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

2012-11-23庄丽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肾素坏死性黄素

刘 雷,庄丽维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消化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cute necrotics pancreatitis,ANP)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其死亡率高。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炎症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激活有关。细胞因子瀑布样释放是急性胰腺炎不断恶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将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动物实验表明,大黄素能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对急性胰腺炎起治疗作用。同时研究发现,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明显减轻胰腺组织的损伤及其并发症的发生[1,2]。本实验中,我们从大黄素对细胞因子的抑制方面对大黄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做一实验研究,同时观察大黄素干预后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重250-300克,购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在室温20-28℃,相对湿度40%-70%的动物房内饲养;大黄素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L-精氨酸购于Sigma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P组、大黄素预防组、大黄素治疗组,每组各10只。实验前大鼠禁食12h,不禁水。ANP组:腹腔注射精氨酸2g/kg,间隔1h,共2次,第一次注射24h后造模成功。预防组,股静脉注射大黄素25mg/kg,共2次,间隔1h,第二次注射大黄素后30min腹腔注射精氨酸2g/kg,间隔1h,共2次。治疗组:腹腔注射精氨酸2g/kg,间隔1h,共2次,第二次注射精氨酸后30min股静脉注射大黄素25mg/kg,共2次,间隔1h。对照组:股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造模后24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开腹,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浆保存于-70℃冰箱备测,分离整个胰腺称重,取胰头部胰腺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1.2.2 观察指标 a.血浆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检测 血浆淀粉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规程操作。血TNF-α、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b.血浆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检测 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采用放免法进行检测。c.胰腺/体重比值的测定 胰腺/体重比值代表了胰腺水肿的程度。分离整个胰腺组织进行称重,并与大鼠体重相比较。d.组织学检查

取大鼠胰头部胰腺组织一块,10%中性甲醛固定18-24h,脱水石蜡包埋,4μm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应用Schmidt评分标准[3]进行组织学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及t检验处理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淀粉酶、TNF-α及IL-1β变化

大黄素预防和治疗两组大鼠的血浆淀粉酶水平与ANP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与AN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是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见表1。

大黄素干预两组大鼠血浆 TNF-α、IL-1β水平较ANP组明显下降,预防组和治疗组与ANP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水平

2.2 血浆肾素及AngⅡ水平变化

大黄素干预的两组大鼠,其血浆肾素和AngⅡ水平与ANP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但是大黄素干预组及ANP组的肾素和Ang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见表2。

表2 4组大鼠血浆肾素、AngⅡ水平

2.3 胰腺/体重比值变化

预防组与治疗组的胰腺水肿程度明显减轻,与AN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仍没有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较为明显的水肿,P<0.01,见表3。

表3 4组大鼠胰腺/体重比值变化

2.4 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组织学评分

大黄素处理的两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脂肪坏死和出血减轻,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然而大黄素预防组和治疗组两组大鼠的胰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4,图1-4。

表4 4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

图1 正常胰腺组织病理改变(HE,×100)

图2 ANP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HE,×100)

图3 大黄素预防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HE,×100)

图4 大黄素治疗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HE,×100)

3 讨论

3.1 大黄素对血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影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胰腺细胞内消化酶的激活和胰腺的自我消化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胰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炎症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在胰腺远隔器官的激活相关[4]。细胞因子瀑布样释放是急性胰腺炎不断恶化的关键因素。TNF和IL-1是胰腺炎时炎症反应过程中两个主要的细胞因子,其与局部和全身的组织破坏密切相关,TNF能刺激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扳机样”作用,若急性胰腺炎患者循环中出现上述细胞因子,则预后极差[5]。正常肠道有其完整的黏膜屏障功能和通透性,从而将肠道中的细菌和内毒素分隔开来。急性胰腺炎时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及通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使得肠道中菌群和内毒素发生移位,移位的菌群和内毒素将会加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展[6]。

