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视角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2-12-06井红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运动阳光

井红艳

(黑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多元视角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井红艳

(黑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元视角下分析发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即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推动校园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二者互为补充和促进。探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中存在着体育意识淡薄;与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体制相驳;政府资金投入短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失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紧张等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开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高校;长效机制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2007年4月26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该政策的颁布,开启了全新的学校体育与教育发展的新思路。2011年4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在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指出:动员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扩大参与范围、规模,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建立长效化活动机制,继续大力推动“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积极创新推进方式、途径和措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器材支持项目。

阳光体育运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蓬勃开展了近5年的时间,旨在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健身文化氛围,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摇篮,更是践行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性、科学性、长效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政策法规、论文及著作。

1.2.2 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黑龙江省体育关工作者及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学院和东北石油大学共计8所不同类型大学的体育教学管理者,了解各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介绍了相关的不利因素,倾听了专家的宝贵意见,从而获得了详实有效的调查材料,为分析问题和寻求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1.2.3 逻辑分析法

本文结合相关信息资料,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分析法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

2.1.1 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促使青少年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增进体质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用蔡元培先生的话说就是,“完全人格,首位体育”[1]。与此同时阳关体育运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耐挫折力,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和赛事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的精髓就是竞争,通过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体育的竞争不仅是身体的对抗,更是心理素质和内在道德素养的提升过程。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

2.1.2 阳光体育运动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

阳光体育运动的健身观念、健身行为、健身制度的确立、规范与完善,是对相关体育设施、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的购置、健全与制定。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阳关体育运动在高校的长效推进,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规范健身行为,雕塑意志品格,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促进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行为习惯,并主动参与阳关体育运动,加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完善组织机构制度,提升管理能力,形成科学有序的校园体育健身文化,进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

2.1.3 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体育社会学学者卢元镇认为,体育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业的同一类经济部门的总和。这里指的“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经济部门”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包括企业,而且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2]。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产业之间是互为补充和促进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它的蓬勃开展,势必会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例如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推进,高校内的体育服装、器材、场地设施、健身社团、俱乐部、健身教练等相关产业也会逐渐壮大,由此既可以完善体育健身环境,又可以弥补校内体育资金不足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健身刚性需求,形成可持续性循环互动模式。

2.2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推进的制约因素分析

2.2.1 体育意识淡薄

体育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体育各种内外关系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运动的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得出一定结论,并据此指导自己行为的理性认识过程”。[3]通过走访以及长期观察对黑龙江省8所高校的体育管理人员调查,发现在高校中学生能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总是固定群体,所占人数比例较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上课多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而课外绝大多数学生均未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或俱乐部活动时也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究其原因:由于大学生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体育锻炼一直没有得到家庭和学校的重视,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观念、意识都比较淡泊,最终导致体育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重要原因,学生体育意识淡漠,极大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2.2.2 与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体制相驳

早在春秋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观念,从事体力劳动者被认为是社会最底层,受制于人的地位,他的思想对我国主流文化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这种传统的思想仍然深植国人心中。此外,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梦想一直是中国大学生在学海中拼搏的动力。繁重的学习负担使大学生无暇进行身体锻炼,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将教育资源全部分配到了与考试相关的活动中,一切为了考试,一切围绕考试,致使体育课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学校体育虽有《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保驾护航,但面对应试教育的影响落实体育政策法规、实现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几乎成了一句空话。学习课业过重成为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2.2.3 政府资金投入短缺

十二五规划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同样,在高校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更是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在高校推广阳光体育运动需要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维护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的去创新、探索和实践新的体育课内外活动形式、内容和手段,而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经费还尚处在短缺和总体投入不足的窘境中。数据表明:从200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分别是3.41%、3.28%、2.79%、2.82%,而且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经济欠发达国家也达到了4.1%[4],作为国之根本的教育经费投入尚且不足,那么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资金短缺也就不足为奇了。

2.2.4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失真

国家体育总局在十二五青少年体育规划中强调继续大力推动“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而在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是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环节,虽然,国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上报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甚至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条件之一,但是经过走访调研部分黑龙江省高校,为了确保本校的就业率,均未按此规定执行。通常各高校要“保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能连续下降,达标率要达到多少,否则就要调整招生计划,不能评优等,各级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学生的测试数据“完美”也就成为“自然现象”了。目前高校体育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水分太大,一些数据都被“专业人士”处理过。[5]《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失真,使阳光体育运动不再阳光,背离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初衷。

