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视角下的英语口语语法

2012-12-04

当代外语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本族语英语口语语法

颜 奕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084)

1.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基于英语本族语者真实会话的语料库的不断发展壮大,英语口语语法引起了众多语言学的兴趣(见Brazil 1995;Carter & McCarthy 1997;Biberetal.1999)。很多学者认为,口语语法,作为区别于笔语语法,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成果和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之间仍然模跨着一巨大的鸿沟(Cullen & Kuo 2007)。英语随着其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发展,已不再是本族语者的专利(Hallidayetal.1964)。那么,学习者是否有必要遵从以英语本族语者口语对话为基础的规范和标准呢?即英语口语语法是否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内容之一呢?这一问题在近年频惹争议。

2.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以上这一问题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四类。第一,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的支持者认为,学习者没有必要学习口语语法。其中一些学者认为,英语学习者的目标定位为“可被理解”即可,没有必要完全模仿本族语者。Rajagopalan(2004)提出,既然本族语者已不再是最大的英语使用群体,在教学中教授他们的口语形式会误导学习者。Leech(2000)强调,口语其实和笔语使用的是同一个语法体系,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例如,口语语篇更趋简单化,缺乏连贯性,语法结构在即时的互动交流中处于弱势。因此,Leech也认为没有必要专门教授口语语法,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笔语语法足矣,不然,可能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第二,一些学者认为,具有口语语法的被动知识对学习者是有用的,至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族语者的对话。例如,Timmis(2005)就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增强学习者口语语法意识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注意并了解本族语者的口语特征。第三,有学者提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应该超越仅仅“可被理解”和被动的知识,有必要能够使用一些英语本族语者的口语形式。Kuo(2006)提出,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应该以本族语者的英语为标准和出发点,在教学中可由教师和学生本人决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结合教学目标和情境进行相应调整。Kuo(2007)还指出,英语本族语者的口语形式会帮助学习者在许多场合更好地交流,无论这些场合是否有本族语者。Mumford(2009)认为,能够使用英语口语语法,会给有计划去英语国家工作学习旅行的学习者带来优势。第四,有一些学者持中立态度。Prodromou(1997)一方面赞许语言教学中使用真实语料,另一方面又担心真实语料中的省略、特定情景及文化因素会造成学习者的误解。

为了了解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习者的心声,一些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Timmis(2002)使用问卷调查了来自45个国家的180位英语教师,既有英语本族语者也有非本族语者。结果发现,约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学习者有必要了解真实生活中英语本族语者对话的特点,“真实性”是教师支持口语语法的主要原因。但也有教师提出,在教学当中应考虑到学习者的程度,学习者在接触口语语法特征之前应首先掌握“基本的、标准的”英语。调查中约10%的教师反对学习者接触口语语法,理由有二:其一,非本族语者之间的英语交流没有必要使用本族语者的会话规范,除非他们居住在英语本族国家;其二,口语语法特征过于复杂,不易被熟练掌握。

就同样的问题,Timmis(2002)调查了来自14个国家在英国生活学习的400位英语学习者。研究发现,大约63%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识别英语本族语者的会话特征,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希望在说话时能使用像英语本族语者一样的英语。此外,25%的调查对象完全不了解口语语法为何物。持肯定态度的学习者提到,想学习口语语法是为了和本族语者更好地交流;而一些持反对态度的学习者则表示,作为非本族语者只应该学习“标准正确”的英语。

Guo(2009)通过网络论坛的形式调查并比较了75位分别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英语教师对口语语法的态度和观点。研究发现,95%的中国英语教师对学习者在教学中接触口语语法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能像本族语者一样说英语是一种独特的优势。另5%的中国英语教师没有完全抵制口语语法,表示学习者先应集中掌握笔语语法,以便于进一步学习口语特征。更有97%的中国教师认为,学习口语语法会增加学习者的自信,使英语口语表达更趋自然。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新加坡,调查发现92%的英语教师肯定口语语法的有用性,但多半认为其有用性仅体现在用来比较新加坡英语和本族语者英语的差异上。8%持否定态度的新加坡英语教师中,有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提到了英语所有权的问题,表示没有必要将英语口语语法强加给所有学习者。两国教师都有部分担心学习非正式的口语特征会让学习者在正式的英语口语考试和写作中失利。

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者就英语口语语法已经展开了研究和教学实践。但还有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尤其,对英语国家之外的学习者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针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赵庆红等(2009)提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除从学校、教师等入手外,还必须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客观需求。基于这些研究观点,本研究旨在探讨:

(1) 大学生对基于英语本族语者会话的英语口语语法有何了解?

