就得输液,输液才好得快”。
多部门合作采取的具体改进方法
医务科联合质控室充分利用医院局域网、短信平台等信息化管理软件,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对医疗、护理、院感、消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对需要传达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每名员工签字确认,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感受到科室和医院对安全的高度关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授医院文化建设,让医生、护士深刻了解病人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电子病历系统(EMR系统)在全院各科室推广应用,所有医嘱直接输入电脑,输液医嘱执行直接打印,避免手工转抄医嘱和输液卡引起的错误;在重点科室试运行移动电子查房系统,医生在查房时更改的医嘱能在第一时间传输到护士站,医嘱执行更加快捷准确;质控室每月对住院病历医嘱、门诊处方合格率进行专项检查,并予以一定的奖惩措施;组织住院医生进行病历书写业务学习,包括医嘱的规范化开具等。
药剂科联合静脉配置中心(PIVAS)门诊和住院药房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有效降低门诊药房的差错次数,降低退药错误率等,以此来降低药物发放环节的错误;对新药的说明以药事通讯形式下发给科室或召开新药介绍会,以达成临床正确应用和医嘱的统一规范;PIVAS的医师每日检查所有输液治疗医嘱是否正确、规范,对有配伍禁忌或剂量超标的医嘱立即通知该科室医生,并将每周的汇总挂在医院局域网上供其他临床医师借鉴;药剂科每季度联合护理部检查各科室备用药物保管制度的落实情况,降低药物储存环节可能存在的错误。
院感科联合麻醉科对监护病房、血透室、神经内外科等院感重点科室病人的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常规检测,对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进行追踪管理;原先住院病人需深静脉置管多数由科室护士长在病房里穿刺,相对来说无菌条件不够,去年9月起统一归麻醉科管理,配备专门的穿刺室,对深静脉置管人员进行穿刺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强调无菌操作原则。
防保科主要负责落实病人的健康教育,宣传医院安全文化。制作与静脉安全输液相关的宣传手册、健康处方、展板,在全院各病区进行分发、宣传和展示,让病人了解输注药物的性质、作用、副作用,了解输液治疗技术的优缺点,病人对输液工具选择有一定的知情同意权。
护理部联合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2010年1月,在原有静脉输液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不断完善原有的输液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每月一次对各科室的静脉输液护士进行输液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由她们来培训、规范科室护士的静脉输液知识和技能;护理部举办“钢针零容忍”静脉安全输液巡讲,让全院医护人员接受输液治疗新理念;2010年9月培养了2名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她们在各部门的大力合作下负责全院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回访、门诊维护和疑难会诊,改变了原先由各科室护士长穿刺不够统一规范的局面;专科护士积极开展新项目,如超声引导加改良塞丁格尔置管技术,与省内外及香港同行切磋技艺,深受好评;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的质控专家会同专科护士对全院的输液治疗质量进行专项评价,监测静脉炎和输液渗出情况,根据事件发生报告,分析、查找原因;护理部制定并实施护理事件无惩罚报告制度,鼓励大家能及时报告错误,并对系统做出改变;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近2年共有150多名新护士分配到临床一线,大大改善了临床科室护士缺编现象;在硬件设施方面,基于无线PDA技术的门急诊输液、注射系统投入使用,利用就诊卡及二维条码实现了整个注射过程及注射信息的电子化,保证了药品信息和病人信息的正确匹配,减少了差错发生。
多部门合作构建医院输液治疗安全文化的成效和体会
医院安全文化的涵义和作用2003年,由Singer等首先提出的医院“安全文化”认为:安全文化是病人安全管理的宏观层次,是安全管理的灵魂,也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病人安全文化要素组成包括:领导层重视,并采取积极行动;能及时报告错误,并对系统做出改变而不是惩罚个人;良好的团队合作以及有效的沟通交流;崇尚学习型组织,注重教育和培训[2]。对于保障医疗安全而言,领导是一个基本因素,所以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步骤是确保领导和整个组织认识到关注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实社会,我院领导层在抓医疗服务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在医院员工中建立积极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明确“以病人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努力方向,最大限度地将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病人的伤害降至最低。通过请医院管理专家讲课,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促进对安全隐患的公开交流,组织业务学习和安全生产教育,各种宣传资料发放和文艺活动,营造出医院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使医护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促使其安全行为的养成,从而保障病人安全。
在输液治疗领域构建安全文化的意义静脉输液技术以给药迅速、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疾病谱的复杂化,医嘱给药形式多样化,静脉输液呈现多途径、长留置趋势,国内输液治疗过度现象普遍存在,与之相关的输液风险亦随之增加。根据文献报道,国内某医院对2008年7~12月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静脉输液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占了38.5%[3]。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输液安全管理问题,权威学术组织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制定并不断完善输液实践标准,建立了与之相符的操作制度和程序。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国内一些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者也充分认识到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必须与输液技术的发展相同步,正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执行模式[4]。我院尝试将“病人安全文化”这个新的管理理念应用到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中,是一项很好的创新之举。因为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5],在输液治疗领域构建安全文化是对医院安全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补充,可以实现医院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医院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使输液治疗护理的品质得到持续地提升。2011年1~9月份,监测到的静脉炎和输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是9.8%和5.5%,与输液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3起、护理投诉1起。而相比2010年1~9月份的数据显示:静脉炎和输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是18.7%和9.9%,与输液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8起、护理投诉4起。
多部门合作发挥的重要作用管理层和整个部门组织对病人安全的重视程度是建立安全文化的重要保障,而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氛围则是创建医院安全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输液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但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而且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以往在发生护理差错时,我们往往会苛责护士个人,分析出诸如“工作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不严”等原因,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但是正确的安全理念认为,惩罚“替罪羊”并没有使类似事件的发生得到削减,因为在同样的路径上通常不止一个人犯错,人们也无法克服犯错的天性问题。所以,应该把医疗服务当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而并非个人的行为,导致不良事件并非完全是个人的错误或缺乏训练,而是由一连串的失误所造成。输液治疗看似一项简单的操作,其实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确保静脉安全输液。首先需要医生正确地开具医嘱,其次需要药师准确发放和配置药物,最后需要护士准确无误地输入病人静脉,这其中还离不开医护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人力配置到位、硬件设施改善等环节管理。
由此可见,建设医院输液治疗的安全文化人人有责,只要管理层重视,多部门合作,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重视环节管理和细节管理,就能实现静脉安全输液的最佳实践。
1 Harris J,Schmitt 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guide safe care[J]. 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4,19(2):88-91
2 孟娣娟,绳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2-945
3 王金娥.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98-299
4 金静芬,王惠琴,赵锐祎.医院专业化静脉输液团队的建设和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1):65-67
5 钱敏才,马琼芳,季红英.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探索和实践[J]. 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