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2-12-06王小娟
王小娟,郁 俊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4)
◂体育人文社会学
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王小娟,郁 俊
(浙江工业大学体军部,浙江杭州 310014)
通过对6省部分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根据调查中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以具体事例和事实说明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农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既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更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农民体育;新农村;地位;作用
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多元化体育服务模式及相应的法律保障研究》,本课题组于2008年1月—9月,对浙、苏、湘、皖、川、陕6省部分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对新农村多元化体育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建构新农村多元化体育服务模式,研究为农村提供多元化体育服务,首先要对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限于在理论上对农民体育或全民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作用、功能等进行研究。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情况,主要是以经济相对较发达的浙苏两省农村以及其他几省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农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实例,同时辅之以少量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案例,对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 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早在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民业余文化体育活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其后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历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同样的提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2006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8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又提出:“广泛开展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村文化建设。”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体育本属于文化的范畴,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得到广泛认同。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当然就包含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全会还进一步指出:“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由上述一系列中央文件关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的精神可见,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将包括体育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这样一个高度,凸显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2 农民体育健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除了新在“生活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外,还包括了新在农村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新在农民充分享有基本体育服务,充分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农民体育健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2.1 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也包括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欠账过多,与城市社区差距很大。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和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并加快了农村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在本课题所调查的6省513个行政村中,已有35.5%的行政村按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要求建设了体育健身场地。在走访调查的行政村中,凡是属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每个村都自建或由政府资助建成较好的体育健身场地,典型的有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常兴村的文化体育广场,城中村的健身广场,导墅镇里庄村的篮球广场,昆山市陆家镇陆家村、千灯镇大潭村,浙江省鉴湖镇骆家葑村的健身路径和两片篮球场,新浦镇袁川村的健身场地等建设的体育健身场地,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都相当好,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城市社区的健身场所,在全国农村中都比较少见。江苏省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中,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到2007年底,全省100%行政村已经全面实施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所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促进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2 农民体育健身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在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村民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农民也向往着能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生活的品位,提高生活质量。无论是政府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入的,还是行政村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主建设的,已经拥有较好体育健身设施的行政村,以体育场所设施为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农民的健康素质得到提高,精神愉快,邻里和睦,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是农民。人的因素第一,只有具有健康素质的新型农民,才有可能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由此可见,农民体育健身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
3 农民体育健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分析具体作用之前,需要先讨论一个问题,即农民到底是否需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这个问题不廓清,农民体育健身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根据笔者主持完成的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浙苏皖赣鲁农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相关法规研究》的调查结果,农民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排在第三位的原因是“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这说明这部分农民除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外,更是存在着参加体育锻炼的误区。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是否需要体育锻炼这样类似的问题,认为,农民参加的体力劳动,实际上就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体育活动对农民来说是多余的。同时还认为,要等到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的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了充裕的收入,不再从事体力劳动,有了闲暇时间,才有可能提高体育意识和产生体育需求[1]。这种不需要论强调的是农村体育的后发展观。
