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泛发性血疱为表现的皮肤血管炎1例
2012-12-04运蓓蕾刘岩孟爽
运蓓蕾,刘岩,孟爽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沈阳110003)
皮肤血管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以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多见,本例临床表现为泛发大量血疱,临床少见,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躯干、四肢起血疱,伴轻度瘙痒及疼痛半个月,于2008年7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腹部起多数瘀点、瘀斑,其上迅速出现血疱,皮疹初起时略瘙痒,渐感觉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静点青霉素、清开灵、阿昔洛韦等药物,不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 88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 165/105 mmHg,其余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泛发大量米粒至蚕豆大紫色瘀点、瘀斑,其上有血疱,皮疹以血疱为主,于躯干处密集成片,部分血疱结痂,无溃疡及坏死痂,无关节肿胀变形,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14.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12.2×109/L,血小板 337×109/L;血糖 6.95 mmol/L;心电图示左室肥大伴复极异常;双肾上腺B超、胸片、尿常规、便常规、血离子、肝功能、肾功能、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全项未见异常。皮肤组织病理:鳞状上皮组织,表面角化过度,棘层水肿,真皮乳头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真皮内大量白细胞及白细胞碎屑,见图2。诊断:皮肤血管炎。治疗:入院后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口服控制血压,予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40 mg/次,1次/d静脉滴注,血疱逐渐干涸结痂,用药25 d,甲基泼尼松龙减量至24 mg/次,1次/d静脉滴注,痂皮脱落,病情好转出院。出院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2 讨论
血管炎是指有血管及周围的炎症及坏死表现的临床病理过程[1]。皮肤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紫癜、局部坏死、溃疡、浸润性结节、斑块或肿块等。根据组织病理学侵犯血管的大小分为小血管、中血管及大血管性血管炎三大类,每类中又按浸润细胞的主要类别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肉芽肿性三种。此外,也有人根据病理学角度将血管炎大致分为坏死性和非坏死性两大类。坏死性血管炎具有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核破碎、偶有红细胞溢出等特点,其中包括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病及颞动脉炎等。非坏死性血管炎以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及游走性静脉炎为代表。血管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病因包括:感染、药物、化学物质、食物、伴有系统性疾病、自身血管组织抗原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其中并发血管炎的常见系统性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异常蛋白血症等。其他偶尔伴有血管炎的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等。本例患者皮疹以泛发大量血疱为主要表现,临床少见,且合并高血压,考虑发病机制可能与高血压通过增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引起血管炎性反应有关[2]。应用甲基泼尼松龙40 mg/d静脉滴注取得良好效果。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65.
[2]徐芬,杨国君.血管炎性反应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23):3621-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