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熵增原理在中药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2012-12-08赵明蕊岳小欣郭安齐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负熵内分泌原理

赵明蕊,张 波,岳小欣,郭安齐

(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 451191)

熵增原理在中药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赵明蕊,张 波,岳小欣,郭安齐

(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 451191)

目的 将熵增原理应用于中医药治疗疾病中有助于中西医结合,给生命科学带来新的启示。方法 利用熵增原理来解释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结果 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与熵增原理的解释是一致的。结论 利用熵增原理来解释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物理化学;熵;熵增原理;中医药学;内分泌系统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中医药理论晦涩难懂。如何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药的某些理论,将有助于中西医结合,并带来新的启示。

1 物理化学熵理论基础

19世纪末以来,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进化观点,即生物学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物理学中以熵增加原理为基础的进化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为此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指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熵是不可逆增加的,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生命体作为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要摆脱死亡,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取负号的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有机体是赖负熵为生的。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1-2],进一步发展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普利高津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的总熵变d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可逆过程本身产生的熵diS,称为熵产生,它绝不可能为负。另一部分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而引起的熵流deS,它可正、可负、可为零,于是开放系统的总熵变为dS=diS+deS。

活着的生物体是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所以,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对于人体,deS≠0,若deS<0且|deS|> diS.则有总熵变dS<0,这时开放系统的总熵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因此系统的有序度增加,无序度减少,这表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来获取负熵流以减少系统的总熵,并达到一种新的更加有序的状态[3-5]。

根据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的总熵变为dS=diS+deS若<0,表示只要负熵流率足够强,它除了可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增加外还能够使系统的总熵减少,即<0,它表示系统将从无序转向有序,所以对于开放系统来说,系统通过自发的对称性破缺从无序进入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并不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矛盾(即并不与之发生冲突),生物体从外界吸收营养、排出废物就是吸收高度有序的低熵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而排出无序的高熵小分子物质,从而维持生命。

2 熵理论解释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疾病

药物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物质,通过药物的有序结构调整人体的结构,它可以帮助机体排出熵积,促进机体吸纳负熵流,恢复有序性[5]。

长期以来,中、西医各行其道,由于熵理论的介入,中西医在治疗某些疾病时的观点已经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如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脏腑理论,就十分注意人的整体性和人与环境的协调一致。

以中医为主治疗内分泌疾病为例,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其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活动,并控制生殖和影响行为。内分泌疾病是涉及下丘脑-垂体-靶腺全系统的疾病,关系到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从病理角度看上系头颅,下为生殖,甚至有涉及多脏器综合症,临床症状千姿百态,症候复杂,相应的中医治法众多。然而作为一个系统,其病因病理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治法必然有其依据可依。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处于健康状态的人体其熵通常都维持在恒定体温下的合成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匹配的水平上。当能量代谢过盛时,机体将产生过量的废热,若超出身体调节功能,则会偏离健康状态,导致发热,或在维持体温不变的情况下以熵的形式残存在体内,造成体内积熵进而也偏离健康状态。正常情况下,机体是靠热辐射、排泄废物等方式向体外排出多余的熵,当机体热辐射受阻或排泄受阻时,都会导致熵流受阻而造成积熵从而形成“熵病”。

对内分泌疾病的中医治法,其中一方是以“月蓉生精汤”为主,组方为有阴阳双补作用的菟丝子、肉苁蓉、黄精;滋阴的生地,温阳的肉桂。菟丝、苁蓉均有补肾“添精益髓”(《药性本草》)之功,且《本草正义》曰,“菟丝,惟此善滋阴液而双敷布阳和。”《本草求真》曰:“肉苁蓉,因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而阳自见兴耳。”黄精具有“补诸虚,填精髓”(《本草纲目》)之功能,《别录》又云其具有“补中益气、安五脏”之作用,地黄经药理研究可改善下丘脑-垂体-靶腺功能低下状态,具有促进激素分泌恢复正常的功能、用生地,主要是取其生物活性以促发激素的功能,避免熟地滋腻之性,肉桂温补命门,具有通阳的能力,能鼓舞气血,促使阳生阴长,故此五味药的组成,既具有补命门、滋肾精,以恢复激素的正常分泌调节功能,又具有活性功能作用,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保持内环境的恒定。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就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取负号的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

对内分泌疾病的中医治法,另一方面是涤污清浊法,是针对内分泌疾病所形成的垃圾而设,在内分泌疾病中形成垃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分泌机能亢进血中聚集的激素,这些超越正常值之激素已非维持人体内环境所需,反成为危害人体的病邪,即以熵的形式残存在体内,造成体内积熵。从中医而论,是为浊精,形成“肾实,精不运”(刘河间)之候,故当清除之。一类是由于内分泌机能紊乱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的障碍,此既可由于机能亢进造成的代谢物质之堆积;也可来源于机能减退之物质代谢障碍。这些垃圾从中医而论,不外痰瘀两类,凡壅滞在血液中的,诸如过盛之激素(高催乳素血症、醛固酮增多症等)、沉积于血液中过多的血糖、血脂、胆固醇等,均可导致血液形成浓、粘、凝、聚的状态,皆属于痰浊或痰饮范畴,症状繁多。凡此,皆当涤污清浊,使之净化。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即以熵的形式残存在体内,造成体内积熵,机体要通过排泄废物等方式向体外排出多余的熵,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涤污清浊法去除过盛的浊精,可用泻肾法予以清利外,主要采用化痰泄浊和理血祛瘀之法。化痰泄浊是针对内分泌紊乱所形成的痰浊,临床常用二陈、五苓之类,但基于内分泌紊乱所形成之痰浊不是一般质稀之痰饮,故常采用具有散结痛痹功用的薏苡仁、南星、贝母、瓜蒌之类,或用桂枝茯苓丸以通阳化浊,以增涤污之力。理血祛瘀则是针对血瘀而施,一般用血府逐瘀汤和桃红四物汤,前者活血兼以理气,后者活血兼以软坚。化痰常用参苓白术散、五味异功散、理中化痰丸等;化瘀则投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补阳还五汤等,以健脾化痰、益气活血、通痹涤污,使之纠偏匡正,与内分泌紊乱之病机相吻。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就是向环境中不断排出正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笔者期待着将熵理论与中医药学相结合,给生命科学带来新阐述。

[1]湛垦华,沈小峰.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I.Prigogine.Structure,Dissipation and Life[M].Communication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69..

[3]KONSTANTIN KOROTKOV,Ph.D.,BERNEY WILLIAMS,Ph.D.,LEONARD A.WISNESKI,M.D.,Assessing Biophysical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s in Living System:The Basis of Life Processes[J].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04,10(1):49 -57.

[4]孙会娟.熵原理及其在生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1 -4.

[5]沈雪松.物理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

[6]侯 亮,许诚.四元医学中的熵流[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2):72 -74.

[7]戴西湖,谢福安.内分泌疾病辨病专方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

R 242

B [

1008-9276(2012)02-0190-02

2011-09-05

赵明蕊(1976—),女,河南省唐河县人,硕士,讲师,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责任编校:蔡秀连]

猜你喜欢

负熵内分泌原理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稳住内分泌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