农民是否需要体育健身活动,不能仅从是否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样一个工作性质来判断。如此之说,城市职工只有白领、文员、机关等坐办公室从事脑力劳动者才需要体育锻炼,而从事体力劳动的职工都不需要体育活动了,那我国13亿人口需要体育锻炼的人数似乎就很少了。而且,农民不需要体育的理论,忽视了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身体练习,还有社会交往、愉悦心情、精神生活等功能。在本次课题走访调查中发现,在开展体育活动较好的行政村,都常使用本村的特色体育项目,开展体育外交。如浙江省常绿镇大章村、洪溪镇洪溪村的篮球外交,临安朱村等的乒乓外交,受降镇籽数村的龙灯队舞到了国外等等。另外,农民是否需要体育,主要还是要看主体农民的体育意识,以及是否有这个愿望,有这样的要求。在被调查的行政村中了解到,浙江省常绿镇大章村篮球协会2008年元宵节组织的农民篮球邀请赛,富阳农民NBA篮球赛,洪溪镇洪溪村2008年种文化活动农民篮球擂台赛,比赛场上,参赛队激战犹酣;场外,观看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把球场围得水泄不通,有的农民是从十几里地以外,骑自行车,开摩托车,甚至还有小汽车,赶来观摩比赛。这么多围观的村民在观战中一饱眼福,是精神的享受,愉悦了身心。这样的场景足以回答农民是否需要开展体育的问题。
再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以上这些例子中,这些村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如何判断农村经济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农民收入达到什么程度,农民才需要体育呢?这应该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的陕西延安县梁岔村将传统的庙会改为运动会,已连续15年,每年举办村农民运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农民照样需要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农村也照样能举行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民运动会。这些都说明,无论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如何,农民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化体育活动。有学者指出:“这种认为只有等经济上去了,人们生活富裕了之后才搞文化建设,抓体育活动,这是一种机械发展论,是物质文明与精神分割的唯一经济发展观,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观点。”[3]因此,农村体育应与农村整体建设同步进行,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以上分析,明确了农民体育健身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需要体育,新农村建设需要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农村体育应与农村整体建设同步进行,共同发展。那么,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对新农村建设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3.1 有利于保障农民享受基本体育服务
多年来,相对城市社区而言,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较大,农民难以享受到与城镇社区居民同样的基本体育服务待遇,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农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同年,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农村组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是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实事。通过强化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缩小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的差距,体现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为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体育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保障。3.2 有利于美化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包括了“村容整洁”。在农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首先要考虑为农民提供公共体育健身场地。政府配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但为农民提供了体育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够起到美化农村环境,优化村容村貌的作用。
3.3 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将“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提出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户”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修养。”“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国家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十分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加强农村体育工作,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主动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抵制迷信,遏制黄、赌、毒,使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乡风文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课题组实践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到,凡是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乡村,村干部都给我们介绍说,村里的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赌博等陋习大大减少,有的村甚至没有这些现象了。
比如,浙江宁波北仑区朱国村书记介绍说:村里开展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有三个明显的作用,一是人心齐了,二是风气好了,三是面貌新了。浙江富阳常绿镇文体工作站工作人员也谈到,常绿的篮球已远远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已经成为村文化和风俗传承的纽带。现在村里要是有什么纠纷,球打得好的,球龄长的,说话都更有分量。该镇大章村篮协成员,老篮球队员,现年64岁的章成朴热爱篮球,他“娶媳嫁女”办球赛的美事,已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2006年、2007年,章成朴儿子娶媳妇和嫁女儿时,一改当地农村大办酒席、送彩礼的老习惯,两次邀请几支篮球队,分别在两次婚礼上举行篮球赛,作为婚庆戏上演、比赛,为亲家和乡亲送上欢乐大餐。章成朴说:“我多组织篮球赛,既为大伙儿带来欢乐,又是为儿女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不也是家家和谐,全村合谐吗。”
