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结构与发展趋势
2012-12-06潘静敏
潘静敏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论文选粹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结构与发展趋势
潘静敏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1 问题提出
面对世界生态革命的浪潮,体育界正在深刻地反思和研究现代体育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极力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发展对策,以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发展生态体育涉及社会、自然等诸多因素,但其基本途径仍然是通过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来实现。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要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关键要依赖于学校教育的生态化,这也是发展生态体育的关键和重点。
摆脱传统体育课的束缚,将学生与大自然融合,开展“生态体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均有显著意义。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重视和研究的新领域。基于此,本文结合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2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结构诠释
在教育生态学中,教育过程被视为一个由教师、学生以及诸多因素所结合而成的生态系统。借助此观点,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也可看作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可以看成是一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与体育教学环境(场地、器材、信息等)之间关系的互动,通过优化调控,使之达到一种稳定、有序、合理的发展状态,从而实现人本、环境与生活之本的统一,促进主体因素——生命实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客观行为。按照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来剖析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组成结构,首要的任务是分析其构成系统:一是组成成分——要素;二是配置状态——结构。然后再寻找要素(因子)与要素之间,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联平衡。
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先将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组成结构分为两部分: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和课外因素生态系统。然后再研究其内部的各要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要素、子系统与该系统外部的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
2.1 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是在教师、学生、体育教学环境等的相互作用下组成的动态开放结构。教师、学生与体育教学环境这几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即它们有各自特定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联系、彼此孤立的存在物,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主导因素,他们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去传授体育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主体因素,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说,没有学生就意味着没有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从师生关系看,学生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体育教育的主体,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对于各种事物有着自己的理解。教师教学成果成功与否,最终都是由学生自身决定的。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最终也是受学生状态制约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看成介体,其是联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与保障,包括场地、器材、信息等要素。
总的来看,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分为课堂物质环境因素与课堂精神环境因素。物质环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设施环境因素和时空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是后两者。设施环境是物质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网球、兵乓球等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场地作为支持,否则很难开展各种项目,场地的选择和布置要本着有利于学习的原则,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器材的选择也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一般而言,选择器材应该选择那些适合学生的,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器材,如在乒乓球教学的初期,可以选用大球降低球的速度,使得初学者能够快速上手。时空环境是体育课堂教学生态存在与运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课堂教学时间要考虑教育节律、教学节奏、课堂效率等因素。比如,体育课的活动一般都比较剧烈,所以尽量将其放置到其他课程之后进行教学。空间因素是另一重要因素,其中以班级规模和编排方式影响最大。过去,大学体育课按照院系、班级教授相同的内容,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进行划一性教学,学生上课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通过选项课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根据项目重新编班,按照合适的进度进行授课。这是基于学生水平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整个班可以视为同质,只要教师合理运用,同等水平更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但是学生间的差异是很难消除的,这种差异同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环境一般包括课堂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它是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由课堂中师生的心理因素综合而成,是在教师主控、主导下形成的,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之间的适度交往与竞争。课堂精神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表现在它为教学提供特定情景,在特定语言情景中完成教学;它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指的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由教师、学生、体育教学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环境。2.2 课外因素生态系统
第一,校园生态系统。校园生态系统是指学校建筑物、植被绿化等的综合链条。建立在良好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人工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例如,如果一个学校的体育场馆数量充足、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设备齐全,布局错落有致、搭配合理,同时环境和服务设施都处于良好状态,就能够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在运动的同时享受美感和快乐。
第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指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所组成的有机环境体系。自然环境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人类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和人们的情趣、价值需求,从而起着隐形的“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一方面,学校在选址时要远离污染和喧嚣,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校园,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和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有选择性地教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同时反映不同区域的体育特色。
第三,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也是高校体育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同时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社会环境是一个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众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学校是整个综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自然也难以摆脱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3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3.1 多措并举,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的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的完善主要包括完善高校体育课程的生态化建设以及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两方面。高校体育课程生态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第一、高校体育教学要倡导“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应强调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一致性与个体差异性;第二、要积极探索生态体育课的课程体系设置,重新设置符合人课协调、人人协调、人与设施相协调的生态课程体系;第三、要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和组织建设,为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高校教师文化素质也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应有之意。通过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生态环境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利于良好体育生态环境的形成。
3.2 建设高校体育生态化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人类活动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建设其所必须的自然生态环境。
首先,学校在选址上要注重地形、风向、水流和光照等众多影响因素,在整体上要选择远离工厂、企业等污染严重和比较吵闹的地区,而应选择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地段。
其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等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物质保证。因此要注重体育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其内外部空间的合理利用。要对原有的水泥、土制运动场进行整改,充分运用学校的地形等修建塑胶运动场,便于学生相关体育活动的进行和体育运动的安全性与实效性;同时要对学校的空地进行开发利用,为学生开辟新的生态运动场所。另外要加大体育场所的配套措施,即对设施、器材等进行保护和更新,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运动健身环境。
3.3 培育高校体育生态化所必须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高校体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完善高校体育生态化的进程中要注意培育高校体育生态化所必需的文化环境。
第一、要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论课程设置。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入新的内容,对教学方式不断加以创新,使广大学生对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基本的、全面的了解,使他们对体育文化充满兴趣,从而对体育运动的活动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第二、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在校园中积极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板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态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积极宣传体育活动所倡导的基本要求和精神,例如参加体育锻炼时要正确着装、要爱护器材、讲究卫生,要遵守体育活动的基本规则等,形成良好的生态体育宣传氛围,从而在广大学生中逐步培养起生态体育的全新理念。
第三、要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和建设。在正常的体育课教学以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和生态体育有关的竞赛和活动。例如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体育知识竞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郊游、登山等活动,使大家在得到锻炼的同时能够取得身心的愉悦。
3.4 营建高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
前文提及,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生态化的营建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性社会环境的营建。目前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生态体育理念的缺失,导致高校体育生态化建设的“缺位”。而进一步深入探究营建高校体育生态化环境是高校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基础和理中之意。
基础社会环境的建设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通过宏观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提高和优化高校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和全民健身活动就是这一措施的具体反映;其次,在这种政策和制度的全面引导下积极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最后,各高校要更新思想,注重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加大高校体育场所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学生体育运动与社会的衔接和共建,从而使高校体育建设拥有良好的基础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