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竞技运动中的困境及其解放
2012-12-06曹连众
周 茗,董 昱,付 甲,曹连众
(1.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2.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1;3.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体育人文社会学
人在竞技运动中的困境及其解放
周 茗1,董 昱1,付 甲2,曹连众3
(1.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2.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1;3.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当今市场经济正进一步深化,为了促进我国竞技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地向“以人为本”转变,提出了对运动员生物体、智力体、精神体的哲学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运动员处于竞技物化的困境和危机,提出了摆脱困境的途径。文中强调作为竞技运动的主体,运动员的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应得到尊重,只有在“夺标育人”竞技思想指导下,建立竞技运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方式,才能将其从物质奴役中解放出来,才能带给人们人性化的快乐和激情,才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才能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竞技运动;以人为本;竞技物化;夺标育人
中国竞技体育经过60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然而,辉煌背后所潜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作为竞技运动的主体,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竞技的物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制约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阐述人的本质及竞技运动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探究人在竞技运动中的觉醒、超越和解放,以促进国家竞技体育健康、和谐发展。
1 对人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从生物学的角度对“人”这一概念进行解释:“人是能够用两后肢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够使用语言进行思维交流的高级动物”。人类除了具有生物体和智力体外,还具有精神体。精神是希望和创造的基础,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最大的区别。认识这些构成,对于全面开发竞技者的潜能,主动抵制竞技运动异化,研究“全人竞技”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生物体
生物体是指人所具有的一定模样形躯的身体,生物体主要靠“本能”而活动。所谓“本能”,就是指生物与生俱来的基本生态功能。同时,利益性、攻击性、防御和求生欲望、嬉戏娱乐本能也在其中。生物体是竞技运动者参与的基础,受着人的智力体和精神体制约,智力体影响着其结果,精神体决定着方向。开发竞技运动者生物体,离不开后二者潜能的开发,否则,竞技运动将继续被异化,使竞技运动中的人变得不像“人”。
1.2 智力体
智力体主要由人的智慧、知识、理性、感情、意识和社会性所构成。人类的智慧可以激发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使人的力量变得非常强大[1]。理性使人类学会控制自身按照某一种方式或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理性使得人类思考,然后行动,使得人类做事成功的几率大大提高。如果说智慧是人对自己思想的认识、整理和提炼,理性就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规范和优化。没有理性就没有人类的行为,人就只能在“动物”边缘徘徊。感情是社会维系的最原始的纽带,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的感情强于任何动物。而意识不断地强化人类对自身和对外界的认知,使人类不断认识自身和自然界,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没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竞技者智力体开发的程度,会直接反映在训练、比赛和日常活动中,国内以往的运动训练只突出了对生物体的开发,而忽略了智力体,导致许多竞技者在赛场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甚至做出缺乏人文素质的事情,造成不良社会反响。还有很多运动员在退役之后不能适应社会,成为生存弱势群体。
1.3精神体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的基本情感,在于他对所意识到的现实的反应方式(即他对自身的存在,对周围的存在物和对超越自己存在的反应方式)[2]。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精神体被拘束于完全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人的躯体之中,某些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超越现状的愿望,并使人产生无穷创造欲和创造力。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并从满足中获得快乐,然而,人们更希望自己躯体同精神体一样超越时空,自由发挥,甚至永世长存,于是便创造了宗教、哲学、科技、竞技、游戏和文艺等。
综上所述,人的生物性是竞技运动的基础,是人的本能需求所在,精神体是连接竞技者生物体和智力体的桥梁,是开发竞技者生物体潜能,实现自我超越和创造力的动力。竞技者超越物质及其功利,追求神圣的精神家园,是建设竞技体育强国的最终目的。所以,以上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完人竞技”。如果脱离任何一个环节来研究竞技,都会使之成为“半人竞技”或“兽性竞技”。
2 人在竞技运动中的困境
2.1 竞技运动对人产生的影响
竞技运动之所以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原因在于,人们在参与和欣赏竞技运动时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同时可以作为个人的发展资本。比赛中,运动员激烈竞争会给人带来的视觉的冲击和审美感受,而这种感觉只有竞技运动才能提供得更加完美。竞技运动中,不确定性使胜利者、失败者和观赏者在比赛中和结果后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这种特有的张力也正是吸引人们的地方,是游戏的自主性、秩序性,以及结果不确定性特点的体现。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民业余时间的增加,竞技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参与和观赏竞技运动将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类以竞技运动的方式对自然客体包括人自身能力进行挑战和超越,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性特征,这也是竞技运动风靡世界,影响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关键所在。
当今,国内竞技运动因缺少“夺标育人”的理念和游戏精神,逐渐脱离了竞技运动的本质,过度追求“锦标主义”,导致比赛结果出现“暗箱操作”,全运会“东道主第一定律”一再出现,从而影响了竞技运动对人的积极作用,使国内竞技运动丧失了奥运精神。
2.2 竞技运动物化的困境
