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式学习导航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2012-11-27沙景雯
沙景雯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案例背景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身探索和努力获得知识,改变美术鉴赏中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领航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尝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加入《自主式学习导航》学生作业纸的设计,并在参加市公开课《心灵的慰藉》时将其付诸实践。
《心灵的慰藉》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主要结合一些具体作品,了解宗教对美术的创作内容、形式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他们与宗教观念的关系。本课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分析中国佛教美术的各种形态。第二课时主要分析国外宗教美术形态。在此,我以《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为题,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
这部分内容介绍中国佛教美术,主要遗迹是中国的四大石窟,其中代表性的美术样式是雕塑和壁画。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体现的观念。(3)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本土化现象。
佛教本身离学生比较遥远,课前可以建议学生主动查找一些有关资料和故事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本课的《自主式学习导航》,通过知识竞赛、图表归纳的方式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二、课堂实录
预备铃响起,每位同学都拿到了一份 《自主式学习导航》学习纸。
师:大家拿到《自主式学习导航》了吗?请同学利用课前时间仔细阅读一遍导航,并带着导航上的问题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用竞赛调动课堂气氛
上课铃响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开心辞典》,考考大家对佛教到底有多了解。
幻灯片展示《开心辞典》的游戏规则——给学生3分钟填写导航中的知识竞赛部分,时间到后,每组选一同学作为代表提交竞赛答案,以哪组同学回答问题多且正确为胜。(班长为记分员)
(计时开始后,所有同学都投入紧张的讨论中,尤其每组选出的代表更是非常专注,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师:时间到,下面请同学和我一起看看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
(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尽管我和大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陌生感一下子消失了,他们都大声地说出自己知道的答案,师生间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交流。)
班长核分得出优胜组为第三组。
(二)用故事引发学生共鸣
师:你知道佛教诞生于哪个国家,创始人是谁吗?
生: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有感于人生无常,有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创立佛教。原始佛教的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师:你知道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吗?
生:两汉时期。
师: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目前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西汉末说”、“西汉末东汉初说”和“东汉初说”。其中尤以“东汉初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佛教界一直有汉明帝派使者西行求法,使佛教初传中国的说法。据载在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明帝梦见有神人飞行于殿前,第二天,他就向大臣询问此神的来历。大臣博毅称:西方有得道者名“佛”,陛下梦见的恐怕就是他。明帝就派蔡愔、秦景等人到西域求佛法。使者到达西域的大月氏国后,遇到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华。于是两人便携带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来到洛阳。明帝为此特意建造了白马寺。在寺中,二位高僧翻译了《四十二章经》,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经译本。
(三)用导航引领合作探究
1.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同座位合作完成问题探究一“佛教何时进入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哪些朝代?有哪些代表作品?”
朝代 代表作传入 东汉初(参考答案)洛阳白马寺(参考答案)发展 魏晋南北朝(参考答案)云冈石窟昙曜五窟(参考答案)鼎盛 唐(参考答案)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参考答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首先去山西云冈石窟看一看。
教师播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视频片段,简介石窟历史。
师:欣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造像(露天大佛),比较印度犍陀罗时期佛造像,分析北魏时期佛像有何特点。
生:露天大佛形象上更加粗犷,虽然鼻梁很高,但眼睛有中国人的特点。
生:印度佛像是卷发,露天大佛的发型像中国人。
教师总结:云冈石窟中的大佛造像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衣纹采用平直刀法,线条简洁,显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犍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特点。
师:进入唐代以后尤其是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此时佛教美术作品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具表现力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的 “卢舍那大佛”。
教师播放龙门石窟中“卢舍那大佛”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唐代石窟佛造像有了什么新的特点?
