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村落体育研究

2012-12-08杜春斌

关键词:陕北村落民间

杜春斌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村落是我国社会最基层的单位,村落文化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村落体育又是村落文化的重要部分。陕北村落历史悠久,体育文化内容丰富。陕北村落体育体现了陕北的村落文化,它的活动形式又是陕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本研究从微观角度对陕北村落体育进行了研究,为陕北体育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 陕北村落及村落体育的概况

1.1 陕北的村落状况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广人少,人类在此地活动和居住的的历史非常久远,但规模相对较小。陕北一般的村落都是由几户到几十户家庭组成,百户以上的村落相对较少。村落居民之间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几乎同一姓氏的村落非常多,而且基本都是同一个家族,村民的名字都是按家谱严格排序,长幼分明。村落的名字一般是与本村最早居住者的姓氏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组成,如朱家山、王家川、杜家沟、陈家塬子、杨家寨子、李家圪崂等,这样的村名文化使人们对陕北村落的情况的大概了解甚为方便。由于陕北干旱少雨,所以它的村落基本上都是近河而建的,陕北的主要河流黄河、延河、洛河、无定河的主干与支流沿线就成了村落居民居住的主要场所。陕北村庄的院落有独立的四合院、有大杂院,这些院落生活气息特别浓烈,他们基本上都是陕北民间博物馆的展示,散发着独特的乡野气息。村民们闲聊、集会、表演的主要场所是在村庄的村口。

1.2 陕北村落体育现状

受陕北的历史与村落环境的影响,现代陕北村落体育的内容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有气势庞大的集体表演,也有小巧玲珑的个人活动;有适合成年人的激情演绎,也有适合孩童的嬉戏游戏;有沿袭历史的传承,也有因地而宜的创造。由于村落地缘和血缘关系的凝聚,使得陕北村落体育能被一代一代的村民接纳和发扬。陕北村落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是进行生产劳动,养家糊口。但他们一有空闲总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摔跤、扳手腕,这充分体现了陕北村民对体育的钟情和需求。陕北村落居民的体育活动主要表现:一是村民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并不多,主要有棋牌活动、打太极、慢跑、民间武术为主。小孩的游戏就非常普遍了,有滚铁环、扇元宝、打陀螺、耍水、滑冰、捉迷藏、踢毽子等等;二是节庆活动,节庆的活动也是陕北村落体育开展最隆重的表现,节庆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成年人,其表演及表现的结果代表着村落的荣誉,因此村民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非常高,其表演形式主要有打腰鼓、扭秧歌、耍狮子等大型团体活动为主。这种节庆体育活动也是陕北村落体育活动的代表。

2 陕北村落体育的特征

2.1 内容众多与资源的本土性

经过对陕北村落体育的挖掘和整理发现,按照村民参加活动的内容结构划分,大概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节庆类活动,这种活动其意义指向性丰富,一般都在岁时节庆进行。如元宵节的扭秧歌,一般都是由村落中有名望的长者组织并领做伞头,和村落中有才气的人敲锣打鼓做伴奏。其表演村落之间风格各有差别,但内容大概相同,主要包括踢场子、打腰鼓、舞龙、跑旱船、耍狮子、八仙过海、迎亲、跑竹马、转九曲等组成[1]。在秧歌队中穿插的舞龙表演,一人举龙头,数十人各举龙身一节,跟着龙头和举龙珠的引舞者奔跑,使龙或成“S”形,或成八字或麻花形,上下翻腾,栩栩如生。龙是吉祥的象征,在灯节的这种表演有庆贺新年和祈福纳吉的意义。打腰鼓代表了陕北民间体育最高形式,尤其以安塞腰鼓盛行,表演队伍主要包括伞头、拉花、蛮汉等角色[1]。还有清明节的黄帝陵祭祖活动、九月九登高、四月十八赶庙会等。这些节庆活动,既有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同时兼有村落农民的信仰缘由。二是“尚武”类活动,武术:陕北的村落武术颇具神秘感,一般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轻易不外露,也绝不伤及他人。这种村落武术实际上是村民之间的暗自较量,为促进村落的和谐很有好处,但相对参与性不强。参与性较强的有举石锁、顶牛、摔跤、角力、扳腕等。三是游戏类活动,主要有打瓦、打木牛、打水漂、乡土棋、抓子儿、老虎吃羊、绷羊蹄、跳田、跑城、打弹弓等[1]。

陕北的村落体育活动,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所使用的场地器材基本都取自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主要特点。陕北青石遍地,用较薄的青石片就可以在河中进行打水漂比赛,木匠做活剩余的木头就可做高跷、木牛等,夏天河流作为天然的游泳场,冬天河上结冰又变成了自然的滑冰场。在过去的表演中所用的各类鼓都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所用木头和牛羊皮都是陕北的盛产。由于鼓的制作工艺较复杂,现在陕北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民间艺人会做了。现在鼓的生产主要靠机械加工。

2.2 活动原生态与投入的全面性

陕北村落体育的开展是与陕北的风俗习惯、村民生活习惯、村落环境息息相关的。他们参与的活动几乎不存在任何的组织管理,也没有人刻意的认为他们参与的活动是体育活动。他们参加的活动有很强的随机性,结构也很随意,基本上都是原生态的。如打水漂活动,随意捡起随地散落的薄青石片,向河流或池塘较平整的水面横抛,使薄石片在水面连续向前跳动,参与者数着石片在水面跳动的次数,跳动次数多者获胜。这种游戏非常简单,不需要刻意去学习,也不用专门的组织,游戏者一看就会,天然的水面,满地的石片在陕北村落随处都是。这种自然的、自在的、原生态的民间游戏,正是陕北村落农民生活的写照。这种原生的体育游戏,在陕北的民间体育活动中比比皆是。在村民间的体育比试中,他们比的不光是体力和比赛结果,还有比赛器材的制作、设计、涂染及比赛的技巧。参与比赛时,一人参与全家动员,如遇与外村竞赛时更是全族甚至全村动员到现场给鼓劲加油。充分表现出陕北村落村民对体育活动投入的全面性。