实验中,我们测得ANP组血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水平升高,而大黄素干预组血淀粉酶、TNF-α及IL-1β明显下降,说明大黄素可明显降低血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水平,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7]。究其原因,可能是大黄素通过抑制TNF-α等细胞因子生成,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及中性粒细胞聚集与活化,从而对肠黏膜起保护作用[8],进而抑制肠道中菌群和内毒素移位,肠道中菌群和内毒素移位减少,将会使细胞因子如 TNF-α,IL-1β的水平下降,这样在大黄素的作用下,肠道形成良性循环,抑制了炎症细胞因子的激活与释放,抑制了炎症反应,保护了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及通透性,从而发挥其防治胰腺炎的作用。

3.2 大黄素对血肾素和AngⅡ的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是胰腺微循环障碍中重要的应激系统。ANP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胰腺局部及体循环RAS系统异常激活,生成大量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胰腺血管内皮细胞、胰管上皮及腺泡细胞上的AngⅡ受体结合[9],使胰腺微血管强烈的收缩,从而引起胰腺局部的缺血、坏死。

本实验中,ANP组血肾素和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而大黄素干预组血中肾素和AngⅡ水平与ANP组无显著差异,这与王刚等[10]的报道不相符;原因可能是后者选用的药材为大黄,因大黄中除含有大黄素外,还含有其它有效成份,可能是大黄中的其它有效成份参与了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另外,后者还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ANP进行干预,早期肠内营养可能也参与了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10]。

3.3 大黄素对胰腺组织病理的影响

胰腺组织的水肿程度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实验中我们观察到ANP组胰腺水肿明显,大黄素干预组胰腺组织水肿程度较ANP组减轻。同时,大黄素干预组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也明显下降,镜下观察到胰腺组织坏死、水肿范围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而ANP组胰腺组织广泛坏死,弥漫性水肿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胰腺小叶结构破坏严重。上述表明,大黄素可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的损伤。

大黄素干预后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大黄素通过抑制胰酶及细胞因子的激活与释放,抑制胰腺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胰腺组织的损伤;其二、通过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的死亡,其与细胞坏死有着本质的区别,细胞凋亡不释放细胞内容物和炎症介质,不会引起炎症反应。因此,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的损害程度与细胞凋亡率成反相关,大黄素可诱导胰腺细胞的凋亡,防止胰腺腺泡的坏死,从而对胰腺炎起治疗作用[11-13]。

综上所述,大黄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不是通过单一途径实现的,而是通过多"靶点"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起防治作用。如抑制胰酶的分泌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激活与释放,保护肠黏膜功能的完整性及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其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

[1]Wu JX,Xu JY,Yuan YZ.Effect of emodin and sandostatin on metabolism of eicosanoids in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0,6:293.

[2]Gong Z,Yuan Y,Lou K,et al.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 emodin and somalostatin analogs on pancreatic regenera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J].Pancreas,2002,25:154.

[3]Shmidt J,Lewandrowsi K,Warshaw AI,et al.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homogeneity of a new model of acute pancreatitis in the rat[J].Internat J Pancreatol,1992,12:41.

[4]Steinberg W,Tenner S.Acute pancreatitis[J].N Engl J Med,1994:330(17):1198.

[5]Fisher CJ,Slotman GJ,Opal SM,et al.Initial evaluation of human recombinant 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 in the treatment of sepsis syndrome:a randomized,open lable,placebo controlled muliticenter trial[J].Crit Care Med,1994;22(1):12.

[6]汪 洁,马保金,吴 钢,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及肠道细菌移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5):570.

[7]周黎明,万莉红,李贵星,等.大黄素对大鼠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干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2):15.

[8]刘瑞林,张 嘉,吴 薇,等.大黄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1):45.

[9]Leung PS,Chan WP,Nobiling R.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ancreatic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experimental pancreatitis[J].Mol Cell Endocrinol,2000,166:121.

[10]王 刚,孙 备,姜洪池,等.大黄辅助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程影响的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7):523-526.

[11]周五一,杨燕,周 杰.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1):14.

[12]余少鸿,雷正明,张培明,等.大黄素对大鼠重症胰腺炎TNF-α、IL-6及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3):209-211.

[13]吴泽建,张阳德,雷正明,等.细胞凋亡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3.

猜你喜欢

肾素坏死性黄素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N-端改造植物P450酶实现工程大肠杆菌合成甜菜黄素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漆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