在调查中还发现,尽管有的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发达、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有的甚至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也照样能将村里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起来。如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歧山村,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 800元。该村有专门设立的文体领导机构。村集体拥有室内文体活动场所:综合文体活动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村集体有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篮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台1付,安装了健身器材健身区1个。近2年村委会组织参加了龙泉驿区农民运动会、响簧大赛等本村以外的体育活动。本村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有腰鼓、水龙、火龙等。近2年来村委会组织参加水龙、火龙等本村以外的文化娱乐活动。又如四川乐山市苏稽镇程扁村2006年无集体收入,村民人均收入约4 500元,该村有文体领导机构,有具体负责的村干部。有文化或体育协会饥似渴等基层农民文体组织。也有较为齐全的体育设施,能经常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还有较为典型的陕西延安县梁岔村,没有中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省份农村那样富裕的景象。然而,就是在西部地区这样一个不甚富裕的村庄,依靠自身力量,自主组织村农民运动会,已连续坚持了15年,实属不易。而比赛项目,则是以耙地、播种、搓草绳、剥玉米、纳鞋底这些富有乡土气息,与农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运动会有开幕式、有颁奖仪式,很是象模象样,贴近生活、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喜爱和欢迎。这些都说明农村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如何,农民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化体育活动,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农民更需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在农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繁荣农村文化,而且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4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锌在人体多种酶的构成中有所参与,缺少锌则会让胃肠道功能减弱。锌对小肠结构和功能的作用非常重要,缺锌就不能够让肠粘膜受损后恢复,而且受损后还会让缺锌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锌还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缺锌会让维生素合成咒诅,导致体内的维生素不足,抵抗能力减弱。儿童腹泻会让机体出现大量的锌元素流失,导致患者的抵抗能力减弱。儿童腹泻,锌元素不足,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研究显示,儿童腹泻需要进行补锌,可以让症状缓解,减少腹泻时间,促进患儿恢复。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整体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最需要的一项重要素质就是健康素质。中国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成果在全国农民体协会议上曾指出:“在亿万农民奔小康的活动中,小康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身体素质问题,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奔小康,身体健康也是小康社会的一个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定义,已被广泛认同和接受。身体是基础、是根本。农民的身心健康是新型农民第一位的素质,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广泛开展农民文化、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体质,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水平,使农民更好地投身生产活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5 有利于增进农民社会交往、融洽感情
“邻里和睦”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树立的社会新风尚之一。融洽社会情感与促进社会交往则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我国体育史和外交史上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是体育这一功能的最佳诠释。体育的社会交往功能不仅仅是在竞技体育中才有,也不仅仅是出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对外交往中。在农村,体育活动同样也能体现社会交往的功能。农民开展文体活动同样能促进村民的社会交往,融洽村民之间的感情,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参与国际交流,促进国际间的友好交往。农民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能走出国门,出现在对外交往的友谊活动中。如浙江省富阳市受降镇籽数村龙灯队的“东吴传龙”,2005年2月受邀赴法国参加尼斯艺术节。2008年浙江临安朱村村民以“龙腾狮跃”及其他两个节目,一起远赴捷克共和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捷克期间,共演出27场次,受到了捷克共和国总理、我国驻捷克大使等高度评价。2008年9月16日,“龙腾狮跃”队又被邀请参加了国际竹藤组织会议,进行了表演,赢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农民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一样舞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担任友谊大使,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
杭州萧山楼塔镇农民篮球队近年来除了与浙江女篮、浙江大学篮球队等外地球队交锋40余次,还先后到台湾、厦门、淳安等地进行了友谊比赛。农民走出本村的篮球交往,大大提升了楼塔镇的知名度。浙江嘉兴市洪溪镇洪溪村篮球队传统的篮球外交也给本村带来不少实惠。在70年代,村里组织摇着水泥船去上海的几家大工厂割草,村民们和工厂打了场篮球比赛,赢球后给他们带来了声誉,工厂为船队割草大开绿灯。浙江富阳和萧山紧邻的两个村通过打球,村民们集资造起了一座“萧富友谊大桥”。
张作梅在她的研究中也谈到“农村体育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内容,由于健身活动的组织形式轻松愉快,人们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感情融洽友好。因此,易于交流、沟通合作。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居民之间增强了感情联络,建立了友谊、增进了团结,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轻松愉快、平等自由、团结友爱的局面,对改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干群关系,都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加深了农民对家乡居住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有益于农村的社会稳定。”[4]该论述及以上实践调查结果,都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利于增进农民社会交往、融洽情感的真实写照。
3.6 有利于传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保护发展民族民间体育。”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平台。……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
农村开展文体活动,农民喜爱并参加得较多的是富有乡土气息的,具有民间传统和本土特色的项目,如武术、秧歌、舞龙、舞狮、龙舟、腰鼓、扇舞等。这些民俗、民间项目在农村广为流传并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深的群众基础。这些民俗、民间传统和特色项目又兼具文化和体育的双重性,许多民俗活动都含有体育因素,不少项目被列为民间体育项目,而深受农民喜爱的武术项目又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民族民间项目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简便易行,花钱较少,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本课题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行政村都有这些传统的、特色项目。如前面提到的浙江临安朱村的“龙腾狮跃”,富阳受降镇籽数村的龙灯队,绍兴新昌县上道地村和浙江义乌市上溪镇水碓村传统武术队。江苏秦潼镇一年一度的会船比赛,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赐壁村的腰鼓队、秧歌舞队,青山村的男子青龙队、女子腰鼓队、扇子舞队等等。还有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太白村的整扁担比赛,四川省龙泉驿区洛节镇火龙节上宝胜村的彩龙队表演和空竹——响簧比赛,湖南省黄兴镇鹿芝岭村的舞龙舞狮、龙舟、秧歌舞、扇舞、腰鼓等等,不胜枚举。