2.3 形态的混合与系统的完整性

对于村落体育,在学科上没有很明显的鉴定界线,因此,通常把村民参与的有身体活动的方式都归在体育活动。村落农民体育大多数是以这种混合形态出现的,如安塞腰鼓有人认为是体育活动,也有人认为是艺术。陕北赶庙会,有人认为它参与了身体活动,有人认为他是迷信活动。村落体育的这种形态的混合,主要是和现代体育比较的结果。陕北的村落活动往往参杂着身体运动、音乐、民歌、舞蹈、民间器乐,正是由于陕北村落体育的这种混合性,才增添了它的魅力,吸引着村民的参与,才能被村民接受和喜爱。

陕北村落体育不但历史久远,而且其传承的非常完整。无论是在器材的加工与制作,还是活动方式的程序以及对参与者的要求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且到现在保存的比较完整。如洛川村落蹩鼓表演者要求均为男性,表演时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或挎鼓,或持锣、钹(大镲)。道具以鼓为主,间以钹锣。表演起来,大鼓隆隆,钹锣齐鸣,鼓手们东蹦西跳,左冲右扑,如古代士兵拼搏冲杀,给人一种古战场重现眼前的感觉[2]。像这种对参与者性别、服装,还有表演乐器,表演的程式的规定,在陕北许多民间传统体育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体系非常完整。

2.4 经济及体育基础资源的匮乏性

经济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村落体育的发展同样要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地域人们的思想观念、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办事情的方式。基础设施落后、体育投入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了陕北村落体育的发展。据调查陕北90%的村落没有专门的村民运动场,村民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在自家院落、周围山间道路、公路、村内开阔地域等;从事体育活动缺乏指导,村民大多靠自己印象模仿一些民间传统体育。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观念也被固封了,大多数村民认为,生产劳动的活动与体育运动等同,参加了生产劳动就不必要参加体育活动了,岁时节令参加的民间体育活动,他们也不认为是为了健体,而是为了节庆的红火热闹。正是由于这种落后的经济现状,导致了陕北村落体育基础设施的匮乏,人们思想观念的守旧,从而阻碍了陕北村落体育的良性有序的发展。

3 陕北村落体育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扶持和挖掘陕北村落体育文化功能

陕北村落体育项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要想发展好,政府主管部门的导向和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只有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重视本地域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才能使村落体育文化有序良性的发展。具体做法:一,应扶持当地村落的民间传统文化团体,让他们加强对外交流,做好对陕北民间体育的宣传。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这些文化团体,以使它们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二,政府应加大力度尽快的挖掘和整理陕北村落体育的特有文化。体育文化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根基,因此,对陕北村落的体育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挖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议政府应依托当地高等学校延安大学、榆林学院及陕北村落民间艺人成立专家组,对有价值的陕北村落体育的文化含义、教育含义、动作技法等进行挖掘整理,并用科学的原理及方法分析研究,使其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为陕北村落体育的发扬与传承提供依据。三,政府应加大对村落农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建设村民体育活动的场地,购置体育器材。同时还要加强村落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并保护和培养村落体育的传承人。

3.2 充分利用陕北旅游资源,促进村落体育发展

陕北旅游资源丰富,有革命红色游、自然风光游、帝陵庙宇游等等。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融入自然文化成为人们未来旅游的走向。借助陕北旅游的热潮,改进和整理陕北民间体育,增加其观赏性和娱乐性,在陕北各旅游景点开展赋予明显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可增加景点的吸引力,提高陕北旅游的品质,进一步带动陕北经济的发展。还可结合景点实际,为游客提供不仅可观赏而且可亲身参与的体育活动,如陕北延安正在搞的“延安保卫战”景区,不光有演员表演当年延安保卫战的情景再现,而且让游客参与到延安保卫战的模拟实战中。这种形式的开展,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宣传了延安,为景区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使游客充分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感悟到了当地体育文化的魅力。能把陕北村落体育与陕北旅游融洽结合,必将对陕北村落体育的发展、陕北经济的腾飞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3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发扬和传承陕北村落体育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阵地,体育课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生长的沃土。陕北农村地区许多学校体育场地欠缺、器材不足、师资短缺。这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转变观念,把陕北村落优秀民间体育融入体育课堂,实现村落体育课程资源的应有价值。这样既满足了陕北农村体育教育,又为陕北优秀民间体育的传承和传播找到了发展路径。陕北安塞县已将安塞腰鼓作为校本课程在其辖区中小学试验开展,经过五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陕北民间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为腰鼓的发展和传承培养了人才。体育与教育的结合要靠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共同协作,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找出可能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的部分,制定教材,培训师资,制定计划,促使其更大程度的进入学校体育教育,使这些优秀村落民间体育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同时也促使其自身的发展。通过与教育结合这种形式,让陕北村落体育能够良性有序的传承与发展。

[1]张智颖.陕北民间传统体育特征与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548 -550.

[2]http://baike.baidu.com/view/913588.htm.

[3]程丽平.浙江村落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22-24.

猜你喜欢

陕北村落民间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