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2012-11-02卢忠瑾

关键词:延安市体育事业农民

李 楠,王 振,卢忠瑾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保证当代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点,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及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在我国正式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构建新时期农民为出发点[1],通过对延安市新型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与深度探析。从不同角度审视延安市新农村体育工程的现状、发展空间以及提升路径,为推进延安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塑造新时期农民内心与体质的完美与健全,唤醒人民对待生活的积极精神,提高新时期农民基层体育事业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延安市安塞、甘泉、宝塔区三个县的29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研究对象。

1.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1.2 访谈法:对延安市体育主管部门及职能部门进行访谈与咨询。

1.3 问卷调查:以延安市的安塞、甘泉、宝塔区的行政村16-65岁人群为调查总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问卷回收方式,由延安大学在校大学生假期放假发放填写,由他们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0份,有效率为97.5%。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创新点以及延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发展策略

2.1.1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创新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受到了空前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当前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将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同时,结合当地区域的局限性,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正式开始实施,为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它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理论指导,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方针的民心工程[1]。大力发展农民的体育事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进而使之成为农民强身健体、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2.1.2 延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发展策略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所以开展体育健身工程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措施之一。延安是我国革命的圣地,位于陕西省北部,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由于延安市地形以黄土梁峁和沟谷川道为主,连绵不断的梁峁,重重叠叠,环拘着延安城区。所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层层克服困难,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真正走到农民身边,促使广大农民受益,进而推动了延安市农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为大力发展延安市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工程,延安市实施了每村建设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的健身工程。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活动,大力延续了陕北秧歌,五鼓文化,剪纸等团体的活动的持续发展。建设方式主要是中央扶植,以及各级政府投资为主,并实施自愿原则,为延安市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功效。延安市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真正的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惠民工程,不仅发展的当代体育的活动,还传承了民间的体育活动,避免了民间活动的流失。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明确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结合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内容与任务,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其融入到数学具体化教学中,打造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综合水平。以此,促使学生在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等过程中发展自身多方面能力,在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彰显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特色。

2.2 延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

2.2.1 延安市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址情况

表1 延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址情况统计(%)

调查显示:29个行政村健身工程选址多处于村委会,村头,中小学学校,废弃空地分别占35.8%、20.8%、25.6%、17.8% 经统计 81.6% 的村民对该工程的选址表示满意,18.4%的村民认为工程选址距离远,对锻炼的兴趣也就慢慢淡薄了。还有一部分村民认为设施建立在学校中,人们在参加活动时,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由于学校放假,根本无法进行锻炼。

2.2.2 延安市新农村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表2 延安市新农村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数据表明,体育健身工程开展并不是很乐观,由于受到封建传统意识的束缚,农民的健身意识很淡薄。经表得出,参加体育活动中青少年处于绝大部分锻炼的人群,中老年的锻炼意识还有待提高。

表3 延安市新农村各人群主要参与的活动

经调查中老年人群闲余时间多是,看电视、打牌、家务劳动、窜门和务工。一部分妇女的锻炼意识低下多是因为封建意识的束缚,参加体育活动就觉得不好意思,常常都是避而远之。可见,延安市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的认识比较模糊,存在着一些滞后性。因此,加强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新农村农民的体育健身热情。

2.2.3 延安市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管理现状

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离不开一个健全的组织和管理体系,通过对一些安塞、甘泉、宝塔区的行政村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行政村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健身工程的设施和器材使用没有一个合理的规章制度。经调查93.2%的行政村都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体育指导员的严重匮乏,健身工程处于“瘫痪”状态,绝大部分的新农村都是一些村干部兼职管理体育设施器材,其管理的职责也主要是打扫场地,而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健身工程,因而,影响了新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实施。

2.2.4 延安市新农村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程度

表4 新农村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程度统计(%)

由于延安市地形复杂,经济的不发达,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民的思想水平较低,对体育健身工程认识不足,小农意识较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是农村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经过调查29.5%的村民认为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29.2%的村民认为田间的劳作已将代替了锻炼,没有必要再去参加体育锻炼,41.3%的村民对体育锻炼持有消极态度。以上数据表明,农民体育的价值观念水平处于偏低程度,严重阻碍了健身工程在新农村的有效实施。只有加深农民对体育价值观念的认知程度,为该工程的开展提供精神食粮。因而,大力加大宣传力度成为当前立在必行的需求。

