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2012-12-07徐伟宏
徐伟宏,柯 茜
(1]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徐伟宏1],柯 茜2]
(1]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国竞技体育经历了两个30年的发展历程,一个是建国30年的历史积淀,另一个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大国崛起,在2008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又踏上新征程,在未来30年,中国竞技体育将主动面对机遇与挑战,从而实现体育强国的跨越。
竞技体育;发展历程;体育强国
1984年,中国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获15枚金牌,世界为之惊讶,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刚10天,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主任和部分专家学者共92人参加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改革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奥运战略的政策命题。会议指出,“我国要把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放在战略位置上,为此而制订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措施,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奥运战略。”
经过调整与改革,从1979年-1992年期间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竞技体育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确立了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上的突出地位。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阔别了近32年后参加了第23届奥运会,并获金牌历史性的突破。许海峰也成为中国自1932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个奥运会金牌得主,中国体育代表团本届奥运会共获得了16金22银12铜的可喜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并在海内外激起强烈的反响,民族精神得到空前振奋,竞技体育为改革开放迈上新的台阶献上一份厚礼。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政治封锁,鼓舞了全国人民信心,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1]。中国俨然成为公认的竞技体育大国,并且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大家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2.2 深化改革阶段(1992年-2002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顺利召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目标,为中国竞技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指引了方向。1992年,原国家体委围绕中国竞技体育改革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的全国省、市体委主任座谈会上,会议以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探讨体育改革为主题达成了深化体育改革的共识。会议还确认了同年6月在北京红山口召开的全国足球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探索竞技体育改革之路。1993年,原国家体委为进一步明确体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并下发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和5个配套文件。1993年以后,在足球改革的示范下,竞技体育改革渗透到其他运动项目中,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分别进行了改革,并实行了主客场形式的职业俱乐部联赛,从此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帷幕,推动了整个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2]。1995年,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全面规划和设计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发展手段、项目布局和各种有关政策和措施,为2000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竞技体育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整体运动水平已跻身世界体坛前列。在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从上届第十一位越居第四位;在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克服种种困难,经过顽强拼搏,取得了16枚金牌、22银牌、12枚铜牌的可喜成绩,金牌、奖牌榜均列第四;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第三,获得了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在1994年和1998年两届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冰雪健儿共夺得7枚银牌、4枚铜牌。在2002年盐湖城第19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一人独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和1000m短道速滑两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在亚洲,中国连续在第 12届、第 13届、第14届亚运会上的金牌总数名列榜首。这些成绩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1.2.3 科学发展阶段(2003年-2008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竞技体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人著目的成就: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上首次超过俄罗斯排名第二,共获得了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奖牌总数达到了63枚,此外,中国选手共有3人5次创6次世界纪录,13人21次创奥运会纪录,1人1次平1项世界纪录。本届奥运会所获金牌已扩大到13个大项、31个小项上,奖牌扩大到18个大项34个小项上,进入前8名的项目扩大到23个大项105个小项上。在所获的奖牌中,有15块金牌、9块银牌、6块铜牌是过去从未获得的,共计有24枚奖牌在9个大项24个小项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4]。
在亚洲体坛,中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继续取得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一。
2008年8月8日—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共有639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262个小项的比赛,获得奖牌总数达到了100枚,其中获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金牌榜位列第一,奖牌榜位列第二。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奥运史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形成了优势项目一马当先、潜优势项目万马奔腾的势头,实现了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全面提高的目标,为中国竞技体育向体育强国迈进奠定了基础。
2 2008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未来30年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1 60年辉煌体育成就,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体育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创新,从极度落后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体育事业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几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在北京奥运会上更是取得了金牌榜第一的辉煌成绩,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育舞台上一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中国竞技体育依靠六十年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已经踏上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新的奋斗历程。
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赋予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新的时代要求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各行各业都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各自的贡献。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尤其是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这就对未来继续深化对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与综合功能的认识,继续提高竞技体育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的基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
2.3 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为竞技体育提供强大助力
未来30年,有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利好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进一步转变的趋势不可逆转,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竞技体育产品的要求更加丰富多彩,也使竞技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更加活跃,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了拓宽社会和个人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必将促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大。这些都对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2.4 全面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将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整体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也为在竞技体育领域率先实现竞技体育强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国际可比性,是体育强国的鲜明指标和表现特征之一。在未来竞技体育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在奥运会等重要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在影响大的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上下功夫。其次,进一步拓展和夯实竞技体育的项目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形成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完备体系。第三,在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上逐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并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中国举办国际一流竞技体育赛事的组织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竞技体育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前列的目标。
2.5 国际体坛的多极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竞技体育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不断加速,竞技体育作为国家展示其综合实力的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应用,国际体坛由欧美独霸向多极化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多极化竞争的格局下,尤其是在北京后奥运时期,人民群众渴望国家竞技体育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是“激流勇退”还是“激流勇进”,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竞技体育事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与世界体坛的主导力量的欧美强国,我们仍然存在差距,而且差距是全方面的。在我们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将与他们展开全方位、立体化、更为激励竞争,改革的难度将更大,改革的任务将更重,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3 体育强国的跨越(2009年—2038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成功登上奥运金牌榜首位,使中国竞技体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体育从“东亚病夫”到强健体魄、振兴中华的历史性转变,从闭关锁国到逐步开放、全面融入世界体坛的历史性转变,从体育基础极其薄弱、运动水平十分落后到发展成就辉煌卓著、国际影响不断增强的历史性转变的最好见证。2008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奥运会表彰大会上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要求,这是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为中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确定了宏伟目标与总体要求,也为中国竞技体育现实体育强国的跨越指明了方向。未来30年,国人对金牌的需求将更趋于理性,由对金牌的量转为对金牌质的要求,特别是对社会影响力大、有群众基础的篮球、足球、网球、田径等项目期望更高;体育与教育结合更加紧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运动员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大学生成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中的主力军;竞技体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体育社团将成为竞技体育的主要管理者和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力量;职业体育得到快速发展,职业俱乐部规范有序;业余训练网络日渐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中国竞技体育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2038年中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一个新高度,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中国将实现体育强国跨越。
[1]熊晓正,郑国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10):3-17.
[2]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2.
[3]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4]韩学民.建国60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3):3-6.
Historical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a Athletic Sport Development
XU Wei-hong1],KE Qian2]
(1]Economic Management Dept.,Wuhan Sport Univ.,Wuhan 430079,China;2]Sport Dept.,South Central Univ.for Ethnic Communities,Wuhan 430070,China)
Chinese athletic sport has endured two 30 years development,first 30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 and the second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2008 Beijing Olympic is a milestone for the Chinese athletic sport and it will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step on the way to the sports power.
athletic sport;development process;sports power体育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等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突破,为中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
G80-05
A
1672-268X(2012)04-012-03
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