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2-12-09俞鸿玲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225600
俞鸿玲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225600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以中、老年人为多发。中老年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大,心理负担较重,加之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康复慢,甚至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理状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抵抗能力下降。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有着重要意义。鉴于各种不良的心理都有可能成为诱发因素、促发因素和复发因素,因此,加强心理护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1]。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共42例,年龄55~77岁,其中男26例 ,女16例,康复好转42例,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
2 心理状态
2.1 发病期 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有口不能言、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等症状,自理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其心理表现有:焦虑、期待、忧郁疑虑、被遗弃、紧张恐惧等。有资料表明,住院患者急性期的主要情绪障碍是焦虑,占心理障碍患者的80%,焦虑反应多且重于抑郁反应,因此焦虑的严重程度能直接反映出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2]。
2.2 康复期 患者经精心治疗病情稳定后,加上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焦虑状态中走出来,甚至盲目乐观。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自理能力仍较差,此时患者可能表现为消沉、悲观、失落等。而年岁稍轻或好强者,在单位承担要角色者,则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灰心丧气等情绪,严重者不配合医疗护理,抗拒康复计划。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3]。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耐心宣讲住院规则、病区环境、康复治疗时间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尊重患者,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习惯给予恰当称呼,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此外,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消除患者思想负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主动配合护理措施。
3.2 加强对患者个性了解,解决好不同患者的不同具体问题,使患者身心愉快 护理人员按时按量完成治疗护理,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反应,并尽力予以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耐心诚恳解释。要掌握好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帮助其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是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自尊、自卑心态、情绪不稳定、伤感,老年是毕生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此时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关[4]。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评估心理需求,医护人员主动热情地介绍康复计划,耐心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陪伴在患者身边,予以情感支持,并指导家属协助康复训练,耐心、细致,确保安全,并对主动配合者予以鼓励。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患者,鼓励其对意志消沉者进行言传身教,增强信心,及早康复。
3.3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设置尽量无障碍。康复训练室设在病区中,便于康复训练指导。可允许带收录机,边治疗边收听,进行语言训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同疾病抗争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避免劳累。危重患者置抢救室,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要保持床单平整,1~2h翻身1次,预防压疮;要协助生活自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患肢功能被动训练,安置功能位,待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护理,促进康复。
3.4 制定康复计划 在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后,鼓励患者树立乐观情绪,面对现实。可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爱好等,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实施康复训练,如针灸、推拿、按摩、肢体功能锻炼、康复仪器训练,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家属怎样按摩患肢,护理中要注意什么,如何训练日常生活技能。如失语练发音、练穿脱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自己吃饭、使用便器等,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加强人际交往,保持心情舒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康复训练项目,培养生活适应能力,让心理适应社会。
4 讨论
脑梗死病程长、恢复慢,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障碍。(1)恐惧心理:脑梗死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幸存者可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感觉障碍、瘫痪、失语、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和痴呆等症状,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悲观心态:患者瘫痪在床,活动受限,要人服侍,担心遭家人嫌弃,产生悲观消极心态,不配合或拒绝治疗,甚至有自杀倾向。(3)急躁心态:病程长,加重经济负担,恢复慢,对恢复期的语言及肢体训练缺乏信心。(4)孤僻抑郁心态:表现闷闷不乐,对周围反应冷漠,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患者适应现状,保持情绪稳定,调整其行为向健康生活方式转变,帮助其在家庭、社会中角色的重新塑造,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对临床各种治疗均有增效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问题不仅存在于患者中,也可在患者家属中发生,因此,对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1]李焕秀.情绪对脑血管意外复发的影响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2,7(4):23.
[2]王玉玲,秦力君,林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阶梯心理康复程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373-374.
[3]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