另外,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活泼、健康、极富民族情趣,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深受当地村民的喜欢。如我国民间体育还有拔河、跳绳、踢毽子、放风筝、秋千、打陀螺、爬竿、爬绳等。少数民族中,蒙古族的摔跤、赛骆驼,回族的爬木城、打木球,藏族的蹬棍、吹芦笙、跳月、打花棍,羌族的推杆、高山族的竿球,黎族的跳竹竿、土家族的打飞棒,朝鲜族的跳板等[5]。开展农村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有利于对以上这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保护、传承。
3.7 有利于引导农民的健康消费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限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目前而言,农村体育不可能超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形成消费热点,难以达到较高的消费水平。但同时农村体育消费又蕴藏着一定的潜能。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要,最大潜力在农村。”2009年3月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既可以拓展消费领域,也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部分富裕起来地区的农民,像城里人那样,“花钱买健康”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会不断增加。尽管农民个体消费额较低,但由于农村人口总量和人口基数很大,如果能引导9亿农民在嫁娶婚事、生日寿庆、节日消遣、民俗节庆活动等方面的健康体育消费,农村整体上的消费额还是相当可观的。如前面提到的浙江省常绿镇大章村办婚事、建房等喜庆事,就专门请来了篮球队来庆祝。像这样移风易俗、体育消费走进农家节庆活动的例子,在广大农村随着农民观念的改变,健身意识的提高,将会出现得越来越多。还有浙江省临安朱村,开展文体活动,排练“龙腾狮跃”传统节目时,服装道具都是队员自掏腰包购买。只要将农村文体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各地农村节庆活动开展文体活动的消费额每年都将会逐步提高。
政府正在全国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体育健身器材的购买,都可以对拉动内需,促进农村体育消费贡献份额。浙江省楼塔镇管村村民家中购买添置了家庭健身器材乒乓球桌、跑步机。临安朱村有8户村民家庭自购乒乓球台,方便自家和邻居村民健身锻炼。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花钱买健康,像城里人那样,家庭购买添置健身器材设备的村民也会越来越多。
3.8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要前提。而开展农民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也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农闲和节庆时,给传统的民俗民间节庆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利用节庆民俗活动与经贸招商、旅游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民间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特色文化模式,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如2008年4月6日江苏姜堰溱潼镇举行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吸引了500条会船和2万名会船选手,其场面甚为壮观,沿湖近10万中外游客,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游人与当地民众十万余人,云集溱湖,一睹被中国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之一的“天下第一船”的2008年会船节,不仅使得姜堰市聚集了大量人气,更让其赚足了“财气”。据悉,会船节期间,共有33个项目正式签约,其中民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为53.79亿元;外资项目7个,协议外资3 500万美元,投资总量为7 000万美元。地方领导在会船节开幕式上致词时说:溱潼会船既是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也是民间体育赛事。……今年是溱潼会船与奥运同行[6]。
4 结语
实践调查结果表明,无论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如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民体育健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既能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更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吴香芝,王明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45 -47.
[2]中央电视台百姓档案:咱们的运动会[EB/OL].http://www.cctv.com,2008 -02 -11.
[3]杨小明,田雨普.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的喜与忧[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6-8.
[4]张作梅.浅析农村体育的开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32 -33.
[5]章钜林,束纫秋.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596-630.
[6]黄立群,施国青,路 叶.千年会船欢畅奥运主题两万水上骄子荡翻溱湖[N].扬子晚报,2008-04-07:A11版.
Role and Function of Peasants’Sports and Fitnes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WANG Xiaojuan,YU Ju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Zhejiang,Chin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part peasants of six provinces.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facts of countryside to carry out sports and fitness in the investigation,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peasants’sports and fitnes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are studied empirically.It is pointed out that peasants’sports and fitn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They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The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function of peasants’sports and fitnes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To carry out peasants’sports and fitnes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can promote both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harmony and advancement in countryside,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It has practical and profound mean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that i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living on easy street.
peasants’sports;the new countryside;role;function
G80-05
A
1004-0560(2012)04-0025-05
2012-04-09;
2012-05-2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BTY026)。
王小娟(1978-),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