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瓣转移术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①

2012-11-29李海平刘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腋窝象限皮瓣

李海平 刘薇

(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郑州 450000)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术式,但因手术创面大术后易发生皮瓣坏死,特别是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因术中切除组织多,缝合张力大,更易引起相关并发症。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采用皮瓣转移[1]的方法,用“S”形手术切口处理局部晚期乳腺癌创面124例,对照以往我科同期别行传统手术乳腺癌患者1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本组124例患者均为女性,收住时间从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4.2岁。肿瘤位置:位于外上象限者83例,外下象限20例,内上象限15例,内下象限6例。根据UICC乳腺癌TNM分期:Ⅲ期109例,Ⅳ期15例。根据WHO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110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髓样癌1例。术前扪及腋窝淋巴结者52例,未扪及淋巴结者72例,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8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4例。

对照组:本组143例病人亦均为女性,收住时间从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6岁。肿瘤位置:外上象限106例,外下象限23例,内上象限9例,内下象限5例。其中Ⅲ期127例,Ⅳ期16例,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131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术前扪及腋窝淋巴结者61例,未扪及淋巴结者82例,术后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93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

1.2 实验组手术要点

1.2.1 切口划线 先划出肿块轮廓及乳房边界,以肿块为中心,以肿块最大半径(cm)数加3(cm,无皮肤浸润)或加5(cm,有皮肤浸润)之和为半径画圆,在圆的上下或内外各取一切点,过该切点做“S”形弧线,两弧线之间的区域应包含乳头乳晕,且两弧线的交点不指向腋窝。

1.2.2 游离皮瓣 沿皮肤与浅筋膜之间进行,锐性分离或电刀游离均可,距切缘3~5cm内均为薄片皮瓣,不含皮下脂肪,在此范围之外可保留少量脂肪组织,以保留皮下血管网,这种皮瓣称之为皮蒂性部分薄型皮瓣[2]。

1.2.3 皮瓣的游离范围、切除乳房及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一致。

1.2.4 放置引流 2组均用2根多孔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腋下一根上端置于腋窝下方,另一根走行于锁骨下胸骨旁及肋弓。

1.2.5 切口缝合 将皮瓣旋转后错位缝合,若仍张力过大,缝合困难,可将切口分别向外下内上延伸,游离皮下组织,一般均可缝合。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主要在于切口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Halsted-Meyer纵梭形、Stewart横梭形及Rodman—Greenough斜梭形切口[3],其余手术要点与试验组基本一致。

1.3 治疗结果

实验组术中腋窝暴露良好,淋巴结清扫满意。10例患者在术后5~10d拔除引流管时出现皮瓣坏死,经静脉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及换药处理后愈合。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者为68例。2组病人效果数据经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χ2检验分析

2 讨论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0%~60%[4],国内报道为51%~71%[5],而皮瓣缺损多、缝合张力大是导致皮瓣坏死的重要原因[6],因此对乳腺癌手术创面的的处理一直是临床医生重视的问题。目前常用乳腺癌手术皮肤切口有3种:Halsted--Meyer纵梭形切口、Rodman—Greenough斜切口及Stewart横梭形切口。Halsted--Meyer纵切口及Rodman—Greenough斜切口腋窝暴露较佳,便于肿瘤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除,但皮瓣缺血坏死率高[7],瘢痕性增生对上肢功能有较大影响,美学效果不佳;Stewart横梭形切口符合皮肤张力曲线走向,缝合时皮肤张力小,皮瓣缺血坏死率低,术后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小,且切口隐蔽,符合美学要求[8],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房缺如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利于今后配戴假乳或乳房再造等优点,临床上最常用。但是,横梭形切口也有以下缺点:(1)对肿块位于乳房上、下边缘者不宜采用;(2)切口距腋窝淋巴结清扫处不是最短,仍有一定张力,腋窝暴露较困难;(3)部分患者仍有皮瓣缺血坏死,致使术后坏死创面长时间难以修复、愈合,增加患者经济负担;(4)美容上,有直条僵硬感,美学效果不佳。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并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我科采用的“S”形手术切口,因实现了皮瓣转移,具有以下的优点:(1)充分利用了安全距离外的皮瓣,避免了植皮,减轻了患者的痛苦。(2)该切口适用于各象限的肿瘤,特别是位于乳房边缘腺体者,腋下显露良好,从而方便了手术操作。(3)皮瓣错位缝合后,皮肤张力降低,有效降低了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有利于创面愈合。(4)因切口不指向腋窝,术后瘢痕增生较轻,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小。(5)因利用的是安全距离以外的皮瓣,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低。(6)切口具有弧形线条美感。

总之,采用“S”形手术切口,通过皮瓣转移术巧妙地集中了Halsted--Meyer纵梭形切口、Rodman—Greenough斜切口及Stewart横梭形切口三者的优点,术中腋窝暴露佳、淋巴结清扫满意、减低了手术难度及有效防止了皮瓣缺血坏死,可作为常规术式在临床上推广。

[1] 李天牧.邻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2004,15(6):308~310.

[2] 王成琪.皮瓣的命名及供区选择[J].中华显徽外科杂志,1995,18(2):84~85.

[3] 郭仁富.乳腺癌外科学[M].北京: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8.

[4] Atken DR,Minton JP.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mastectomy[J].Surg Clin North Am,1983,63(6):1331.

[5] 赵殿昌.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与防治[J].实用外科杂志,1984,4(4):202.

[6] 姚成才,胡名柏,廖洪叶,等.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探讨[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1):90~93.

[7] Delman R,John P.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mastectomy[J].Sur Clin Nor Am,1983,63:1331.

[8] 钱浩勇,严俊.Stewart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探导[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52~153.

猜你喜欢

腋窝象限皮瓣
勘 误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腋下广告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