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意识培养的角度谈“现代城市管理学”教学
2012-08-15刘利
刘 利
(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引言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整体框架,普通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而职业意识则是加快培养上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现代城市管理学”是大学中有关专业,比如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很强,跟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如何把这门课讲透,让学生理解而不感到生硬并且很有兴趣,对授课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对这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工作主题,在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路下,我摸索出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教学心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从思想上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对于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这门课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一定要让同学们意识到书本的知识会与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要从职业意识的角度认真对待这门课。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注意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课程的始终,尤其上导论课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职业意识对该门课程的意义,让同学们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意识的培养,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不会因为课程内容的复杂而有畏难情绪,因而有利于课程的有效实施。
3.从课堂上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3.1 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职业意识的理论修养。
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专门高级人才,而理论知识则是高深知识最突出的表现。但是,从目前看,当代大学生并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现代城市管理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该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和抽象;二是该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因此,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的理论知识,的确有些难度。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认为,可以从职业意识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一是从职业意识的角度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使同学们从思想上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我们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领航灯,是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完成得更科学、更出色。二是讲授的内容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职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比如,讲授城市交通管理的章节时,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以一个城市交通管理工作者的视角去查找自己熟悉城市的相关资料。授课前,先请几名同学汇报他们的预习成果,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正式授课时,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同学们的汇报工作相结合,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举个简例: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时,曾对两个城市红绿灯的不同闪烁状态进行过对比,因此介绍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节点交通管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上述学生的预习工作,讲授信号配时优化管理的有关理论,加深学生对节点管理相关知识的记忆。三是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可以根据职业兴趣进行取舍。在掌握大纲要求的必须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和课外读物,而不需要对任何理论都均等地深入了解,既培养职业意识,又拓宽知识面,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3.2 积极组织课程实践,培养职业意识的实践修养。
“现代城市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本中的内容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展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诸项视野。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并且在社会中大多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很多内容比较陌生,不能形成实实在在的职业意识,也不能有效地唤起对将来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开展课程实习则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加强职业意识实践修养的有效举措。因此,在授课期间,可以安排相关的课程实践,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城市管理的一些具体工作,并为实习单位提出有关城市管理的相关建议,增强职业意识的成就感。比如,讲完城市环境管理的有关章节时,可以联系当地的城市管理局,给学生安排课程实践,请那里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解关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市容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并引导他们现场处理一些事件,从而唤起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实习单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3.3 引导学生主动调研,培养职业意识的道德修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感,不同城市管理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就只有一个:“让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意识的道德修养是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必要素质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道德修养,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时代热点,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调研,从中找出不符合城市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比如,目前武汉市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城管革命,每一个武汉市民都在积极地为武汉市的城管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武汉早日步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在该课程的讲授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兴趣点较高的领域,去调研武汉市相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并为武汉城市管理工作提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选出比较优秀的调研报告进行班级分享,并提交到武汉市相关管理部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成果共享,而且能够让同学们的职业意识得到加强。
3.4 多样化考核方式相结合,培养职业意识的有效修养。
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才允许毕业。如果教师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平常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调研活动的管理,学生就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一次或两次考试上面,即使考试取得了高分,考完了也会把脑袋里暂存的知识全部还给书本,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培养。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发生,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逐渐培养比较全面的职业意识,除了上述几个引导方法之外,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即注重过程,多样化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首先,上绪论课时,在全班强调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强调实习报告在最终总评分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那些提出较好建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分数奖励;再次,对于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与分数奖励;最后,在最终的考核试卷上,主观题的比重适当加大,尤其要利用综合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全面培养。
4.从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强化职业意识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并不是用一成不变地思想对待自己将来的职业,而是以辩证的观点,注重职业的广泛联系性和发展性。“现代城市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课程,讲授得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现实中,相关政策具有及时性,不同的城市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特点,发展的侧重点和发展的速度各有差异,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可以有意识地采用纵横交叉的对比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把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贯穿课程的始终,注重培养职业意识的广泛联系性和发展性。比如,讲授城市住房管理的相关章节时,既可以纵向对比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住房管理政策和表现,又可以横向对比当今国家住房宏观管理的政策下,我国一、二、三线城市的住房管理现状,从而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十二五”以来国家对住房的宏观调控,以及各城市政府对国家住房政策落实的不同举措,同时,也要把中国的住房管理政策和国外一些代表城市的住房管理政策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今后从事职业的发展性和联系性,同时也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从而强化职业意识。
通过在“现代城市管理学”教学中注重职业意识培养的几点体会和教学案例,我体会到只有培养职业意识,才能促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今后实践知识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否则只有空洞抽象的说教,无法取得有效的课堂效果。只有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才能架起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桥梁,才能培养出具有普通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
[2]李小朋,刘永红.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3]徐艳伟.高校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3).
[4]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评述[M].中国成人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