生:卢舍那大佛在形象上丰满了,脸型比较圆润,修眉细长、庄重文雅。
生:大佛衣纹很柔和飘逸。
生:大佛看起来像一位慈祥的女性……
教师总结: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高17.14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在艺术上,唐代的圆刀代替了北魏平直的刀法,佛像衣纹更加流动飘逸,力士夜叉浑身肌肉突起,既符合解剖学原理,又适当加以夸张,充满雄强的气势和向外迸发的力量。它们在借鉴外来雕刻的同时,吸取了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手法。
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大漠上的明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有着“东方卢浮宫”之称。
教师简介莫高窟概况,放映第275窟、328窟、45窟和194窟等图片。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导航问题探究二。
问题探究二:“佛教传入中国后,原有的佛教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信仰来塑造佛和菩萨的形象。以敦煌美术作品为例,填写如下表格(参考课本活动建议一)。”
时代 代表作 特点(形象、服装、姿态)十六国北朝 2 7 5窟交脚弥勒菩萨(北凉)菩萨则宝冠高髻,上身半裸或者斜挎天衣,腰束羊肠裙,装饰性衣纹密集,纱薄透体,史称“曹衣出水”。(参考答案)发展 3 2 8窟菩萨(初唐)第3 2 8窟中的菩萨像,有女性的饰物、衣服,女性的胸部,女性的柔美,但是,又有蝌蚪状的胡子。后来,到了盛唐,菩萨变为柔媚的女性。(参考答案)鼎盛 4 5窟菩萨(盛唐)菩萨全身做“S”形动态,婀娜多姿。体态丰盈健美、肌肤莹润细腻、面相丰腴、云髻高耸、长眉入鬓,双目微启,神情恬静慈祥。(参考答案)1 9 4窟菩萨(中唐)颇似一位贵妇人形象,面相丰腴、肌肤光洁丰润、人物神态安详。饰璎珞,着长裙,颇显“菩萨如宫娃”的风格,反映了唐人以胖为美的习尚。(参考答案)
生:275窟交脚弥勒菩萨像衣纹很密,有点瘦。
生:328窟菩萨像造型很柔美,像女性,但有胡子。
生:45窟菩萨做“S”形动态,婀娜多姿很漂亮,像唐朝美女。
生:194窟菩萨像一位贵妇人形象,面相丰腴、肌肤光洁丰润、人物神态安详……
教师总结,公布表格参考答案。
(四)用拓展感受文化魅力
师:在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在墙壁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空灵的想象世界。
教师放映“当代艺术家曾浩的敦煌世界”。
学生欣赏,感受油画家笔下的敦煌。
师:我们今天的拓展作业就是请同学们用线描的方式临摹一张飞天,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回去上网找一找画家张大千的线描作品。
师:在本课结束之前,我公布本课知识竞赛环节的结果,获胜队是第三小组。
学生在台下爆发出一阵欢呼,第三小组的学生显得尤其兴奋,课堂在一片热烈喜悦的氛围中结束。
三、案例反思
本课主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一方面,多年的学习积累使他们积累了一部分文学、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识,人生观、价值观也在迅速成熟,部分对佛教感兴趣的学生对此还有一定研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由于社会意识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对本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程度出发,让美术鉴赏亲和起来,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表达自己看法,避免用所谓的 “定论”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论证力。
本课是我在全市开设的一节公开课,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学生,选择这样一个课题可以说颇有难度。学生对教师的陌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都会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因此,好的开始是决定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师生消除陌生感,让课堂迅速“热”起来呢?斟酌再三,我新设计了《开心辞典——知识竞赛》这一环节,让学生互动,发挥团队力量,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斗志。在这一环节中,我所选择的题目都是学生在课堂或课外可以接触的,并与本课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关联,比如其中涉及了两首诗,无论是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还是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学生熟知的名句,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也激发起学生的信心。每组选派的选手都非常认真地为集体荣誉而战,组员们积极参与、热心帮忙,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为下面新授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拉近佛教美术与学生的距离,除了在教学体系上用历史顺序排列鉴赏不同时间的佛教美术作品之外,我还在每一部分的内容中适当串联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如东汉明帝梦佛,武则天与佛,还有一些佛本生身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式学习导航的运用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在教学开始前,导航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导航通过问题和图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明确地对代表作品比较,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结束后,导航可以便于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拓展教学时空,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实践,获得更多美术学习的体验和乐趣。
新课程提倡新型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聆听学生心声,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机统一体。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索实践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巨大潜能和在学习中获得的愉快,这份热情深深感染了我,让我体验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为师者的自豪和快乐。(附自主式学习导航)
心灵的慰藉自主式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中国佛教美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佛教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本土化现象。
【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佛教何时进入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哪些朝代?有哪些代表作品?
朝代 代表作传入发展鼎盛
2.佛教传入中国后,原有的佛教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信仰来塑造佛和菩萨的形象。以敦煌美术作品为例,填写如下表格(参考课本活动建议一)。
时代 代表作 特点(形象、服装、姿态)十六国北朝 2 7 5窟交脚弥勒菩萨(北凉)发展 3 2 8窟菩萨(初唐)鼎盛 4 5窟菩萨(盛唐)1 9 4窟菩萨(中唐)
【实践活动】
1.知识竞赛
(1)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_____、_____、_____。
(2)佛教的诞生地是_____、创始人是_____。
(3)佛教于_____(朝代)传入中国,在_____得到发展,在_____达到鼎盛。
(4)中国最早的寺院是_____。
(5)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尚皇帝”是_____。
(6)中国四大佛教石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_,_____。”是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诗句。
(8)中国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再现了江南花红柳绿、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其中“_____,_____”暗指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
2.课后拓展
飞天是佛教中被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美丽的神。飞天壁画是佛教美术中最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敦煌艺术宝库中有许多美丽的飞天形象。请用线描的方式临摹一张飞天,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
要求:16K画纸,铅笔或者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