竞技运动物化是指竞技者在训练和比赛中过分追求技能、成绩和报酬等物化层面的东西,忽略了人全面发展的一种“重物轻人”的倾向[3]。任何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及推动的过程。竞技运动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在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阶段是从竞技为政治服务到政治化、市场化、物化的发展过程。新中国刚成立时,面对异常险峻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被西方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刺激下,国家为了迅速改变不利的局面,将竞技运动与社会政治制度,尤其是与“国家地位”联系在一起,竞技运动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崛起的象征。这是因为竞技运动可以更加直接显示胜负和强弱,比其他项目更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国内社会各界对竞技运动所取得的成绩,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把胜利视为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象征。这种举国体制在一定阶段内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竞技体育在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较短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从此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物质生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此时,竞技运动的经济价值开始显现,竞技运动背后可观的经济利益,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物欲追求,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更多关注的是竞技运动背后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许多人在竞技运动中迷失了自我,人被竞技所占有。这就是人在竞技运动中的物化。另外,当运动员在奥运会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国家荣誉、个人地位和金钱融为一体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诱惑,从而导致人与竞技运动之间主、客体关系的颠倒,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国内体育相关教材都可以找到答案。例如,教科书认为竞技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通过发掘人的体能潜力,以夺取运动锦标为目的的活动”。显然,这种概念张扬的是竞技运动的工具理性,缺失的是竞技运动终极关怀的理性。若将单纯的取胜作为竞技的本质和目标,那么人就必将成为一种工具,人作为竞技主体的属性的道德、情感和良知在物的利诱下,就如同商品一样都可以买卖和交换。适当的物质刺激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高品位的欣赏需要,但过度的物化将直接导致竞技领域内种种腐败和不法行为的发生。
竞技的本质是“夺标育人”,是为了追求人的自身的发展。只有建立人、物并重,更重人的竞技观念,注重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熏陶和科学知识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其竞技重心由“物”转向“人”,让竞技运动回归其本质。
2.3 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的危机
2.3.1 生理和心理健康危机 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运动员个体之间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很多运动员为了名和利,在明知身体已达到极限的情况下,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借助违禁药品寻求成绩上的突破,这种将理性抛之脑后的行为,正是竞技运动训练中人性教育缺失所带来的恶果。现今的训练方式着重对生物体潜能的开发,缺失了理性教育,注重的是对本能和欲望的刺激,导致了运动员价值观念的变异。
有学者曾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其结果显示:这些运动员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4]。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长期处在紧张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而我国在培养运动员过程中,偏重的是体能和技术、战术的训练,缺少的是人文教育和人性的关怀。运动员在缺少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情况下,也失去了参与竞技运动的幸福感。个人情感遭到长期压抑,精神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放松,一旦目标没有实现,精神就极易崩溃。这也是很多优秀运动员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之一[1]。
2.3.2 意识和理性缺失导致道德危机 意识包含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带有普遍的社会性。而理性是认清事物本质后做出的判断的行为,它包含了道德和情操。作为责任感,是一个人对社会、他人和自己,主动施以有益作用的精神。而责任感是通过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我们国内竞技运动中所出现的种种违背体育道德和违法的事件,很多运动员在价值取向上,强调自身发展权利和主体意识的同时,却忽视了社会和公共利益;重视自身的发展机会,却忽视对社会奉献;要求国家和社会对自己承担责任,却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关心的较少。在情感、意识、理想和信念中充实着物欲色彩。虽然很多运动员都能理解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要大于个人的利益,但当国家和集体利益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有些优秀运动员之间相互排挤,甚至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部分组织管理者非法操纵比赛、部分球迷在狭隘思想下采用暴力手段侮辱、殴打裁判员、运动员等等。这些正是意识和理性的缺失所导致出现的道德问题,也是忽视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而这些被异化的现象对我们国家竞技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 摆脱困境的途径
3.1 确立“夺标育人”的竞技运动思想
作为竞技运动最高形式的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因此,在竞技运动过程中,将“夺标育人”视为国家竞技体育核心价值的基础,对于促进竞技体育与教育结合,调节夺标与育人的矛盾,抵制竞技运动异化,促进国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5]。
以“夺标育人”为指导思想,促使竞技者的生物、智力、精神三种属性充分发展,从而克服生活、学习和训练中的困难,抵制物质诱惑,稳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只有确立“夺标育人”的思想体系,才能培养出有价值的人才,这也是人在竞技运动中解放的开始,是构建国家竞技体育文化的新起点,体现对人类生存、健康、前途和命运的终极关怀。
3.2 确立“人”是竞技运动的主体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只有当人成为竞技运动的主体,欲望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和发挥。目前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中,物欲和集团功利欲取代了运动员自身强烈的竞争欲望。这种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主导型社会和经济主导型社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未来文化主导型社会是需要改革的,因为文化主导型社会所需要的是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减少功利的压力。目前,人们已把过去的竞技运动明星(民族英雄),视为平民的“偶像”,就是竞技运动回归游戏本性的一种表现。
3.3 确立“智力”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途径
