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光眼术后不同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
2012-12-09冉文瑛张树利
冉文瑛 陈 静 张树利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切口引起的角膜屈光状态变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目前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发生较为常见,为了探讨抗青光眼术后不同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手术的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56例(86眼)进行相关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56例(86眼),其中男35例(56眼),女21例(30眼);年龄42~73岁,平均58.6岁。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共30例(44眼),男16例(22眼),女14例(22眼);年龄41~73岁,平均56.4岁。B组为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共26例(42眼),男15例(21眼),女11例(21眼);年龄46~70岁,平均60.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全身检查,同时进行非接触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和前房角镜检查,并进行眼科A/B超检查以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常规术前准备,复方托品酰胺散瞳,40 g·L-1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爱尔卡因球后阻滞麻醉。A组做颞侧透明角膜缘3.2 mm宽隧道切口,上方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分离虹膜后粘连,连续环形撕囊,平衡液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皮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吸出黏弹剂,平衡液密闭手术切口。术毕球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包扎患眼。B组做上方3.2 mm角膜缘切口,3点钟位做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其余步骤及处理与A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前、术后7 d和30 d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裂隙灯观察术后14 d角膜、房水混浊程度。角膜混浊程度根据文献[2]的分级方法分为4级:Ⅰ级无改变;Ⅱ级条纹状改变,术后2~5 d消失;Ⅲ级局限性水肿,术后5~7 d消失;Ⅳ级大部分水肿,术后7~14 d消失。房水混浊程度分级[3]:Ⅰ级为轻度混浊,Ⅱ级为明显混浊,Ⅲ级为重度混浊伴絮状渗出。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及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A、B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分别为手动7眼、6眼,数指 15 眼、15 眼,0.02 ~0.1 者 16 眼、17眼,0.1~0.2者 6眼、4眼;术后7 d分别为0.02 ~0.1者8 眼、6 眼,0.1 ~0.2 者16 眼、17 眼,0.2 ~0.4者14眼、12眼,>0.4者6眼、7眼;术后30 d分别为0.02~0.1者 4 眼、5 眼,0.1 ~0.2者 18 眼、17眼,0.2~0.4者 14眼、13眼,>0.4者 8眼、7眼。A、B两组间术后7 d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30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
2.2 角膜散光度 A、B组术前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6 ±0.32)D、(0.80 ±0.25)D,术后 7 d 分别为(2.42 ±0.73)D、(1.86 ±0.54)D,术后30 d分别为(2.45±0.32)D、(2.15 ±0.36)D;2 组术前、术后 7 d、30 d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2.3 角膜、房水混浊程度 A、B组术后14 d角膜混浊程度分别为Ⅰ级15眼、11眼,Ⅱ级15眼、15眼,Ⅲ级10眼、9眼,Ⅳ级4眼、7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14 d房水混浊程度分别为Ⅰ级者19眼、17眼,Ⅱ级者16眼、14眼,Ⅲ级者9眼、11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 A组术后角膜水肿6眼,虹膜损伤4眼;B组术后角膜水肿7眼,虹膜损伤5眼,后囊膜破裂4眼;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发生较为常见,且逐年增多。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可能为自然发生,也可因手术创伤引起或加速其发展,主要机制与房水动力学改变、房水成分改变及虹膜被切除后释放的特殊蛋白溶解酶有关,同时亦与青光眼手术前后的炎症反应有关。另外,手术后房水在从滤过口引流过程中,对晶状体造成长时间冲刷作用,使晶状体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也可加速白内障的进展。
关于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切口选择,不同的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4-6]。抗青光眼术后上方的结膜滤过泡影响白内障手术切口的选择,同时部分患者因曾经过多使用缩瞳剂而使瞳孔缩小,并有瞳孔缘机化粘连从而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术野,又因患者同时伴有浅前房、玻璃体压力高等,手术操作空间变小,易损伤角膜内皮或后囊膜,如果切口选在鼻侧,则不易操作,更增加手术的难度,所以大多临床医师会选择经上方或颞侧角膜切口[7-8]。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小,即使滤过泡位于12点钟位或稍偏颞侧,在颞侧做切口,仍可避开滤过泡,操作方便,可避免对滤过泡造成影响。
超声乳化术是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前房稳定、术后炎症反应轻等优点[9],而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手术切口大,娩核困难,术后虹膜反应重,从而不能有效地恢复术后视力[10]。超声乳化术选择颞侧或上方切口对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颞侧切口术野开阔,便于操作,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1 赵军梅.高龄老年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7,15(2):161-162.
2 何守志.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19.
3 葛 坚,郭 彦,刘奕志,林明楷,卓业鸿,程 冰,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55-357.
4 李 伟,杨春燕,张宏宇,凡文博,张新秀,裴 颖.抗青光眼术后透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305.
5 梁远波,王宁利,乔利亚,宋旭东.对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23-725.
6 Skorpik C,Gnad HD,Paroussis P,Menapace R.Trabeculectomy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a combined procedure[J].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87,13(1):39-42.
7 陈伟蓉,陈玉冰,宋志杰,杨文辉.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7):542-544.
8 Bilinska E,Wesolek-Czernik A,Synder A,Omulecki W.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after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J].Klin Oczna,2004,106(6):756-759.
9 Tejedor J,Murube J.Choosing the location of corneal incision based on preexisting astigmatism in phacoemulsification[J].Am J Ophthalmol,2005,139(5):767-776.
10 Barequet IS,Yu E,Vitale S,Cassard S,Azar DT,Stark WJ.A-stigmatism outcomes of horizontal temporal versus nasal clear cornea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4,30(2):41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