2.2.5 延安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器材的毁坏与维修程度

有效的管理程度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2]。随着器材逐渐到位,一些不利因素也逐渐影响着器材的长期运行性。经过对安塞、甘泉、宝塔区的走访得知,45%的篮球场地受损,成为农民晒粮食的主要场所,篮球架子明显损害。其中25%的场地和篮球架经过维修,但只是草草了事。一些健身器材已被毁坏成“瘫痪”状态。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同时,资金的提供不足也成了器材得不到维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提升延安市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路径

3.1 大四体育学院学生教育实践下乡支教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塑造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3]。以山西省为例,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体育专业大学生下乡实践的实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担任体育指导员,不但使学生自身得到素质提高,并且,带动了当地农村体育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注入新生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们的生活态度,培养农民“少吃药”“多锻炼”的健身意识。进一步使新农村农民群众树立“爱运动,爱生活”的新观念,可见大学生下乡实习对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以为鉴,延安市也可以通过大四体育专业的实践来推动该市新农村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并通过针对各地的体育文化进行分类指导,培养“乡土体育”与现代体育并行的新型农民。由于在校大学生初入工作岗位,肯定都是热情四溢,激情满怀,必定会带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完善,激活农民体育的思想意识。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新农村健身工程健康发展。

3.2 增强延安市新农村农民的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延安市农民的体育意识淡薄,因此,改善当前农民的体育意识是提高新农民体育事业的必要途径。所以加大宣传体育锻炼成为立在必行的举措之一。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赶集、开展健身课堂、组织比赛向农民宣传体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相关的资料宣传终身体育的思想,宣传的过程,一定要让农民体会到终身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是农民将健康,长寿作为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标志,同时该工程也逐步改善了农民锻炼了固有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认识水平,促使“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体育健康观走进农民的生活,打破以往的陈旧思想,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引导农民移风易俗,从而推动体育事业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3 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为延安市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供有利保障

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除了国家的扶植以外,各级部门也应该大力支持力度,结合延安市当地实际情况,加大资金的投入。为该市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提供社会力量。与此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加入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涌入,切实加强对延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作的组织和监督管理。特别是延安市体育相关部门要主动承担任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组织作用,形成服务一条龙、通心协力、团结共建的工作局面。

3.4 加强设施升级和管理程度,并组织联赛,带动农民积极性

根据延安市农民的不同需求和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对设施的升级。加大投入、增加器材数量,建设小型多样,方便农民在就近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同时加强设施的管理程度,使健身工程长期运行,确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才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长期进行的重要保证。实现“以农为本”的管理体制,健全各级管理部门、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健身工程的监管,使健身工程真正做到民生效益,才能有效的激发农民的运动兴趣。

通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消除村民之间的潜在冲突与矛盾,增强农村居民的凝聚力。所以支持行政村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利用体育健身工程举办村级篮球联赛,邀请赛和对抗赛。将农民的兴趣引导到现代生活活动方式中去,不仅推动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发展,还使农民在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了超越,进而使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同时还促进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为农民之间良好人际的形成,构建平台为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新农民起着重要意义。

4 结论

延安市是革命的圣地,其特殊性促使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必要性,只有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放在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来开发,才能有效的发展农村休闲体育。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延安市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延安市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带动新时期农民生活和社会文明进程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发展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1]赵敬华,邓梅花,任保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31(2):59-62.

[2]赵胜国,邰崇禧,姚磊.新农村建设中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6):105 -109.

[3]许月云,许红峰,戴维红,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与发展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75-1477.

[4]郭可雷,蒲博,张卫军.陕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22 -23.

[5]刘巍.我国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2):5 -8.

[6]石光宇,张岚.辽西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4):8-10.

[7]张卫军.陕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127-128.

[8]王平,郝小刚,徐恒勇,等.江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8 -13.

[9]许月云,许红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效应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3(2):58 -62.

猜你喜欢

延安市体育事业农民
耕牛和农民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农民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究
延安市优势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