2.2.5 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紧张

根据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告显示,影响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严重的运动不足,而足够的场地设施是确保学生自觉进行体育运动的客观条件。然而黑龙江省被调查研究的这八所高校有五所面临场地设施亟待改善的窘境。健身是一种习惯,由于学校自身的特点,会使大批学生在一特定时间集中出现,试想面对紧张的场地设施情况,学生连正常上体育课都只能基本解决甚至不能保证,那么大雨后、傍晚、寒冷的冬季那些渴望运动,但又苦于场地设施紧张而无法投身其中的学生也就只能失望而归了,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也会因此而削弱,高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致使大学生运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2.3多元视角下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长效机制推进的对策

2.3.1 强化体育意识,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教育是推行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浓郁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则是培养大学生锻炼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保障。这种体育意识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逐渐形成。

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和网络信息技术, 扩大体育空间,如组织学生收看NBA、 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等著名体育赛事,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体育欣赏能力,培养体育兴趣 ,组织各种体育知识讲座和校内外群体比赛 ,定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节日, 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普及体育健身知识、注重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 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打破传统教育文化和应试教育对人们思想和意识行为的束缚,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的行列中。

2.3.2 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组织保障和监督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如果没有长期的、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负责人和实施者从组织上、体制上、人员上和财力上提供保障,是无法完成和持久的。[6]因此,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体育工作的不定期检查和监督,具体形式包括走访、调研、成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座谈报告会,由各院校主管教学领导等参与负责。对各校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集体活动次数、学生参与人数的比例、学生满意度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等数据实行结果公开、公示,保证其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在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合格单位或个人给予惩罚,通过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组织保障和监督机制,广泛吸引家庭和社会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集全员之力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的开展。

2.3.3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

资金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申请投入,也可以通过邀请赞助的形式融资,开展有偿体育俱乐部或社团活动或将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校内外有偿开放等方法自筹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经费或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自发建立阳光体育活动基金,用以开展课内外阳光体育活动的经费及场地设施的维护修理和增添设施等费用。同时,加快改善体育设施和场地条件,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需求。科学开发和利用校内体育资源,横向联合校外社区、公司、政府机关充分利用校外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和运动环境。

2.2.4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长效互动合作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取决于学校的努力,还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的力量。高校是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织和引导者,应明确学校领导的职责,率先垂范,教师全员参与,其中体育教师负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设计、活动指导、计划安排及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并且辅导员及其他任课教师应积极组织、支持、协助完成;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其体育兴趣,开拓其体育文化意识,动员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开发社会的体育资源优势,如与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体育活动和比赛,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合作模式,共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落实,确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推动校园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二者互为补充和促进。然而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中存在学生和家长体育意识淡漠,学生缺乏运动兴趣和参与的动力;与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体制相驳,致使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政府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和场地器材的使用维修和开发;《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失真,违背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初衷;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紧张导致学生运动不足等不利因素。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科学的长效机制,构建阳光体育发展长效机制,应立足于满足学生需要、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认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成为社会、学生和家庭的满意工程。这对于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2建议

1)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明确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建议结合 “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建议营造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 打破传统教育文化和应试教育对人们思想和意识行为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健身价值观念。

3)建议由校主管领导负责设立阳光体育运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保障和监督机制;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文化宣传与经费投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

4)建议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合作模式,共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落实,来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梁金辉,钟理明,赵治治.多维视角下的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开展对策[J].2011,23(5):431-433.

[2][4] 卢元镇.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上)[J].体育科研,2000,2(4):12.

[3] 张河.体育意识行为与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7(4):51-53.

[5] 高冬炎.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十几年从未达标[N].中国青年报,2007-01-15.

[6] 郝小刚,高雪梅.“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的“冲突与共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34-436.

TheStudyontheLong-TermMechanismtoPromoteSunnySpor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Multi-Perspectives

Jing Hongyan

(Department of P.E.,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27,Heilongjiang,China)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interview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thesis makes a conclusion in multi-perspectives. Sunny spor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the footstone to build harmonious campus sports culture. Sunny spor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on campus and the two promot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the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developing sunny spor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to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ure system which lacks sports awareness, the shortage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the distortion of the test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hortage of sports facilities. The thesis also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sunny sport in a long-term,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way.

Sunny sport ; university ; students;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n;countermeasures

G812.45

A

1672-1365(2012)04-0025-04

2012-03-30;

2012-05-17

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井红艳(1978-)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运动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体育运动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走,出发!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