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
2012-12-09彭振宇陈季生吉首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眼科湖南省吉首市416000
彭振宇 陈季生 杨 杰 吉首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眼科,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随病变发展可出现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患儿视力,甚至致盲。ROP的发病机理仍未明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ROP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是开展筛查,建立筛查制度,尽早进行眼底检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OP发现比较晚,治疗也不是很及时,尤其在偏远落后地区,没有足够重视ROP,因此,致盲数量逐渐增多。本院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以来对我院出生的早产儿进行了视网膜筛查及相关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以及国际上制定的筛查标准,将出生体重≤2 500g、胎龄≤32周的早产儿纳入筛查对象。详细记录孕病史,早产儿的性别、胎龄、生产方式、出生时体重、出生后护理情况、吸氧情况等。接受筛查的早产儿中,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出生孕周27.0~32.0周,平均出生孕周(28.30±2.03)周;出生体重1 230~2 500g,平均出生体重(1 623.2±293.3)g。自然分娩56例,剖宫产64例;单胞胎者118例,双胞胎者2例,有吸氧史109例,无吸氧史11例。
早产儿双眼用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后,0.5%地卡因表面麻醉,使用直接眼底镜或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后极部和周边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ROP的诊断:采用国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标准[2],将视网膜分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2个视盘直径到黄斑中心小凹为半径画圆;2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的1区以外的环形区域,鼻侧到锯齿缘,颞侧大约在赤道部;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病变程度分为1~5期,1期:视网膜分界线。2期:视网膜嵴。3期:视网膜嵴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伴随视网膜内纤维组织增生。4期:发生视网膜脱离。5期:发生完全性视网膜脱离。按时钟方位、病变范围,阀值前病变是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1区任何病变,或2区的2期联合附加病变,或3区的3期病变。阀值病变是1区或2区的3期病变,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并且出现附加病变。附加病变是指后极部视网血管扩张、迂曲,玻璃体轻度混浊,虹膜血管扩张,瞳孔强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积血增加等。
首次检查在出生后2周,如无ROP,则3周后复查眼底;ROP 1期病变者每2周复查眼底;ROP 2期病变者每周复查眼底;ROP 3期病变者隔日复查眼底。轻度ROP病变(1~3期)观察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进展到阈值病变需要光凝或冷冻治疗。重度ROP病变(4~5期)建议立即手术治疗。筛查者主要由经验丰富的专职眼科医师担任。
2 结果
接受筛查的120例早产儿中,共22例新生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占18.3%。其中ROP 1期11例(占9.1%),ROP 2期6例(占5.0%),ROP 3期4例(占3.3%),ROP 4期病变1例(占0.8%)。阈值前病变15例(占12.5%),阈值病变7例(占5.8%)。不同的出生体重≤1 500g共2例,发生ROP 1例(占50%),出生体重1 500~2 000g共48例,发生ROP10例(占21%),出生体重2 000~2 500g共70例,发生ROP 11例(占15.7%)。不同的孕周≤28周共1例,发生ROP 1例(占100%),孕周28~30周共29例,发生ROP 13例(占44.8%),孕周30~32周共90例,发生ROP 9例(占10%)。
3 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往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1942年ROP由Terry首次报道,1984年被正式命名。其主要发生在比较小的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严重程度越重,ROP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3]。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美国ROP发生率为26.3%,欧洲发生率为10%~31%,亚洲ROP发生率为20.7%[4]。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ROP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的各地医疗水平不一样,ROP发生率报道不同,本院筛查结果显示湘西自治州地区ROP发生率为18.3%,并且出生体重≤1 500g,1 500~2 000g,2 000~2 500g发生率分别为50%,21%,15.7%。不同的孕周≤28周,28~30周,30~32周发生率分别为100%,44.8%,10%。ROP的发生率与低体重与孕周密切相关。
ROP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高危因素主要与低出生体重、低胎龄、机械通气及高浓度氧吸入等因素有关,其治疗主要是阈值病变给予激光或手术处理。新生儿视觉异常一般较难发现,而3~4期病变较迅速,具有一个治疗“时间窗”,过了时间窗,视力恢复困难。所以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ROP的原则[6]。2004年4月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颁发了《早产儿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指南》,规定要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制度。因此,需要各级医院和医务人员进行充分的重视,提高对ROP的认识,这是一项提高儿童健康,减少致盲率的重要措施。我院于2009年开展ROP筛查工作,首先,在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及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医院具有高度责任心。其次,眼科及儿科医师需要积极配合,除了培训专业的眼科医师进行筛查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也成为新生儿科的一项常规。最后,对整个筛查过程的管理,建立筛查制度,对纳入筛查对象的早产儿进行详细建档,登记随访。
建立ROP筛查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防治ROP,降低致盲率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
[1]中华医学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132-133.
[2]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evsited〔J〕.Arch Ophthalmol,2005,123:991-999.
[3]黎晓新.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4]杨晖,庄静宜,陈焓,等.375例早产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状况〔J〕.眼科,2010,19(1):58-60.
[5]谭俊霞,朱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89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