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68例疗效观察
2012-12-05李立新庄玲伶李健
李立新, 庄玲伶, 李健
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1]。多由饮食不节或饮食不当,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痰浊内生,日久瘀滞,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损害,导致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为积滞,即西医所称的营养不良。痰消则脾健,瘀化则胃和,李立新教授提出“从痰瘀论治小儿食积”,拟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04/10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儿科门诊收治食积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3.5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5个月至6岁,平均3.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积滞”的诊断依据[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积滞的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6岁;(3)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肝、肾等系统严重并发症者;(2)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保和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301),每次4~8丸,每日3次,7d为1个疗程。
1.5.2 观察组 自拟涤痰化瘀汤治疗。方药组成:清半夏、瓜蒌、山楂、丹参、石菖蒲、郁金、莱菔子、佛手各1袋(即为1剂)。口服涤痰化瘀汤免煎颗粒(三九深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A070872),1岁以下1剂2d,1~3岁1剂1.5d,~6岁1剂1d。如面赤、咳嗽者,加桑白皮、地骨皮;口中异味较重,加黄连、炒鸡内金、麦芽;腹痛明显,加白芍、甘草、九香虫;腹胀明显,加元胡、木香;便干明显,加火麻仁、郁李仁。7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正常;(2)好转:症状有所改善,大便基本正常;(3)无效:症状无变化[2]。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n=34]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副反应。
3 讨论
食积又称“积”“积滞”,病名始见于明·鲁伯嗣《婴童百问》,其详细描述了临床表现“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提出脾胃不足为积滞形成的内因,乳食或调护不当为其外因。宋·杨士瀛《仁斋小儿方论》提出“积热”即所谓的“胃火”。元·朱丹溪提出积滞不应该用下法,而用消积药除根的观点,其用保和丸治疗一切食积,方中重用山楂。明·周慎斋《慎斋遗书》“食积停痰,气实之人二陈汤……”
小儿食积多见于3岁以前的婴幼儿,近年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优越,家长对于孩子过于溺爱,肆意纵其所好,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品,致使小儿脾胃不堪重负而发生食积。其发病年龄段有所增加,可见于儿童各个年龄。痰为百病之长,痰热内生,脾胃积滞,瘀久化热,可引发小儿咳嗽、肺炎、腹痛、发热、呕吐,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医疗人员的重视。
小儿食积的治疗多采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此法容易损伤脾胃之气,而致邪去正虚。吾师李立新教授提出“从痰瘀论治小儿食积”,调理脾胃重在涤痰健脾。食积患儿多为胃强脾弱的体质,前食未消,后食随进,食郁化热,热结生痰,痰瘀困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积滞中焦,阻滞气机,日久形体羸瘦,转为疳证。单纯补脾则痰浊瘀滞成积,痰不消积不除,遂拟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以达到涤痰化瘀,健脾和胃的作用。涤痰化瘀汤基本方药为清半夏、瓜蒌、山楂、丹参、石菖蒲、郁金、莱菔子、佛手。清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药性论》谓其能“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医学起源》谓其“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瓜蒌,味甘、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现代药理研究,瓜篓乙醇提取物对幽门结扎、5-羟色胺、盐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3]。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行气散瘀,能消一切饮食积滞,尤擅消肉食油腻之积[4]。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楂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胰液的分泌量,提高胰蛋白酶的浓度和分泌量[5]。清半夏、瓜蒌涤痰散结;山楂、丹参化瘀消食;儿童食积容易导致肝胃气滞,阳气郁结于内,石菖蒲,郁金,开郁化痰,疏肝理气;莱菔子、佛手运脾除胀,化痰消积。本方安全有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3.
[3]屠婕红,余菁,陈伟光.瓜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药师,2004,7(7):562-563.
[4]孙桂芳,罗建勋.三仙消食冲剂治疗小儿食积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5):354.
[5]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14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