(2) 他们如何看待英语口语语法的学习必要性和有用性?

(3) 他们是否希望在课堂里学习英语口语语法?如果是,希望有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活动?

3.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共360名北京某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参加了调查,一、二年级学生各占50%。女生比例为87%,男生比例为13%;理科两个专业占18%,文科七个专业占82%。

3.2 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设计参照了Timmis(2002)和Guo(2009)的研究,既有选择题,也有开放式问题。问卷涉及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对英语口语语法的了解情况、态度观点、以及学习需求等四方面。实际调查时,我们特意声明调查与学生英语成绩无关,并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问卷按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完成时限是15-20分钟,共回收有效问卷342份。

4.结果与讨论

4.1 概况

笔者就一些相同的生活情景分别设计了笔语的表达形式和本族语者真实对话的表达形式。统计结果发现92.1%的学生能够正确辨识英语口语和笔语。这说明学习者对本族语者的口语表达形式有比较好的感性认识,我们认为这主要可能是受益于互联网时代大量可共享的音视频信息。

当被直接问及是否了解英语口语语法时,16.7%的受访者选择“非常了解”,过半(68.4%)选择“有点了解”,还有14.9%表示“一无所知”,且从未听说过口语语法这样的概念。

选择非常了解和有点了解的学习者认为口语语法有那些主要特征呢?图1是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提及最多的是省略(ellipsis)(有60人次,17.5%);其次为固定口语表达(fixed expressions)(有32人次,9.4%),如wanna,gonna,ain’t等;有17人次(5.0%)提到了俚语;有8人次(2.3%)提到了如well,like,so等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有7人次(2.0%)认为口语语法有违反传统语法的特征,但未举出实例;还有4人次(1.2%)提到了如sort of,or something等模糊语言(vague language)。其它主要的口语特征,如疑问附加语(tags)、名词话头和话尾(heads & tails)、指示语(deixis)、渠道返回(back-channeling)以及三个话轮组成的A-B-A模式(three part exchanges)等完全未被提及。由此可见,整体而言,调查对象对具体的英语口语语法特征知之甚少。尽管16.7%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口语语法,但这只是他们的主体观点。

图1 调查对象提及的主要英语口语语法特征

4.2 必要性和有用性

当问到是否有必要学习英语口语语法时,67.5%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必要并希望能够运用。有一个被调查学生提道:“既然学习一种语言,就要完整的学习它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口语更是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精益求精。”还有学生认为:“学习语言总得有个标准吧,还是应该尊重母语者的习惯和标准,才有理有据。”另有学生表示:“随着中国和英美的交流不断增多,学习地道的口语语法会增进沟通,了解文化,减少误会。”

31.9%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了解口语语法,但不必要会运用,具备一些被动知识,在交流时能听懂对方的意思就行。有学生表示:“我对地道的口语表达很感兴趣,但精力有限,不想刻意追求,给自己增添额外的学习负担,了解一下即可;再说,学不好就用,反而会弄巧成拙。”还有学生认为:“在国内与老外说话的机会毕竟属少,书面语语法基本就够用了。而且能听懂能交流就可以了,不用非常地道。”

仅有0.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口语语法。有学生提道:“学习英语不止是为了和英语母语者说话。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口语表达方式。”另有学生表示:“英语也可以象汉语各地的方言一样在不同的区域本土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和个性,没必要非得和native speaker说得一模一样啊。”

当问到学习口语语法是否对英语口语有所帮助时,72.6%的学习者持肯定答案,认为:首先在听时,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话;其次在说时,让口语表达更加达意、自然、地道;再者,还可以增加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和亲和力,同时增加交流的乐趣。有学生提道:“每次看英文电影时,总有一些对话听不太懂,了解口语语法至少能帮我听明白更多的内容。”还有学生表示:“和外国友人的交流,经常是流于表面,似乎很难深入。我想多学一些他们的口语表达方式,让他们觉得我很亲切,能让我交更多的close朋友吧。”

25.5%的调查对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为“不确定”,提出没有接触过口语语法,无从断定其有用性。还有学习者表示,口语水平不能单依靠语法知识,还要看流利、发音、词汇等。

仅1.9%的学生认为口语语法没有用。其中有人提到,在考试中,尤其在写作中,不允许学生使用这样的口语语法;此外,有些学习者表示,自己已经形成稳定的中介语,新的知识也很难再改变目前已形成习惯的口语表达。

