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2-11-30黄学仄黄增峰李友军梅慧奇
黄学仄 黄增峰 李友军 方 春 梅慧奇
(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浙江 苍南 325800)
颅脑损伤后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一般先出现高凝状态,然后继发纤溶亢进;高凝状态易引发血栓,同时高凝状态下血液黏稠、血流减缓,脑组织微循环障碍加重颅脑损伤;而纤溶亢进则可能造成继发性出血[1]。笔者将醒脑静注射液早期应用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观察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3~8分]60例,均为伤后4 h内入院,年龄>12周岁;既往无癫痫、脑瘤等脑部疾病及重要脏器实质性异常的脑损伤者;无严重合并伤、血液系统疾病、受伤前服用抗凝药物;生存期≥7 d。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 16~75 岁,平均(40.16±15.38)岁;交通事故伤者 45例,跌打伤者3例,坠落伤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脑挫裂伤者12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者26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者19例,脑干损伤者3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17例。均为伤后4 h内入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细胞、控制感染、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有手术指征的病例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有呼吸困难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静滴,每日2次。
1.3 观察方法 分别测定两组在入院时和用药后24、72 h及7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和 D-二聚体(DD);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语言、肢体肌力等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72 h及7 d的APTT、D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24、72 h的PT值有统计学差异;用药后24、72 h及7 d的FG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TT值各时段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APTT(s) PT(s) FG(g/L) TT(s) DD(mg/L)治疗组入院时 26.56±3.79 13.85±2.29 3.98±2.56 15.82±3.39 2.75±2.25(n=30)用药后 24 h 28.79±3.57 15.58±2.03△ 3.68±1.32△ 15.73±3.22 2.89±2.27用药后 72 h 33.56±6.37△ 14.98±2.29△ 3.08±1.26△ 15.23±3.02 3.22±2.06△用药后 7 d 27.56±5.87△ 13.09±2.23 2.91±1.89△ 15.25±2.35 2.82±2.12△对照组入院时 27.37±6.82 14.89±2.35 3.88±1.76 15.78±4.06 2.73±2.58(n=30) 用药后 24 h 28.72±5.95 16.97±2.89 4.85±2.78 16.12±3.52 3.28±2.06用药后 72 h 37.13±6.26 17.02±3.59 4.04±2.21 15.96±3.85 4.27±1.83用药后 7 d 31.68±6.68 14.22±2.89 3.87±1.781 5.83±3.79 3.89±1.95
3 讨 论
凝血紊乱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构成二次脑损伤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脑是人体含组织凝血活酶最丰富的组织,颅脑损伤时由于脑组织的损伤及血脑屏障功能的破坏,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而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发生凝血紊乱[1]。凝血功能异常程度是评价患者伤情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及时纠正这种凝血功能异常的状况,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凝血病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住院时间长、住院治疗费用高,如何进行相关干预措施以减轻凝血异常、改善预后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难点问题。目前关于颅脑损伤的研究侧重于如何防治继发性脑损害,理论上在高凝阶段可以给予抗凝治疗,但是抗凝治疗使用不当会加重颅内和全身出血,而且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改变的时间进程和特异而敏感的检测指标尚有争议,导致抗凝及抗纤溶治疗的用药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等难以确定。
醒脑静注射液含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麝香芳香开窍,具有开窍醒神作用,能增进大脑功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冰片辛香走窜,可通诸窍而散郁火;郁金化痰开窃、行气活血,使痰化气顺,血行通畅;栀子可清热凉血、清解毒邪,清理三焦;栀子、郁金合用可凉血泻火解毒、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以上诸药相配具有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散瘀、醒神开窍之功。醒脑静注射液能减轻血液黏稠度作用[2-3],可减少早期微血栓形成,增加脑灌流量,减轻继发性损害;同时具有中枢性兴奋作用,能反射性兴奋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脑缺氧状况,降低颅内压[3]。郭宗泽等[4]认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外伤后氧自由基和线粒体功能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能减轻肺损害,其增效解毒作用有利于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5]。
总之,醒脑静注射液能改善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功能紊乱及脑水肿和脑缺氧状况,能保护、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阻止有害神经介质的作用,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对保护神经细胞功能,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李钢,徐如祥,柯以铨.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研究的新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6):646-648.
[2]钟凯立,钟兴美,付红.醒脑静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治疗作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20-21.
[3]路威,石岩,张宁,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3):18.
[4]郭宗泽,曹春阳,杨毅,等.醒脑静粉针对实验性脑外伤的保护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6):384-391.
[5]余丹凤,沈盛晖,张庚,等.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因子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5):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