竞技运动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战术的较量过程,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较量。“夺标育人”作为竞技运动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使人成为竞技运动的主体和创造者,将竞技体育和教育有机结合。在人体生物潜能开发已接近极限的今天,知识与智慧将是胜负的关键。知识是智力和智慧发展的基础,可以发现和挖掘人的本质力量,从而激活和放大人体的本能力量。同时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领悟运动的技能和战术,才能运用智慧把握比赛中瞬间的变化。在北京奥运会上,仅仅组建了2个月的美国女排,一举战胜专业化的中国队伍。曾担任美国队主教练的郎平对此解释:“美国队员和中国队员的最大不同是她们几乎都是大学生,悟性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她们打排球仅仅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当作职业。”正是基于良好的文化素质,美国队运用智慧,把握住场上瞬息的变化,及时调整心理和战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最终战胜实力强于自己的中国队。这就是不同的竞技理念和培养方式造就的不同结果。
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知识传授,开发运动员的智力,使其潜能得以发掘,使有天赋的运动“苗子”不再昙花一现,进而延长运动寿命、稳定运动成绩和队伍,防止有潜质的优秀人才过早地离开竞技场。
运动员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再就业和生存能力,从而解决竞技运动生涯结束后的生存难题。目前我国有几十万名运动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退役后不能适应社会,形成了“生存弱势群体”。因此,掌握知识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避免“邹春兰”等现象的出现,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3.4 确立“人性关怀”是净化竞技运动的手段
竞技运动中所包含的拼搏、进取、展现个性的精神,造就了竞技运动的无穷魅力。“育人夺标”作为竞技运动的本质,鲜明地表现了运动员的主体特征。通过正确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健康而完整的心灵世界。
每个人都有宣泄情感的需要。运动员通过比赛展示自己,体验主宰竞技的快乐,使情感得到了宣泄和升华。把这种情感融入到竞技中,充分体验竞技运动给自身带来的快乐,使人的主体得以张扬。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可以促进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他们更好地感知运动规律和特点,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想象力及创造力,这也是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力量源泉和成功的基础。然而错误的竞技观念,过度的物质追求,造成了人被物占有和支配,从而失去了主体个性,自身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使运动员缺少训练和比赛的激情,缺少创新和拼搏的精神。当前国内的运动训练忽视运动员精神体开发的现象十分严重。伴随着各种丑闻的相继发生,表明了我国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精神需求的忽视。竞技者运动方向迷失,人性失落、灵与肉分离,变得人不像“人”。如果给运动员多一些人性的关怀,少一些物欲的灌输,就会使其在理性中理解竞技运动的内涵,把握自己的命运,净化竞技运动。
4 结束语
人是由生物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组成。人们通过参与、欣赏及消费体育产品,获得的不仅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个人“发展”的资本,同时满足欲望、情感、意识、精神和审美享受等精神需要,并以此来体现自身的价值。竞技运动发展所追求的实质是人性与物性的统一,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在国家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中,指导思想应由对成绩、奖励等“物性化”的关怀,向“人文”关怀进行转变。只有“人性化”竞技思想的引导,才能带领现代竞技运动走出困境,破茧重生。夺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载体”,追求教育和秩序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6]。人作为竞技运动的主体,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应得到尊重,只有在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下,才能将运动员从物质奴役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人的欲望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的解放,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关怀。继承先进的竞技运动思想,构建和谐的竞技运动文化,培养和谐发展的竞技运动人才,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这是人在竞技运动中觉醒的开始和解放的序幕。
[1]周 茗,付 甲.奥林匹克精神与竞技体育的人性复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7):12-16.
[2]A.J.赫舍尔.人是谁[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贺昭泽,殷 丹.现代竞技体育下运动员健康危机的反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4-6.
[5]付 甲,宋继新,黄 佳.确立国家竞技核心价值的探索——对全运会等赛场的异化现象的反思[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5):7-9.
[6]宋继新,贡 娟.论人在竞技中的解放——奥林匹克运动对教育和秩序的追求[J].中国体育科技,2008(6):3-5.
Plight of People in the Athletics and Their Liberation
ZHOU Ming1,DONG Yu1,FU Jia2,CAO Lianzhong3
(1.PE Institute of 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22,Shandong,China;2.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lin 130011,Changchun,China;3.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oday the market-economy keeps developing.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to the“people oriented”,the cognitions of the athlete’s life-form,intellect-form and spirit-form have been put forward.Based on this,the puzzles and crises that the competitive sportsmen bogged into with the materialized competi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ideas for shaking off from the corner in competitive sports proposed.As the main parts in competing,the athletes’dignity,value,right and status should be respected.Only with the idea of“Reach the goal and educate the individual”,can the new method of competing-link-with-educating be established,the athletes can be released from the awful materialized competition,the humane pleasure and enthusiasm can impress the people,and the social order can be kept and the Olympic spirit can be carried out forever.
Olympic spirit;competitive sports;People Oriented;materialized competition;reach the goal and educate the individual
G80-05
A
1004-0560(2012)04-0015-04
2012-04-20;
2012-05-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TY048。
周 茗(1958-),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体育。
责任编辑: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