4.3 课堂教学

当问及英语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里教授口语语法知识时,60.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有学生提道:“我没有英语语伴,自己的信息来源有限,课本上又没有什么口语的内容。还是老师教吧。”也有学生表示:“我在和外国人的交流中不一定能注意到他们说话的一些特征,在课堂里才可能比较系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有人认为,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活跃课堂气氛;但也有人提到,课堂教学只适合水平较高的英语学习者。

30.4%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为不确定,认为应该视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类型和需求而定;另有人认为,在应试压力的禁锢下,在课堂上,尤其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课堂,讲授口语语法不太现实。

9.1%的学习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课堂学习口语语法,因时间有限,且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可以由学习者自己通过网络或实际生活交流去发现并实践。另有学习者担心教授口语语法反而会让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将其与应试的“标准”语法混淆。

当问及何种课堂教学任务或活动会比较有效地帮助学习口语语法(参见图2)时,140人次(占40.9%)认为应该使用真实视频和音频教学材料;87人次(25.4%)提到在课堂进行情景对话或角色扮演;49人次(14.3%)表示教师应该进行显性教学,列举主要的口语语法特征,并举例分析;25人次(7.3%)认为应该由英语本族语者授课或参与课堂教学;12人次(3.6%)提到可以分组讨论口语区别于笔语的特征;3人次(0.9%)提到组织课外英语角,寻找本族语者语伴来实践练习;3人次(0.9%)表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口语语法所隐含的文化差异;2人次(0.6%)提到应该实行小班授课;2人次(0.6%)提到可以让学生背诵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口语语料。

图2 调查对象提出的口语语法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

5.结论与思考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大学英语学习者(92.1%)能够准确识别英语口语和笔语的差异,但是对具体的口语语法特征了解有限,只有小部分学习者提及省略、固定口语表达、俚语、话语标记语和模糊语言等口语特征。同时,绝大多数学习者(99.4%)认为有必要具有英语口语语法的被动知识,过半(67.5%)表示还有必要在口语交流中使用这样的口语特征。但极少数学习者的相反观点也不容忽略,他们认为在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下,没有必要拘泥于英语本族语者的口语标准。

另外,大部分学习者(72.6%)认为口语语法的有用性体现在能让学习者在交流中听得明白、说得自然、表现得自信。过半学习者(60.5%)认为有必要将英语口语语法列为口语课程的一部分,在课堂里由教师讲授;其余的学习者出于课时、应试等因素的考虑对此持保留或否定态度。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交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对口头和书面的交流给予了同等的重视。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建议从三方面改进大学口语教学:首先,既然多数学习者渴望真实、地道、有时代感的学习内容和教材,期望提高英语交流的实际能力,那么,口语课堂不应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保证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比例适当,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其次,根据口语的不同功能和语域开设多种口语选修课,培养多元人才,如生活交际口语、留学英美实用口语、公共演讲等;再者,应该发展口语教学隐性课程,以作为对显性课程的补充,如专题讲座、英语角、介绍语伴和多种形式的口语竞赛等,将有限的课堂向外延伸,全方位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

Biber, D.E.etal.1999.TheLongmanGrammarofSpokenandWrittenEnglish[M].Harlow: Longman.

Brazil, D.A.1995.GrammarofSpeech[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ter, R.& M.McCarthy.1997.ExploringSpokenEnglis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ullen, R.& I.V.Kuo.2007.Spoken grammar and ELT course materials: A missing link? [J].TESOLQuarterly41(2): 361-86.

Guo, C.2009.Perspectives on Spoken Grammar [J].ELTJournal63(4): 303-12.

Halliday, M.A.K., A.MacIntosh & P.Strevens.1964.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M].London: Longman.

Kuo, I.V.2006.Addressing the issu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J].ELTJournal60(3): 213-21.

Kuo, I.V.2007.A response to Cem Alptekin [J].ELTJournal61(3): 269-71.

Leech, G.2000.Grammar of spoken English: New outcomes of corpus-oriented research [J].LanguageLearning50(4): 675-724.

Mumford, S.2009.An analysis of spoken grammar: The case for production [J].ELTJournal63(2): 137-144.

Prodromou, L.1997.Global English and the Octopus [J].IATEFLNewsletter137: 18-21.

Rajagopalan, K.2004.The concept of world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ELT [J].ELTJournal58(2): 111-17.

Timmis, I.2005.Towards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spoken grammar [J].ELTJournal59(2): 117-25.

Timmis, I.2002.Native-speaker norms and international English: A classroom view [J].ELTJournal56(3): 240-4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庆红、雷蕾、张梅.2009.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4):14-22.

猜你喜欢

本族语英语口语语法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